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G校推行"一校两制"中企业职工现状、根因和集体行动策略建构的分析,探寻企业职工诉求的原因。G校一班子人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依规,合理合情处置企业职工的诉求,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G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法适用原则,为后世历代封建法典所继承。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法律文化的群体性特征和中华法系礼法结合的伦理化价值,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普遍诉求心理。在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吸收这一制度的合理内核,对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罪犯的教育改造及防止法律权威的降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G7到G20这一发展进程,二者都确立了制度化的"宏观经济政策合作"这一经济全球化所要求的新机制,二者都处于联合国框架之外,反映着世界经济建立新秩序的要求。但是,如果说G7意味着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突破",G20则意味着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孕育与胚胎。  相似文献   

4.
制度是一种规则或规范的安排,一种人类的理性选择;任何制度都包含着伦理意蕴;政府作为制度设计的主体,由于其公共人的角色与地位,其价值诉求也包含着维护社会公正、公平与正义;政府在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制度的伦理精神,体现制度的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公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诉求,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公平就是实现资源或利益的平等分配,尤其是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同时,社会公正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公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反映了和谐社会中构建公正思想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6.
治理理论的流行已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治理理论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治理理论为市场主体的失效提供了新的解答方案,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体现社会各方主体全面参与国家治理的诉求和愿望,也为国家治理提供诸多了实际的操作理念。本文对治理理论的出现、发展、国内的引入情况做出了疏理,同时对治理理论对中国的适用价值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自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的理论构建后,引发了国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关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不仅缘于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与时俱进,还在于它切实反映了新时期全体华夏子孙的深情期望.这个理论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和现实因子,既有追忆革命先人的诉求,也是当代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世界范围内话语权不断提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朱杰进 《外交评论》2011,28(3):62-71
"9·11"事件之后,G20所制订的反恐怖融资国际标准对中国国内的反恐怖融资体系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很有必要探讨这种影响发挥作用的动力和渠道。国际与国内两个层次上的有效制度互动导致G20对中国反恐怖融资的影响日益增强。在国际层次上,G20体系与联合国体系在反恐怖融资议题上相互支持、有效互动,形成了有力的反恐怖融资"机制复合体";在国内层次上,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反洗钱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转,加强了国内各部门的互动与合作,实现了有效的"跨部门协调",最终打通了G20机制影响中国国内政治的制度通道。  相似文献   

9.
抗日民主党派争取民主政治的斗争,从起码的民主诉求开始,发展为宪政运动,最后成为为成立联合政府而斗争。这些斗争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对国共两党和民主党派自身都有积极的政治影响,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公民的利益诉求、政治态度始终是党和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其政治参与意识和要求也随之增强.如何回应公民的政治参与诉求,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水平,以避免参与危机,是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和谐"意味着安宁有序,蕴涵着富足安康,是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代代相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也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最深层的内心诉求."和谐"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久弥新,不仅闪烁着东方式的哲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理论价值,而且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弱者权益:利益博弈时代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芳  张涛 《理论前沿》2006,(3):36-37
让中国各弱势群体充分参与全社会的利益博弈,使他们在利益博弈的舞台上,理直气壮地为捍卫自身的利益权利,进行充分的表达、沟通、争执与协商,是利益博弈时代政府和社会必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体现社会公正的利益博弈均衡,必须坚持两大正义原则:一是平等原则,即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应享有平等的权利,无论强势集团还是弱势群体,其地位都必须是平等的,每个人、每个群体都应该能够合法而充分地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二是差别原则,即如果利益博弈的结果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的话,这种不平等应该有利于境遇最差的弱者的最大利益。为体现上…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年初,菲律宾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启动了诉中国南海争端案。菲律宾向中国发出的《通知和权利主张》第五部分“救济诉求”即第41段以下共分13个自然段,共请求仲裁庭就13项诉求作出裁决,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中国南海传统断续线无效的诉求;中国无权或越权管控南海8个岛礁的诉求;建立在上述两类诉求基础之上的菲律宾的权利诉求。  相似文献   

14.
"慎刑"观在中国法律史上源远流长,体现了传统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是古代先民博大精深人文情怀在法律生活中的一个生动体现。"慎刑"观与现代社会的政治文明在精神诉求上具有暗合性的一面。梳理、挖掘古代法律中的"慎刑"观对当代法治社会、政治文明社会具有重要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文化和谐思想的升华与结晶。从古代社会的"天人合一"、社会的"大同"思想,到现代和谐社会的现实追求,都表明了和谐社会既是一种理想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塑造和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民社会的崛起,导致阶层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因而公民对公共权力机关特别是人大制度的回应机制也提出了新的需求。那么,公共权力机关应如何回应这一需求呢?重构人大代表责任体系无疑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重视和善待流动人口的利益诉求和社会诉求,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应有之义。如果一座城市流动人口的利益诉求得不到重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那么这样的城市再怎样标榜它的幸福指数都是没有意义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2亿,但这2.2亿流动人口至今还难以享受到平等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G20峰会期间国际媒体引用的视角来比较中美两国的软实力。研究发现,中国被国际媒体的提及率高于美国;但美国金融机构受国际媒体的关注度高于中国;中国的发稿量比美国略高,但中美两国都远低于欧洲;欧洲媒体对中国高度关注,对美国却表现出揶揄和失望的情绪。中国正表现出在软实力领域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曾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允许的保留就涉及海洋划界、领土归属、军事活动等争端做出了排除将上述争端提交国际强制程序的保留。尽管菲律宾坚称其向仲裁法庭提交请求裁决的13个诉求都不属于中国声明保留的范围,但事实上都属于海洋划界和岛礁领土归属争端。菲律宾无权单方提交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仲裁法庭也不应确立对本案的管辖权。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实质上,"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二者有机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奋斗目标,与"中国梦"高度一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诉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