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当局借“宪政改造”推进“法理台独”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台湾研究》2005,(5):45-51
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利用执政地位,通过“立法”、“修宪”以及修改行政法规等各种渠道,先后实现了“公投立法”、落实“公投”、“公投入宪”以及废除“国民大会”等其长期追求的目标,并且还明确宣称要在2006年展开全面“宪政改造”,2008年为台湾提供一部“合身、合用、合时”的“新宪法”,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伟大的国家”。陈水扁当局虽然迫于压力声称“宪改”不涉及“主权、国号、领土”议题,但未来几年以各种手段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2.
张华 《台湾研究》2006,(5):12-17
陈水扁、民进党弊案缠身难以脱困,“台独”政权岌岌可危。为稳住基本盘,陈水扁重回“急独”路线,把“新宪公投”作为他任期最后阶段的主要施政目标。然而,无论是从法理依据、国际环境,还是岛内主流民意,或是“台独”势力的基本实力等方面来看,陈水扁要实现其“法理台独”目标会遇到很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3月20日,陈水扁当局策划的两道“防卫性公投”议题的投票率分别只有45.17%和45.12%,因没有越过“公投的第一道门槛”(半数选民参加)而被宣告无效。尽管这一结局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但是陈水扁当局不会因此而停止以“公投”的方式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民进党“党务改造”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20日,民进党九届二次临时全代会通过了“总统”兼任党主席以及相配套的增设副主席、扩充中央权力机构等“党务改造”案。7月21日,该党召开十届一次全代会,陈水扁正式接任党主席,会议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常委、中执委及中评委,完成了权力中枢的改组。这是民进党为适应全面执政需要,理顺党政关系,强化陈水扁“执政团队”的战斗力,而对其领导体制所作的创党以来的最大幅度  相似文献   

5.
两岸直接“三通”始终是陈水扁当局在大陆政策问题上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过去四年来,在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扩大以及台湾经济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两岸直接“三通”问题更成为陈水扁当局难以回避的问题。然而在两岸直接“三通”问题上,陈水扁当局在基本延续了李登辉时期的“间接”、“单向”、“有限度”的政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策略手法。由于陈水扁当局对两岸直接“三通”问题采取了拖延策略,致使两岸直接“三通”至今不能实现。本文拟就陈水扁当局在两岸直接“三通”问题上的策略运用、成因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公投”在台湾地区的引入具有先天的实现“台独”目标的工具化属性。民进党建党迄今,在其政治理想性和现实性目标的交织中,呈现出“公投工具化”这一显性的政治异象。民进党之所以运用“公投”这项工具,在于“公投”的“直接民主”价值,满足了该党塑造政党形象、改变弱势地位、操纵政治议题并借机强化“台湾共同体”的政党动机。在野时期,如何利用“公投”实现“台独建国”是民进党的政治理想,但囿于政治现实,民进党转而将策略重心转移至与国民党对抗、争取执政权的目标;执政后,如何利用“公投”攫取政治利益、获得长期执政机会成为民进党思考的现实需求。然而,一旦“公投”彻底沦为政党谋求私利的工具,最终将导致议题的泛化和民意的流失,甚至影响所谓“台湾共同体”的形塑。  相似文献   

7.
2006年是台湾岛内政局持续动荡与复杂多变的一年。各派政治势力主要围绕陈水扁周遭的弊案、北高市长选举展开激烈的攻防与较量。“反贪倒扁”成为全年朝野政争与社会矛盾的焦点,陈水扁当局数度陷入空前的执政危机。年底北高市长选后,民进党得以稳住阵脚,国民党上升势头则受到阻碍,亲民党与台联党边缘化加剧,岛内“北蓝南绿”的政治版图进一步强化,两党竞争的政党格局基本确立。一年来,虽然陈水扁当局不断操弄“急独”议题,但在深重的执政危机下,其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被打乱,岛内“台独”气焰受到打击。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2004年台湾“大选”的日益临近,陈水扁为摆脱政经困境,拉抬低迷的选情,不顾政治后果,无视外界的抨击与反对,在所谓“公投是国民基本人权”的晃子下,坚持要在明年选举前推动“公投制宪”,并在“过境”美国时,借用美国媒体公开喊出“公投制宪建国”的口号,妄图推动“公投台独”国际化。  相似文献   

9.
党朝胜 《台湾研究》2005,(1):3-7,64
2004年,台湾政局紧紧围绕蓝绿两大阵营对岛内执政权和政局主导权的争夺展开,跌宕起伏,诡谲多变。3月份,陈水扁靠不正当手段取得连任,民进党政权得以延续,蓝绿矛盾更加激化;年底,泛绿在“立委”选举中受挫,“全面执政”计划落空,不得不继续面对“立法院”“朝小野大”局面。“急独”气焰日益嚣张,并在不少领域取得突破,但却在“公投”等问题上碰壁。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台湾政局发展评析*刘佳雁1997年是岛内各派政治势力围绕第四次“修宪”和年底县市长选举展开激烈较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民党与民进党联手通过“修宪”正式确立了“中华民国在台湾”的“宪政体制”,向“实质独立”之路迈出了一大步;同时,“修宪...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的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在趋于越来越复杂的同时继续沿着两个轨迹发展,一方面在祖国大陆推动和台湾社会各界配合下,两岸交流成就非凡,实现两岸“三通”成为两岸的基本共识;一方面由于陈水扁提出“2004.年3月进行防卫性公投”、“2006年12月完成台独制宪”、“2008年5月实  相似文献   

