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种种民主立法措施中,最为开放的莫过于公布立法草案征求全民意见,这一方式被形象地称为“全民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自2008年4月起已推行“法律草案全公开”,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也早已成为常态。至少在形式上,我国已构建起了这一民主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2.
起草者中立是确保立法公正的良方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导刊》2007,(6):34-35
部门立法之不足,是我国现行法律的通病。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正在努力探索民主化、科学化立法的新途径。主要措施有: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计划项目,坚持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法规草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征求意见;举行立法听证会等等。这就是为了切实防止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法制化。将法规规章草案交由中立的专业人士或者组织起草,无疑也是在民主立法工作中的探索性措施,是否可行当然尚需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3.
法律公布是立法程序的一个必经阶段。法律公布是指法律的公开发布,即法律通过后应在法定的刊物上予以正式的公布,这种刊物应该以法律制定者或批准者的名义出版,具有正式的性质。法律公布也是立法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如果法律在通过后,没有用法律规定的形式予以公布,则表明该法律还没有走完立法程序,该"法律"就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公布法律的程序不完善、有缺陷,那么即使制定或批准的法律本身是完善的,在实际执行中仍有可能会发生混乱现象。所以,完善、科学的法律公布制度,对于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保障和促进法律的正确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宪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  相似文献   

4.
各地动态     
浙江省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出台立法听证规则近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听证规则》。规则主要内容包括:1.市人大常委会在制定地方性法规过程中,举行由听证人、发言人和旁听人员参加的会议,公开听取社会各界对法规草案的意见和建议,为审议和修改法规草案提供依据和参考。2.举行立法听证会的专门委员会在听证会举行十五日前,应当通过新闻媒体或者其他方式向社会发布公告,并公布法规草案文本。3.立法听证会公开举行,公民可以参加旁听,新闻媒体可以采访报道。4.立法听证会结束后,举  相似文献   

5.
通常在颁布的法律、法规的题目和正文之间都有带括号的一段非正式条款文字,内容包括法规的通过、修正、公布和施行时间等。目前我国对这段文字还没有统一的名称。虽然有人在有关文章中提到过,但不是很规范。如周旺生的《立法学》一书中用过"法律中的括号"的提法。同时指出:"这里所说的法律中的括号,是指法律名称下方设置的括号。在括号中表明法律通过时间和通过机关、公布时间和公布机关、施行时间等内容"。"括号"是一种标点符号。把这个标点符号同"各部分标题、目录和序言"等名词并例起来进行解释,显然是不合适的。有人说称"法律声明"为好,但也不太准确。我认为用"法律说明"或"法规说明"较为贴切。"法律说明"或"法规说明"都不是法律或法规的正式内容,但它是公布后的法律或法规的一段说明性文字。既然"法律说明"是法律或法规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地方立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如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举行立法听证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委托起草法规草案等,这一系列举措使公民的意见建议得以通过更多的方式和渠道被立法机关采纳和吸收,昭示着我国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进程正稳步向前迈进。本文在对目前我国地方立法法案委托起草现状考察的基础上,对地方法案委托起草方式的具体内容及其配套的制度要求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公民导刊》2009,(2):41-41
辩论机制促进民主立法;立法需要公开且平等的博弈;建立完善的社保基金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民众参与是破除“部门利益法律化”的基础;扩大对代表候选人的介绍;人大代表名额不能简单按人口比例分配。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各地围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如通过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论证会、聘请立法顾问、公布法规草案、公开征集立法建议、举行立法听证会、对立法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在法规案起草阶段提前介入、完善立法程序、规范立法行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地方性法规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从正在执行的地方性法规看,部门利益、地方保护色彩还比较浓厚,部门职能还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究其原因,这与地方性法规案的起草主体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加强地方立法后续工程的建设,是目前地方立法实践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一、地方立法后续工程的基本内容及作用地方立法的后续工程,是指地方性法规制定之后,为了实现立法的目的,发挥法规应有的作用。以确立良好的法律秩序,而必须做好的一系列相互制约而又紧密配合的工作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法规的公布、法规的普及、法规的执行、法规的修订和废除。执法队伍的建设以及执法监督等内容。地方立法的后续工程,既内含着立法的目的,也内含着实现立法目的所必需的条件和基础,在整个地方立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网上调查,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的调查方法,体现了信息时代调查方法的公开性、广泛性、便捷性、互动性和共享性,是地方立法可以更多地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对客观、有效地了解公众的立法意见具有积极意义。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在制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规定立法中,采用网上征求社会公众立法意见的做法,取得较好效果。公众立法意见的网上调查方式征求社会公众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意见,常用的网上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法规草案全文在网站上公布,并相应设计一个公众意见窗口,公众可以通过窗口填写意见,将意见发送给指定的电子信箱。二是将法规…  相似文献   

