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10月 27 日,中央任命粟裕、张鼎丞分别为华中军区正、副司令。接此通知的当天,粟裕电呈中央说:“鼎丞同志不论在才德资各方面,均远较职为高超。请以鼎丞同志任司令,职副之。为慎重更有利今后工作起见,特呈电。”恳切之情,溢于言表。10月29日,中央复示,“同意以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并兼华中野战军司令”。 1948年 5月,中央决定派陈毅去中原工作,华野由粟裕负责。粟裕认为,由陈毅同志担任华野主要领导,有利于团结协作克服困难。他再三推让,恳留陈毅。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在陈毅同志去…  相似文献   

2.
1945年10月27日,粟裕向中共中央发出“请求改任华中军区司令副职”的电报,电报针对中共中央同意华中局建议决定粟裕留华中任司令的意见,“请求中央以张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中共中央于10月29日电示华中局,同意粟裕的请求,改任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兼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军事文集》第234页)  相似文献   

3.
粟裕让官     
粟裕同志是我军优秀的高级指挥员,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党的利益为重,功成不居,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两次让官,显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1945年9月,中共中央和新四军军部任命粟裕和张鼎丞分别为华中军区正、副司令员。接到电报后,粟裕考虑再三,认为张鼎丞同志资格比自己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时期,张鼎丞、粟裕将军互让司令的故事,在华中地区广为传颂。而邓子恢让书记一事则鲜为人知。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动和支持下,大量运兵到各抗日战场,抢占城  相似文献   

5.
在粟裕的军事生涯中,曾三次执行抗日先遣任务:一是1934年,中革军委紧急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粟裕被任命为先遣队参谋长,在主力部队失利的情况下,粟裕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周密运筹,为这支部队尽量减少损失,为革命尽可能多地保留了一批骨干;二是1938年,为了推动新四军挺进敌后,毛泽东指示派有军事知识之人去江南侦察,粟裕再次受命抗日先遣,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作战略侦察20余天,圆满完成任务;三是1944年,中共中央决定:"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粟裕受命第三次先遣,跨江南下,发展东南,粟裕率领南下部队近万人,顺利渡过长江,越过敌人封锁线,胜利实现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南昌起义爆发后,1927年8月2日,朱德被任命为第九军副军长。因军长未到职.他不久便升任第九军军长。8月3日,部队撤离南昌.起义军大部向广东进发.朱德被任命为先遣司令,为起义军主力南下开路。一路上,他率部为部队筹办粮草,安排宿营,积极开展革命宣传,争取群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1980年前后,长篇小说《红日》的作家吴强和粟裕大将有段对话。吴强问:"粟司令,我打算写一部关于华东部队的长篇小说,除领导同志外还想写写师级干部。你看以谁为原型好?"粟裕考虑了一下,说:"你可以以廖政国同志作为一个典型。这个同志很有特色。他的头脑很聪明,能带部队,能打仗,作风顽强。他对部队非常熟悉,基层干部甚至士兵的情况都摸得透透  相似文献   

8.
1940年夏天,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陈毅、副司令粟裕,率领部队分批渡江,北上开辟敌后抗日战场。7月29日,新四军挺进纵队一举攻占了南控长江,北接苏北平原的重镇——黄桥,使这座人间地狱,获得解放。陈毅、粟裕、钟期光(政治部副主任)等首长,已进驻黄桥,政治部管在离黄桥10里左右的一个村庄里,待命进镇。上午约10点多钟,哨兵突然发现一股敌人,向我驻地进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1995,(Z2)
粟裕两让司令在我军历史上,粟裕两次"让"正职,当副职。第一次是让华中军区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同志先是率领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首战卫岗告捷;随之相继担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苏北指挥部副指挥,与陈毅同志一起,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关于新四军东...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解放军灿若群星的将帅中,粟裕称得上是一位常胜将军。当年华东地区老百姓的门联上写着:“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司令打仗仗仗胜。”刘伯承元帅曾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一向心高气傲的林彪在莱芜战役后曾感慨地说:“粟裕尽打神仙仗。”粟裕在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南征北战,屡建战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人民军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粟裕在角斜     
江苏南通海安市的角斜镇是革命老区,位于如东、东台、海安三市(县)交界处,地理位置重要,从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1941年到1946年间,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领导苏中军民开展对敌斗争,多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布置辖区防务、指挥重要战斗。和平年代,粟裕不忘老区人民,亲临指导工作,给角斜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召开军事会议,明确对敌斗争策略皖南事变以后,1941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正式任命刚刚34岁的粟裕为新四军第一师师长。3月上旬,粟裕率第一师指挥机关到达海安、东台以东地区,在以三仓河为中心的沿海滩涂地带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以积极的军事行动粉碎日伪军摧毁新四军首脑机关和围歼第一师主力的阴谋。  相似文献   

