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瞭望》2002,(33)
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鼓吹“公民投票”决定“台湾前途”,在台湾社会引起强烈震动,受到舆论和各界的质疑。 《中国时报》评论说,陈水扁已经“变脸”了,他的“一边一国”论,其实就是李登辉“两国论”的另一说法。陈水扁从承诺不介入党务,到兼任民进党主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2,(33)
陈水扁上台后,一步一步从“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上后退,最后终于露出其“台独”面目。 否认“一中”和“九二共识” 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陈水扁一再声称,他会“做台湾的尼克松”,两岸关系一定会“雨过天晴”。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台政策长期执行模糊战略。这次布什总统当着温家宝总理的面,当着全球媒体的面表示:“我们反对中国和台湾单方面做出改变现状的决定。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想单方面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所反对的。”美国历来强调大陆不得动武,这一点现在没有变化,但对“台独”问题不表态,这次至少提出反对台湾领导人最近的一些“言行”,反对陈水扁“单方面改变现 状”,这可以视为对台湾当局的一种警告,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陈水扁接连抛出颇具挑衅性“台独”言论。2006年元旦,他发表所谓“元旦文告”,不仅提出紧缩两岸经贸往来的倡议,而且还特别强调明年(2007年)可进行“新宪公投”,并于2008年催生一部所谓“合时、合身、合用的台湾新宪法”。农历新年初一(1月29日),陈水扁再度发表“台独”言论,提出“三点诉求”:即要认真考虑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在明年举行“新宪”公投。2月6日,陈水扁又声称,台湾的“国家主权”属于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不能和中国大陆十三亿人民共同分享。陈水扁不断发布“台独”论调,不仅…  相似文献   

5.
靳萱 《民主》2006,(3):6-7
不久前,陈水扁违背两岸人民的意愿,逆两岸关系发展潮流而动,竟然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的运作与‘国家统一纲领’的适用”。2月26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就陈水扁推动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发表谈话,指出:这是陈水扁公然迈出全盘推翻“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危险一步,这不仅标志着陈水扁政治诚信  相似文献   

6.
《瞭望》2002,(33)
近日来,陈水扁多次发表谈话,公然声称“要走台湾自己的路”,两岸是“一边一国”,准备用“公民投票”方式“在有需要的时候”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些言论与李登辉“两国论”如出一辙,充分暴露了他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真面目,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也是对国际社会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必将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相似文献   

7.
镜头回放到2004年5月20日的台北, 大雨滂沱。陈水扁在“总统府”的府前广场上举行连任就职典礼。他在大雨中发表的题为《为永续台湾奠基》的演说,以近半篇幅谈论台湾的“族群”问题。他说“当前的台湾社会确实存在认同与族群的严肃课题,我们不需要掩饰,更不能够漠视”。他认为“没有一个族群应该背负莫须有的历史包袱。在今日的台湾, 不管你出生在广东或者台东,不管我们的母亲来自越南或者台南,每一个人都拥有同样的地位和尊严”。陈水扁认为,“不管  相似文献   

8.
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2月27日下午,陈水扁背弃自己当初“四不一没有”的承诺,强行决定终止“国统会”运作,终止“国统纲领”适用,并且抛出所谓的“七点宣示”。 28日,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表示,“这是对国际社会普遍坚持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5月20日,为期42天的台湾“汉光18号”军事演习结束。此次以大陆为假想敌的台“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假想大陆在2005年春季对台发起攻击,其规模之大、分量之重,前所未有。 自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上台后,台湾的各种军事演习剧增。2001年度举行的各类军事演习达300余次,成为近来台湾军事演习最多的一年。而在这些演习中,“汉光”演习被称为“年度重头大戏”。  相似文献   

10.
施平 《瞭望》2000,(22)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第一次比 较全面地宣布其政策方针的 讲话已经出笼,在这之前,台湾当局通过各种渠道散播所谓“讲话”将表达“善意”云云、现在话已经讲出来了。整体观之,所谓善意,是称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投”和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些话他当选前后也讲过,这次再讲可以算是一种正式承诺。但台湾新领导人在承诺时又加上了颠倒因果的前提“中共不动武”,而且在讲话中回避了最为关键的问题,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绕过来,绕过去,就是要…  相似文献   

