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元君 《奋斗》2023,(2):15-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阐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这一要求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逻辑,庄严宣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2.
3.
郑琳琳  谷春祥 《党史文苑》2010,(4):48-50,5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1](P11)文章集中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坚持了哪些原则,怎样坚持了这些原则.  相似文献   

4.
赵曜 《学习论坛》2007,23(12):8-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分解为五个层面:一是政党领导;二是制度依托;三是发展内涵;四是路径选择;三是目标指引。我们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且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中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我们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李慎明  何成  宋维强 《前线》2012,(3):18-20
从广义上说,“中国道路”可以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之路:从狭义上说,“中国道路”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简称。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要把握好“六个坚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须对“道路”有深刻认识、理解和把握,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7.
《求实》2014,(6)
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既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过渡时期",而是远未完成马克思恩格斯过渡时期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它不是按照某种事先的理论设计形成的,而是在实践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地认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定位,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仁人志士也由此开始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实践。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历经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当今时代,坚持和拓展这一道路应把握五个方面: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3,(3):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  相似文献   

10.
卢诚 《党史文苑》2010,(6):48-50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现实的需要,更是对价值的自觉探索和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加以泛化;二是认为在改革开放中可以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刘心一  刘爱莲 《求实》2012,(9):15-18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之"中国"的特质所在。"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终极价值目标、产生基础以及具体层面相契合。物化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影响力的削弱,是"中国道路"面临挑战的价值原因。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建设,是从价值层面应对"中国道路"面临挑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这一思想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已有萌芽,列宁则明确提出了"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的观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各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辛探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都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晓林 《前线》2012,(10):32-35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而易见,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应该说起步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形成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昌盛、走向现代化的通途大道,可以简称为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要达此目标,就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普 《北京党史》2007,(6):34-35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10月25日,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召开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搞好党史研究工作"座谈会。与会学者围绕十七大报告中的理论热点问题和新时期党史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部分学者提供了书面发言,现将发言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马晓 《红旗文稿》2013,(9):29-31
2013年4月21日至24日,由求是杂志社《红旗文稿》编辑部、教育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和郑州大学联合主办,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层论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50多所高校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在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有人却认为我们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是“打着左灯向右转”,在搞“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底是坚持了还是放弃了、是发展了还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秦宣 《前线》2010,(2):28-32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际社会关于"中国模式"的探讨不绝于耳,赞同者有之,效仿者亦有之。相比较国外学者热炒"中国模式",国内的媒体和学者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则显得比较谨慎。明晰"中国模式"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更好地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僵化、不教条、不照搬、不固化,永葆"中国模式"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主题的第一句话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其深刻含义:在实践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的有机统一,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坚定不移地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  相似文献   

20.
近来,有论者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同前苏联模式混为一谈,并提出"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这种概念是"可疑的",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的"突破"是一个"假命题"。那么,究竟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