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做好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在宗教工作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做好宗教工作的必然要求,它关系到党的宗教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本文从其必然要求、历史与实践、重要意义三个方面,对在宗教工作中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深化了对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由俞思念同志撰写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论党的群众路线》一书,最近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及基本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再认识,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现实方针,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度化、法规化,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等六个方面,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充分的论述,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学习党的历代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群众路线理论科学论述基础上,试图从内涵实质、党的历史、治国理政、根本动力、价值取向、实现途径等六个方面来领会和把握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的科学内涵,以增强贯彻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践行党的宗旨、永葆政治本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路线作了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从而把群众路线上升到指导党治国理政实践的新高度,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从内容上看,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表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二是坚持"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人民是决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三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相似文献   

6.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把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作为取得胜利的重要手段,对群众路线的内涵、主客体关系、重要作用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开展了群众路线的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熟。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过程中,强调要进行深刻的学习和教育;强调要赋予群众完全的权利;强调要发扬民主;强调要建立科学长效的考察评价机制;强调要处理好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强调党的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实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生命线。群众路线作为一种领导理论,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缔造者,也是群众路线的模范执行者。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和方法都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重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独创性贡献,全面理解和掌握它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实践活动中,邓小平不仅自觉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而且对如何贯彻群众路线作了深刻、精辟的论述,强调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做好经常工作,面向大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等,对群众路线的发展与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关于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认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思想主张和成功践行群众路线的是毛泽东。毛泽东是中共党内首创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杰出代表。早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系列思想理念,并在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的伟大实践中,成功、模范地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为中共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中的根本问题,党成为执政党后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他阐发了群众路线的整体内容,揭示了群众路线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提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倡导的作风的最根本的东西;贯彻群众路线,要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群众运动只是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1.
大众社会不仅是一个指涉社会形态的概念,更是一个与社会结构变迁相关联的概念。在大众社会概念与现实的基础上,作为人本身怎样从自己的家中被分离出来,又怎样在陌生的地域成为自己的陌生人,并再度在被社会化的过程中走向大众化,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既包含了个人角色的演变,也呈现了人与人之间构建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大众社会在个体的场内落下了根,个体在大众社会的现场中也不再是漂浮的了。  相似文献   

12.
群众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邓小平的群众观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毛泽东的群众观一脉相承。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党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的实践、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结合,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对邓小平的群众观进行了多方面的重申和发展,不仅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展示着党的群众观的时代特征,而且从党对人民群众的从属地位、服务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在新的历史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把落实党的群众观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人才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全党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认识和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群众环境中共同情绪倾向的形成及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条件,是社会生活中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群众环境中,产生群众性行为的直接原因是较为一致的群众情绪倾向。即在外界因素刺激下,群众环境中出现的明显的、一致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趋向。这种共同情绪倾向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中的大众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普及极大地影响到了大众群体在大众传播机制中的角色地位。网络媒介在其运作过程中鼓励大众积极地参与到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中来。大众传播一些固有的结构性特征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并已开始形成了某些新的模式特征,这在“逆向的螺旋”、宽聚焦、自由裁量以及积极的信息反馈几个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在社会转型时期尤是如此。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呈不断增长之势,是影响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简称,公安部为此专门制定了处置此类事件的相关规定。宏观上研究群体性事件形成的社会心理原因,微观上分析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的心理类型,有助于公安机关有效处置此类事件,避免事件的恶化,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时尚美学:感性存在的美学风格与大众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性的一种典型后果,文化时尚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视听观闻、生活态度和价值理念,甚至在更深度层面上重塑着人们的存在样态。从美学维度审量,时尚风行是基于现代人感性存在的快感体验与大众向度,是大众文化内在活力与文化市场机制外的民间智慧的体现。无信仰的繁盛与无原则的喧哗成为当今时代大众文化的普遍性样态,崇高品格的匮乏与英雄人格的稀缺成为消费时代文化被金钱和功利普遍"钙化"的综合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时代,大众传媒是青少年的成长中一股不可忽视的作用力,它渗透青少年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其社会公德形成的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都有强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大众传媒与青少年社会公德形成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集群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群行为,又称作"集体行动"或"集合行为","群体性事件",国内外关于集群行为的研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本文为了研究方便,使用"集群行为"这一统摄性的名词囊括上述各个概念为"标签"的文献,从集群行为的相关理论研究的理性和非理性之辨到集群行为逻辑研究以及当前中国集群行为的研究这三个方面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9.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保证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必要条件。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深刻总结党80多年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作出的正确决策。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而准确理解和在实际工作中正确把握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科学认识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准确把握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必须积极和稳妥地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安定,对社会秩序极具破坏力的社会形态,公安机关作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中坚力量,充分研究群体性事件中聚集人群的群体心理及其发展规律,依据心理学原理依法、合理地采用心理战术、心理策略对群体心理予以引导,是有效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