11.
崔立文 《人大研究》2006,(11):21-22
地方立法空间是指地方性法规可以作出规定的事项和内容。随着立法法对地方性法规制定范围作出明确规定,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对地方性法规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作出限制,法律、行政法规逐渐完备,法律、行政法规条文趋于细化,地方立法的空间已被压缩。本文拟对此做一点分析。一、立法明确了只能由法律规定的事项,从整体上缩小了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范围在相当长时间,我国对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限没有作出明确划分,特别是没有规定哪些事项属于法律专属立法权,只能制定法律,地方立法不能涉及。因此,有不少应由国家制定法律的事项,有的地…  相似文献   

12.
阿计 《人民政坛》2008,(9):13-14
2008年44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今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予以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同一天,已经过一审的食品安全法草案正式公布。5月5日,消防法修订草案亦公开征求意见。对中国立法史来说,法律草案全公开无疑是历史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各地动态     
吉林省督办代表建议帮助民工讨薪广东省汕头市着力构建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框架汕头市人大常委会从制度上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坚持群众路线,着力构建公众参与立法的制度框架。一是建立了公开征求立法建议制度。在编制立法计划时,广泛征求一府两院、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和社会团体意见,并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和法规草稿。二是建立和完善了法规草案公开制度。对于涉及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群众普遍关注的法规草案,公开登报征求意见。三是建立了立法听证制度,重视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四是建立了公民旁听和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14.
2023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84条第3款赋予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律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的权力。与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依“授权决定”立法不同,这是以“法条授权”的形式,赋予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较高的立法自由。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制定权的来源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被法律授权的主体,其法规制定权限不能逾越宪法、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不能违背法律的基本原则。其法规制定权的定位,不能绝对化地等同某一特定法律、地方性法规,也不能片面地认为介于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之间。其性质是地方性立法、授权立法、变通立法,并根据其变通情况动态变化,是复合型的法律位阶。当对法律保留事项进行变通时,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与变通的法律、法规处于同一位阶。  相似文献   

15.
按照通常的立法程序,拥有立法权的各级人大制订法律或法规,大致需要经过法案的起草、提出、审议、表决、公布等五道工序。其中,法案的起草,既是立法的第一步,也是把守立法质量的第一关。透过法案起草这一关键环节,既可以剖析现实立法弊端的病因,也可以发现提高立法质量的改革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法规要突出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一个永恒话题。但究竟什么是地方特色,又如何体现地方特色,在地方立法的实践中还较难以把握。根据立法法的基本精神,除国家专项立法事项外,其他事项国家已经制定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实施性的地方性法规;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行政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陆党政机构改革的深化,各行政机关从上到下,实行政务公开,不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明确公布,相应的办事程序、具体操作办法,负责人情况等也都及时对外公开。这些均可在媒体如互联网或布告栏上查阅到。司法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18.
一、一个多年误解的提法立法究竟有几道程序,人们的看法可能不尽一致,但对"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法律的公布"这个提法,不少人的认识倒是奇怪的一致。《中国立法制度》一书认为"法律的公布是立法的最后一道程序";《立法学总论》一书也认为"公布法律是立法程序中必须不可少的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写道:"因此,法律的公布也就成了立法程序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立法学原理》认为"法律的公布是立法过程中的第四道程序";《立法学》认  相似文献   

19.
地方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是立法的大忌。地方立法应以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地方性法规通过后的公布是地方立法的一个重要程序,也是地方性法规得以生效施行的前提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国家对地方立法缺乏统一明确的规定,地方性法规的公布存在许多问题,成为地方立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亟待引起立法机关和理论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