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兆征 《前进》2008,(11):49-5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并把它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要从全局币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今日浙江》2006,(22):64-65
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4月17日,国务院又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电视电话工作会议。《决定》客观分析了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11个长效管理机制、重点解决7个方面问题,最终让人民群众吃上干净的水。余杭经济增长很快,工业经济总量已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了40亿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群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余杭区“十五”期间,开始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饮用水…  相似文献   

3.
这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始时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总结“十五”期间的环保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环保任务,进一步开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一、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也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4.
张军 《中国发展》2010,10(2):6-11
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门头沟区的案例表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在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既要选择符合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的产业以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政府也要把关系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生态涵养发展作为公共产品来看待,并在土地使用、税收、财政上缴和支出、干部考核等方面,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支持,降低地方政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付出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6月6日至9日,全省人大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座谈会在滨州市召开,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时立军出席会议并讲话.滨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德汉到会并致辞,省人大城建环资委的有关领导,各市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发展状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动。其中,既要有理念的更新,也要有制度的保障;既要有发展模式的转变,也要有消费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郑彤 《长江论坛》2008,(4):93-95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市各经济开发区环保工作,并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深入徐州市各省级经济开发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这次调研可以看到,各开发区发展和运作总体情况较好。开发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开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较前也有明显进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环保优先”方针正在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突出监督重点,强化监督实效,创新监督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两型”社会的顺利构建,确保了我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安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以创新思维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着力构建由生态产业集群组成的循环经济体系,防止产业转移引起污染扩散,建立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内容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方面面,其中公众参与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积极采用的一个有效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公众的力量,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完善环境公众参与机制与政策,扩大公众环境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质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其重点在生产,途经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推进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3.
理论和实践证明,绿色税收是解决环境问题最为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税收制度,对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环境友好的国家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卫军 《理论月刊》2006,(11):39-4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要的是观念的更新。只有确立新的自然观,才能树立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创新环卫管理机制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生产方式,从生产、消费到垃圾处理,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方式,浪费大量的资源,产生大量的垃圾.而现代循环经济所倡导的是"从摇篮到摇篮"、"从资源到资源"的资源观念,把垃圾视作资源,促进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1].  相似文献   

16.
陈泽水 《江西政报》2007,(15):39-42
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我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省政协最近组织了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调研组先后听取了省直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深入到赣州、吉安两市的崇义、大余、全南、龙南、南康、泰和、遂川、新干等县市和部分企业及工业园区考察。我们感到赣州、吉安两市在在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重要标志。2007年底,国家批准建立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在改革试验中认识到,建设“两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以构建绿色工业体系为突破口。绿色工业体系是建立在循环经济基础上的经济形态.是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生态化、零排放、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党的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人们必须对社会消费道德价值观进行重构,全面树立起生态价值和生态伦理观。并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和绿色生活,真正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目前,我市有近50万人长年饮用高砷水、高氟水等不达标水;工业用水重复率仅为45%,低于全国55%的平均水位,与发达国家的75%差距更大.  相似文献   

20.
《当代广西》2010,(23):23-23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矛盾非常突出,推动可持续发展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