12.
维护国家安全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也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需关注的首要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影响台湾问题的内外因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执政后,台湾分裂势力更加肆元忌惮地推行“去中国化”和“渐进式台独”活动,并试图以“宪改”方式谋求“台湾法理独立”,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始,陈水扁在岛内和国际领域摆开了与祖国大陆进行全面对抗的姿态。尤其是,随着陈水扁及其亲信家人涉嫌重大贪腐弊案的曝光,台湾社会“反扁”声浪四起,“倒扁”运动风起云涌,陈水扁及民进党的民意支持度持续下跌难有起色,大大加深了陈水扁当局的执政危机。为转移焦点、缓解压力、鼓励泛绿支持者士气,2006年陈水扁当局在国际社会的分裂活动变本加厉,在双边和多边领域挖空心思制造麻烦,谋求所谓“外交突破”以塑造利于“台独”的国际环境。但是,在一个中国框架日益稳固的大环境下,台湾当局在国际上的“台独”分裂活动迭遭挫败、举步维艰。总体来看,2006年国际环境继续朝有利于遏制“台独”冒险方向发展、“台独外交”的“国际活动空间”正大幅萎缩。  相似文献   

14.
李鹏 《台湾研究》2006,(6):13-17
长期以来,民进党在台湾一直以所谓的“清廉”形象自居。随着岛内涉及到民进党当局的各种弊案不断爆出,陈水扁的主要亲信、家人、亲戚和民进党高官涉及弊案的消息层出不穷,引发台湾社会舆论的关注和政坛动荡,陈水扁和民进党在台湾的形象也因此跌人谷底。民进党何以在上台后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滋生如此严重的贪腐现象,本文将运用政治学相关理论,从政治文化中的体系文化、过程文化、政策文化三个面向,剖析民进党当局产生贪腐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12月3日举行的县市长、县市议员及乡镇(市)长“三合一”选举,不仅攸关岛内各党地方执政版图的重划、政党声势的消长,更被视为是对陈水扁当局的“期中大考”和“信任投票”,具有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前哨战的意义。岛内各政治势力莫不卯足全劲,尽力冲刺。在民进党饱受“高捷弊案”巨大冲击,国民党声势高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国民党大获全胜,民进党遭受空前挫败,亲民党与台联党基本被边缘化,其他政治势力鲜有表现机会。这一结果,不仅给岛内政局带来了重大冲击,而且也将给两岸关系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确幸”本是个人对生活的一种情感体验,但部分台湾青年将其视为追崇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取向,由此引发了两岸各界的关注与讨论。本文将观察视角聚焦于“小确幸”这一文化概念在台湾的意义转向和台湾青年的心理表征。研究发现,原本具有正面意涵的“小确幸”被政治介入后,破坏了其文化的共通性,不仅扩大了台湾内部的社会分歧,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民进党当局通过重新编码文化内涵,对台湾青年进行软性“改造”的政治模式值得警惕与批判。  相似文献   

17.
2000年陈水扁代表民进党出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执政长达8年,不但未能兑现“勤政清廉”的选前承诺,反而变本加厉推行政商勾结的“黑金政治”,结果在官司缠身、众叛亲离的境况下黯然下台。在这期间,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两岸关系频生危机,就连民进党当局当初颇为自得的美台关系,也因其执意推行“渐进台独”路线,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民进党人士郭正亮在10年前出版《民进党的转型之痛》一书时,也许没有料到民进党在执政后所遇到的难题和阵痛,远较先前的“转型之痛”为剧,更没想到当年戮力推动政党转型的施明德、许信良等领导人,会因党内斗争的惨烈而被迫出走。  相似文献   

18.
“泛蓝军”合作面临的问题与前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进党上台后,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为了自身发展和对付共同对手的需要,不断酝酿整合,最终以民进党宣布“核四”停建为契机结成“反独抗扁”的“泛蓝军”,对陈水扁当局的施政进行了强有力的制衡。2001年12月“立委”、县市长选举结束后,国、亲、新三党的实力重新洗牌,政党的角色与定位发生重大变化,国亲合作成为“泛蓝军”合作的主体。进入2002年以来,面对陈水扁争取连任的种种部署,  相似文献   

19.
221年10月20日,民进党召开全代会通过议案: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效力,等同于1991年的“台独党纲”。有人宣传这是民进党在“台独转型”的道路上“又迈出一大步”。联系民进党上台以来,陈水扁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甚至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等事实,人们不禁再次思考10年来该党的“台独转型”问题。本文拟围绕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欧洲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关系的主要政治力量之一,曾经是台湾当局进行“外交”活动的重点地区之一。民进党执政时期,台湾当局通过“议会访问”、举办“俱乐部”会议、打“人权牌”等手段全方位提升了双方的“实质关系”,台欧关系呈现出一种渐进调整、稳步提升的发展状态。但在陈水扁执政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