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是种信息交流。在信息交流中,教师是信息的“发声源”,学生是信息的“接收站”,这种信息交流是以语言的“电波”为载体来实现的。由此可见,教师驾驭语言能力的强弱,关系到讲解质量的高低,特别是预审课这一主要借助语言表述来达到教育目的学科,这种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预审课教师除了应做到语言精炼准确外,还应做到语言幽默。幽默语言的运用既是教师驾驭语言能力的标志,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在预审课教学中,幽默语言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语言文化背景陈保亚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的文化活动。语言模式浇铸了思维模式,通过思维模式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有深刻的建构作用,建立在这种语言文化上的文学活动必然体现出一种文化精神。语言又是文化的根本纽带,一个民族的文化通过这种纽带影...  相似文献   

3.
潘蓉  谢燕 《前沿》2013,(22):129-130
外语学习由最初的语言学习目的变为一种交流平台或工具.许多学习者希望借助外语来了解更多的国外先进技术知识,而并非单纯地满足于掌握一门语言.本文从体系主义和形式主义对日语语言交流形成的障碍角度,对语言交流模式的改革进行了两方面阐述,探讨如何消除体系障碍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表达以及沟通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杨芳  霍有光 《求索》2013,(2):118-120
传统哲学观将理性的人同现实世界区分为二元对立的世界,以此出发把语言视为人与现实交流的工具或手段。威廉斯颠覆了传统的语言工具论,从结构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等诸方面对传统语言文化论进行了理论批判,提出了从中介到表意实践的唯物主义文化研究论。威廉斯唯物主义文化研究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实践性的物质活动和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实践的现实意识和有意义的社会创造。威廉斯打破了庸俗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和表现论的语言工具观,超越了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等文化观.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把语言和文化视为上层建筑的“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结构研究模式,对我们正确认识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推进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5.
刘汉军 《新东方》2009,(12):50-54
所谓翻译,是按社会认知需要、在具有不同规则的符号系统之间所作的信息传递过程。它是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活动,在形式上是不同语言字符的转换,在内容上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一种语言就是一个符号系统,各种表达方式都是其所属的系统中的符号。捷克斯洛伐克翻译理论家东·波波维奇认为“翻译活动乃是符号的操作”。也就是说,翻译是把一种符号系统转换成另一种系统。语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6.
谢春萍 《理论月刊》2005,(12):139-142
任何形式的国际交往都需要借助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来实现交流,翻译便成为了世界不同文化知识交流的媒介之一.翻译使跨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人类文明才呈现出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并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一名合格的翻译必须至少精通两门语言,知晓和掌握一些有关翻译的一般理论与技巧,尤其是能融会贯通蕴涵于两种语言中的不同的文化意识,翻译时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达到语际交流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7.
立法语言不只是用一种静态的、单向的语言表述,而是立法机关与民众进行交流的言语,言语交流是否成功是法律是否生效的关键,故应该引入言语交际行为的动态理论考察它。交际行为取效的关键在于言语行为模式的合理和双方的合作,合作的前提是说话者提供的信息要真实、确定,量要恰合而不冗余,方式得当,并取得最佳关联度。我国《宪法》之正义性和科学性受到挑衅,其言语交际行为模式不够合理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工具性的无限膨胀是语言性质和本源的异化。语言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性,文化性及其特点决定了语言教育的根本功能是有效地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语言的发展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相互转变的过程,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语言教育更需要关注“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对话教学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中央电视台有个“对话”栏目,主持人和观众之间在宽松的氛围中面对面交流,畅所欲言。这种对话,从表面上看,是个人与个人相互交流的一种语言现象,但更深入地理解,它具有社会和文化的内涵,它的背后是尊重、信任、平等。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话题,相互不信任,关系不平等,就不可能坐到一起进行实质性的对话。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对话是实现交往的形式和途径,如果把对话引进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的真正民主,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可见,对话教学是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  相似文献   