11.
民进党之困     
黄海 《瞭望》2005,(47)
陈水扁掌权5年,他高举过的“清廉”、“人权”、“民主”、“改革”等招牌,一一轰然倒地最近,台湾媒体井喷式的报道,将陈水扁和民进党政府一系列弊案昭示于世, 本来就让人抨击的蛮横滥权、毫无诚信, 又加上了腐败无能。“弊案搞烂阿扁”、“陈水扁时代随风而逝”、“绿色执政随风飘”、“扁政权已有‘末代王朝’的危机”、“民进党‘中考’面临‘死当”’、“弊案改变台政治生态”,台湾媒体纷纷用这样的标题, 预测民进党由盛转衰的政局走向。陈水扁和民进党正在为执政五年来的快速沉沦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12.
公然背叛自己做出的“四不一没有”承诺,反映出陈水扁试图主动弱化两岸关系,人为制造台海紧张局势,直接冲击两岸关系红线,以摆脱去年以来的执政困境  相似文献   

13.
刘宏 《瞭望》2001,(46)
今年12月1日台湾将举行新一届县市长、“立法委员”选举。此次选举是在台湾面临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半年多世纪以来第一次“朝野移位”后进行的,对未来台湾政局演变将有重大影响。也因此,各候选人均使出混身解数求胜,选举中花样百出。陈李连宋“仙拚仙” 今年虽然是县市长、“立法委员”等重要性相对低的选举,但陈水扁、李登辉、连战、宋楚瑜四人的言行却挤满各大媒体,以致岛内有人评论说,这次反而更象一轮“总统选举”,  相似文献   

14.
李家泉 《团结》2003,(2):28-31
最近两年多来,台湾海峡形势有很大变化。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和新特点。这里拟仅就此谈几点看法和想法。 一、在台湾岛内陈水扁正加速推动“渐进台独”,尽管其与李登辉个人存在争议,但与李所推动的“急进台独”(亦称“激进台独”)则有合流趋势,两岸关系被蒙上新的阴影。 陈水扁上台后,原鉴于李登辉“两国论”和“急进台独”的教训,曾于2000年5月20日就职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争议仍未结束,在选举中大肆操弄“一边一国”、“公投制宪”的陈水扁,于“5·20”就职连任。陈水扁的“台独”言行和欺骗伎俩,台湾岛内的政局走向,都使海内外不能不对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高度疑虑。中台办、国台办5月17日发表的受权声明,站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负责的高度,对两岸关系的前景作了清晰透彻的剖析。这对我们认识当前形势,遏止“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及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具有强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峡两岸的局势是趋向缓和的:但在两岸实现和平统一之前,争夺青少年的斗争仍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目前台湾当局是采取“政治反攻”的攻势策略,李登辉一再声称:“对中共政权绝不存丝毫幻想,也没任何妥协可言”。他1990年元旦祝词,1990年5月21日就职演说,都一再重申:“把台湾的经验推广到大陆,发挥政治影响,争取大陆民心,影响大陆经济发展方向。”大陆沿海地区青年个体户作为私有经济的从业者,在与台湾频繁的经济交往中,是最易受台湾思想影响的,台湾思想影响的主要途径是:  相似文献   

17.
主事者陈明通虽是学者身份,却是台湾岛内公认的陈水扁智囊,且被认为极有可能出任“陆委会”主委一职日前,台湾大学教授陈明通抛出所谓“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宪法草案”,拟冻结现行“中华民国宪法”,声称为“协商两岸终局政治安排”提供“宪法授权”。  相似文献   

18.
布什开会强烈不满“四要一没有”台湾媒体引述美方消息人士透露,布什总统日前召开跨部会协调会议,定调认为阿扁“四要一没有”的言论,明显违反“四不一没有”承诺的企图,不顾忌美方区域利益,如果不明确表达美方强烈关切,未来的2008年“大选”及明年上台的台湾  相似文献   

19.
陈水扁宣称:“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并鼓吹“要思考公民投票立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核心是企图推动“全民公决”,走向实质性“台独”。那么,台湾究竟有没有理由从中国分离出去,有没有资格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统独”问题? 应该说,“公民投票”作为一种表达公民意志的民主手段,本身没  相似文献   

20.
时事聚焦     
《瞭望》2006,(25)
中国(2006年6月10日-6月16日) 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沙尘暴防治工作专家座谈会。他强调,坚持不懈地将防沙治沙事业向前推进。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12日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作重要批示:加快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深圳发现人禽流感疑似病例。13日消息,深圳市发现一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患者病情危重。台湾立法机构正式启动“罢扁案”审查。由国民党、亲民党籍“立委”提出的罢免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的提案13日通过台“立法院”的程序审查,确定此案将交由全院委员会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