12.
正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进而向华北进犯。而日军要实现其军事上占领华北的企图,必须突破素有"华北要塞"之称的山西防线,因此,山西成为日军在华北作战的重点区域。为抵抗日军的全面进犯,8月5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五大战区,任命阎锡山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晋绥战事,指挥该区的作战部队。8月20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在太原成立。8月28日,在日军攻  相似文献   

13.
张鼎丞家事     
1949年福建解放后,中央任命张鼎丞为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福建省军区政委,成为福建党政一把手。可以说,他的家庭是当之无愧的八闽第一家庭。但是,这个第一家庭,和  相似文献   

14.
少华 《党史文苑》2015,(7):21-29
<正>刘少奇向中央推荐粟裕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粟裕一生之中,有幸遇到了朱德、陈毅、毛泽东和刘少奇4位伯乐。刘少奇与粟裕相识于1940年11月7日。这天,时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黄克诚来到海安。陈毅、粟裕率苏北党政军机关干部聚集到海安中坝串场河码头迎接。粟裕没有见过刘少奇,这是第一次。他静静地打量着这位面容清癯、略显严肃的中央首长。  相似文献   

15.
两张历史照片之回忆 我至今珍藏着54年前粟裕副司令和陈毅司令员为我们几个女兵柏的两张照片。它留伫了我们当年战火中的青春。睹照回忆,成影经过历历在目。 一张是粟裕拍的《草屋留影》。1939年初冬,新四军第二期速记班学习结束了,我和楚青,罗伊同志被分配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任速记员兼机要员。当时陈毅任司令,粟裕任副司令。司令部设在江苏省溧阳县水西村光裕祠堂。由于人多、房子少,不够住。粟司令就亲  相似文献   

16.
正"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下曹村多次驻扎大批红军,粟裕、林彪、张鼎丞等人曾在这里指导革命工作……"2016年元旦前夕,笔者一行在三明市宁化县曹坊镇文化站负责人陪同下,前往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曹坊镇下曹村,寻访那里的革命遗址遗迹,村支书老曹向我们热情介绍。  相似文献   

17.
1948年10月,蒋介石与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密谋偷袭石家庄(旧称石门)和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想以此挽回东北战场的败局。10月23日,华北“剿总”开会下达偷袭石家庄的作战任务和部队编制的命令:行动对内代号“穿心战术”,部队对外称“援晋兵团”。任命94军军长郑挺锋为总指挥,骑4师师长刘春芳、新2军暂32师师长刘化南为副总指挥,率3个军、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91,(6)
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代表我党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声明。上海解放后,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由副司令员粟裕组织第九兵团开始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1950年1月肖劲光就任海军司令,受命伊始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配合三野准备渡海作战,解放台湾。同年6月粟裕在党的七届  相似文献   

19.
<正>1张鼎丞,人们习惯称呼他"张老"。南下服务团小战士称他"张老";陈毅、粟裕、叶飞、方毅等老革命家也称他"张老"。战争年代,在闽西的大山里,跟随他一起打游击的红军战士,见了他不叫"司令"、"政委",只称"张老"——那时,他仅30出头,并未老,也未显见老相。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多人仍不叫他"书记"、"部长"、"检察长"、"副委员长",还是称他"张老"。  相似文献   

20.
刘志青 《党史博览》2013,(11):49-53
1945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苏浙军区,统一指挥苏南、浙江省的新四军部队。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未到职),刘先胜为参谋长。中共中央华中局委托粟裕以华中局代表名义,全面领导苏一浙地区的党委工作,统一指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