10.
意会与言传——文化语境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人们对外界选择的强有力的过滤器,选择什么、怎么选择都是由文化规制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语言交流会受到语境的制约。根据交流中所传达的意义是来自交流的场所,还是来自交流的语言,文化将语境划分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是一种偏重于“领会”、“意会”的文化。低语境文化的成员习惯于利用语言本身来表情达意。如果说,高语境文化是“意会”的文化,我们可以指称低语境文化是侧重于“言传”的文化。我们需要考虑如何跨越文化的限制,实现“意会的文化”和“言传的文化”的有效沟通。其实重要的是明了彼此的文化语境,知晓对方的表达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样才能避免沟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李杭荣 《警察与体育》2001,(4):35-36,34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人类通过语言运用来认识新生事物,学习新的技能,同时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得到心灵的启迪,更好地沟通其他人,就能更好地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也能为自己创造一片舒适的天地。因此公安院校警体教学如何运用语言,向预备警员传授知识是完成教学内容最基本的要求,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中,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具有深远而独特的多维价值. 一、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向纵深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语言教育和文字教育的结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方面各民族不断实现着交往交流交融,另一方面国家人口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也决定了我国多民族、多语言、多...  相似文献   

13.
正沟通是人们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将特定的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并获得理解的过程。沟通的方式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形式的。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1))非语言交流是表达者借助身体部位所做出的动作和  相似文献   

14.
薛程 《青年论坛》2010,(3):84-86
话语是连接教育主、客体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从日前高校话语场的基本现状看,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语言转向、交流载体、主体学习方面可以有效使对话精神贯穿话语场,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韩栋 《青年论坛》2008,(1):136-139
人的社会性要求交流信息,基于视听两大系统产生了多种交流方式。语言的先天优势使语言成为人类最主要的交流方式,记事的需要催生出图画。图画与语言的结合是图画作为记事方式存在的条件,为了更好地存在,就必须不断的改进,改进的结果是汉字脱胎于图画,成为记录汉语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郑宇 《求索》2011,(10):121-123
上个世纪,语言学以高度的理论性跃居西方人文科学之首,不仅提供关于人类符号学的说明模式,还是一切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后现代语境下,语言哲学实现了从“图像论”到“游戏说”的转向,承认语言是一个自足的整体,拥有不断更新变化的内在潜能。美国著名文论家斯潘诺斯指出,“图像论”的核心概念“命名”在西方语言认识论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内容实质就是将一种理想化的因果关系强加于偶然发生的“世俗存在”,通过戏剧性构造,实现时间的“空间化”;而“游戏说”则解构了以逻格斯为中心的“命名”法,使事物意义在不确定性因素的包围中,面临被消解和延异的境遇。  相似文献   

17.
一年轻学子来聊天,说起他利用假期做社会调查,感觉有个困惑。就是跟同龄人容易交谈,共同语言多;向校园呈的教职员征集数据,也算可以。但是“跟社区居民交流,各色人等都有,就难啦。有一次上门竞遭误解,以为我是搞推销的,将我轰了出来”。我说,有这感觉好,表明已知晓语言沟通不易,是一门功课。从前毛泽东做农村调查,说过“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否则他们就不理我”。说的是语言沟通须先情感交流,态度诚恳忌傲慢,乃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两岸青年传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体验式交流"成为了推进两岸关系走向纵深发展的新思路。与传统交流把认知作为主要目的,重在透过交流让台湾青年了解大陆,重视理性理解的模式不同,体验式交流强调情感、意志与认知的结合,重在情感、意志的体验,尤其是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体验式交流从两岸青年的需求和感悟出发,通过多种体验交叉式的互动模式,在情境设计、相互协作、信息收集和意义建构四个方面创新性地开展交流,并通过关联体验、机会体验、合作体验、角色体验和融入体验等五种交流模式来实现交流升级,从而吸引更多的两岸青少年群体参与交流,在体验式交流中化解隔阂,增进两岸之间的共识,最终实现两岸青年的心灵契合。  相似文献   

19.
战海  李洪燕 《新东方》2008,(2):58-59
思维和语言关系密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脊梁。没有语言,思维无法定形;没有思维,语言就不具备多功能性和丰富性。英语写作既是语言活动,也是思维活动,思维模式影响着语言的表达。中国和英美等国在文化背景、传统习惯、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必然导致两种民族思维模式的不同,从而在语言上会采取不同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20.
社会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的能力和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访问调查法是社会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访问调查过程中,除了语言这种交流工具之外,还有各种非语言信息的交流和运用。正确掌握和运用各种非语言信息的交流技巧,对于提高访问工作质量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