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3):34-49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与执政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也更为广泛与深切。本文通过对20多位拉美共产党人的专题采访,结合其他拉美共产党人的著述,系统梳理和集中展现了拉美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伟大贡献和重要经验的思考与感悟。古巴共产党、巴西共产党、阿根廷共产党、智利共产党、秘鲁共产党(红色祖国)、委内瑞拉共产党、哥伦比亚共产党等拉美共产党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历史成就,多角度探析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以拉美视角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拉美共产党人聚焦当代中国,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评价中国新时代取得的突出成就及其国际贡献和世界意义。拉美共产党人一致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因古巴革命而流亡欧洲的福尔内特—贝当古在"历史被宣告终结"之际为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辩护,其辩护的方式是梳理1861—1991年期间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发展的历史,指出这段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拉美本色化的历史。具体而言,拉美马克思主义最初通过移居拉美的希腊人罗达卡纳蒂与拉美根基深厚的基督教传统联结在一起,之后则通过胡斯托和因赫涅罗斯与风行拉美的实证主义深入对话,产生了实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拉美文化传统相交融所产生的理论高峰则是秘鲁共产党创始人马里亚特吉所倡导的印第安美洲社会主义,形成了使马克思主义拉美化的"马里亚特吉纲领"。此后马克思主义本色化事业受挫,但1959年古巴革命之后"马里亚特吉纲领"得以复兴。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拉美的传播一直受到拉美本土文化传统的某种校正,因而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讲不是外来人的事业,而是拉美人自己的事业,不会因为外部事件而终结。  相似文献   

3.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领导俄国取得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决策,使苏维埃俄国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新道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补充、发展和创新。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背景下,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斗争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创造性的运用、补充和发展,为全世界人类进步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贡献,是捍卫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为被压迫民族的民族独立斗争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思想。在列宁主义的光辉照耀下,许多殖民地人民为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桎梏、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并在获得解放之后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越南革命领袖胡志明在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选择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越南革命实践中,带...  相似文献   

4.
沃兹涅辛斯基是苏联著名经济学家。他既有自己独到的经济理论,又有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他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概念界定,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扩大再生产的学说。他认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总要服从国家为该时期提出的一定目标。无产阶级国家的经济政策是对计划的重要指令,而计划本身则是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体现。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他认为,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是党和苏维埃国家在过渡时期的全部斗争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和外交政策在继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精神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观,对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洪森认为,他的关于柬埔寨人民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是他最重要的理论奉献。柬埔寨人民党70%以上的重大决定源于这个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柬埔寨的特定国情决定了柬埔寨实现社会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不但不应被消灭,相反必须让其存在和发展,并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无产阶级政党不应放弃对国家的领导权,要警惕和防止资产阶级随着其经济力量的壮大,逐步取得干预和主导国家政治发展的地位。按照洪森的这个基本理论观点,人民党在柬埔寨开拓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她不但推动了国家经济的长足发展,也将国家政权继续掌握在实质上的无产阶级政党手中。  相似文献   

7.
世界进步潮流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进步潮流是科技革命和大工业触发第一次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不可阻挡的客观存 在。生产力的大飞跃同时造就工业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社会主 义国家的出现。具有划时代进步意义,是世界进步潮流的组成部分。顺应世界进步潮流 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又有利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推动世 界进步潮流滚滚向前。  相似文献   

8.
阿普拉主义是秘鲁左翼政党阿普拉党对秘鲁和拉美发展问题的理论贡献。它倡导建设性反帝国主义、建立新民主、强调国家主导、追求社会公正和维护玻利瓦尔主义的民族主义。这些基本理论是阿普拉党对拉丁美洲(主要是秘鲁等印第安人比重较大的国家)的社会经济现实及其未来发展道路提出的基本看法。然而,这些主张既具理性务实之处,也带有一定的理想化色彩。建设性反帝思想从根本上反映了秘鲁需以一种积极和开放的态度融入世界,客观看待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对本国的促进作用,实现民族经济的自主发展。多阶级联盟定义了阿普拉党作为代表中下阶层的政党,这不仅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而且有利于党的政策选择更为灵活和温和。强调国家主导经济、实行所有权国有化、忽视市场作用的理论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秘鲁的发展现状。阿普拉主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同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指导阿普拉党有效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国家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际安全研究》1998,(1):28-3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他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又以新的视野强调一些,调整一些,否定一些。他强调的是生产力和共同富裕;调整的是: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之后加上“为主体”;否定的是:计划经济,从而在更高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富有科学性和时代性。越南运用这一理论,立足本国实际,以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相结合为目标,以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主要任务,从直接过渡转向间接过渡,走出了一条富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动态,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50年代以前,秘鲁经济以第一产业部门(农业、畜牧业、渔业、矿业)为主。1957~1959年期间,由于国际市场对秘鲁主要出口矿产品铜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外贸收入大幅度减少,农、牧、渔产品的出口又难以弥补损失,国民经济陷于困境。为扭转这一局面,进入60年代后,秘鲁历届政府十分注重发展工业,对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的重大调整,力图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本文试就秘鲁60和70年代工业化过程对人民基本生活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本文结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试从三个方面作些初步探索:(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严重低潮的时候,举起的一面指引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旗帜;(2)它回答了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指明了当代社会主义如何前进的道路;(3)它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从而使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拉美马克思主义的"科尔多瓦学派"创立于1963年,标志是《过去和现在》杂志在阿根廷第二大城市科尔多瓦的创刊。"科尔多瓦学派"的基本理论资源是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葛兰西的思想。在理论上,"科尔多瓦学派"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使马克思主义深入拉美社会,建立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引领拉美走向社会主义。在拉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问题上,"科尔多瓦学派"一度对游击战寄予希望,但游击战的失败使"科尔多瓦学派"转向"工厂委员会"道路。由于阿根廷马克思主义组织对阿根廷工会运动影响不大,"科尔多瓦学派"希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主导阿根廷工会运动的民众主义联合,以此实现社会主义。"科尔多瓦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在拉美本土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扎根第三世界的重要成果。与西欧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相比,拉美马克思主义的"科尔多瓦学派"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道路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对同属第三世界的中国来说更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下简称苏东)剧变犹如一场政治大地震,使包括苏联在内的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为之倾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顿时跌入谷底。但也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顶住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逆境中奋斗,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新成就。越南就是其中的一个。苏东剧变发生时,越南正处于革新方向选择的紧要关头。当时,摆在越南革新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通过革新取消共产党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变社会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条是走社会主义道路,通过革新实现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非正规经济的概念、起源、分类、各种不同的理解、非正规经济的影响以及国家对非正规经济的政策等问题 ,目前已有很多论述 ,有些还较为系统。但是 ,关于这个问题的政治方面 ,似乎还谈得不够 ,笔者拟从这个角度作一补充。首先 ,非正规经济问题最早是由秘鲁经济学家埃尔南多·德索托提出来的 ,当时他是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政治问题提出的。他在 1 986年出版的那部有名的关于秘鲁非正规经济的著作 ,就用了一个十分醒目的标题 :《另一条道路———第三世界隐匿的革命》 ,表明作者写作该书的目的就是要给第三世界国家指出一条“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秘鲁阿普拉党的创始人阿亚·德拉托雷(1895~1979年),不仅是秘鲁,而且是拉丁美洲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他毕生撰写了二十多部专著和一百多篇政论文章。他的政治思想,集中反映了秘鲁和一些拉美国家民族资产阶级渴望改变秘鲁和拉美贫穷落后面貌、建成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意志和愿望。阿亚在拉美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对外资必须既利用,又控制、限制和监督的思想,主张通过“反帝国家”与外资抗衡,通过“经济议会”把外资纳入国家经济计  相似文献   

17.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武装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引着他们争取解放的英勇斗争。马克思主义对早期拉丁美洲工人运动和拉美各国共产党的建立产生了巨大影响;拉美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同样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陈毅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诗人,在诸多方面都有重大建树。他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和中央外办主任,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忠实并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毛主席、党中央的外交路线,以元帅外交家的谋略器识和特有的气质风格,叱咤国际风云,筚路蓝缕开拓,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生于1889年11月4日,今年正是这位世界著名的政治家诞辰一百周年。尼赫鲁为争取印度自由、独立、解放奋斗不息。他一生曾8次被监禁。20年代他游历了欧洲和苏联,已开始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发生兴趣,并形成了倾向社会主义的思想。正是他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们一道提出了完全独立、印度宪法、议会和社会主义概念。印度独立后,他担任第一任总理,在他18年的执政中,试图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社会主义的印度。  相似文献   

20.
1995年6月20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张西曼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张西曼教授革命的一生,赞扬张西曼“是著名的国民党左翼人士、是进步的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是我国较早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之一……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不但是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积极支持者,也是坚定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为国共合作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称颂张西曼“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英勇投身于抗日运动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