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卢宏秋 《人民论坛》2012,(27):59-60
基于其厚重的文化历史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打造"滦河文化"品牌为抓手,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构建滦县跨越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全面唱响建设经济文化强县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要面临显性争议的过程,因文化作为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特有的民族区别性,便不可追求单向度的、统一化的效率原则,因此,文化全球化就必然带来文化的相对主义效应,即民族文化自觉运动的兴起。文化的自觉也就必然意味着文化的传承以及对这种传承的态度。本文从这个背景出发,以标榜文化传承方式的现在模式的并喻文化为认识和解读视角,分析极具代表性的维吾尔族音乐在文化传承上的意识流变和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衡量一个社会健康发展质量的核心标准。所以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的重要议题,文化的发展与变革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的影响日益增强,尤其是中国的现代性文化在经历了引进、消化与吸收之后,今天有必要开启"中国化"的文化创新时代。笔者认为,我们应立足于当代世界文明的发展视野来检视中国现有的精神文化资源,并面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所凸显的文化问题,面对当代人类所共同关注的文明发展问题,作出富有启示性的回答,进而形成自觉的文化意识。基于这一价值诉求,我们组织了"中国文化发展模式与新理论"论坛,参与讨论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阐释了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由于"法律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考察"法律文化"的实际"所指"就成为明晰"法律文化"的多个面向和多重内涵的好方法。所谓法律文化之"所指",是指探究学者是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法律文化"一词,又是采取何种方法对"法律文化"该层意义进行研究。历史和社会是法律文化的两重维度,它们分别指涉从传统延续下来的价值及特定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法律文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种典型范式:以"地方性知识"为基础的民间规则和自发秩序的描述、从象征符号出发的意义阐释以及进行"理想类型"划分的文化模式归纳。在中国语境下,"法律文化"与"法律"存在紧张关系,这使对于"法律文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并酝酿着新的方法论超越。  相似文献   

5.
2011年第2期《中国青年》刊登袁跃兴的文章,这几年,我们的文化“热点”事件很多,争名人故里、申遗、为凸显文化底蕴争相改地名,历史街区大规模改造,文化创意产业纷纷上马,不同的文化观念、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价值剧烈嬗变,快速更新,但在这种文化“乱花渐欲迷人眼”式的现象纷呈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种种文化的混乱现象,在这种文化“乱象”中,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文化的作用异化为功利的手段,金钱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汪灵灵 《人民论坛》2013,(11):186-187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世界各地广泛建立孔子学院,有力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文章以“第三种文化”为视角,从文化的定位、寻求文化交流与共存的动力、探索文化发展模式等方面对孔子学院文化建设进行思考,旨在为孔子学院事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一个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7.
樊泳湄 《创造》2015,(6):62-63
<正>要从"政府提供,百姓接受"的"办文化"模式向"百姓需要,政府满足"的"管文化"模式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政府唱主角的供给式"办文化"模式容易形成热闹一阵子、满足少数人的虚假繁荣,难以实现公共文化建设均等化的目标。那么,政府如何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如何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政府文化惠民政策?如何突破政府提供文化服务与群众个体文化需求之间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带着这些问题,笔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也迎来新的发展空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2012年前,文化体制改革将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健全宏观管理体制上重点着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成都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北城改造区域的文化建设是成都建设成为“文化之都”的重要支撑.这一区域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从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中找到平衡点,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业发展,从而走出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成功之路.本文在详细梳理“北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结合国内外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案例与基本经验,提出了推进北城改造与“文化之都”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力企业文化之认识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峰 《长江论坛》2006,(6):91-93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享有的一系列规范和价值观,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面对新的运营环境和新的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变化,只有发挥电力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管理经营和发展中的作用,才能建立企业应对市场的发展战略。构筑新型电力企业文化,必须树立“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的认识,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开放型企业文化,理顺各项制度体系,夯实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平台,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丰富和发展电力企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12,(1):48
过去的2011年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年。这一年,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一年,有太多的文化事件令我们振奋,有太多的文化镜头令我们回味。  相似文献   

12.
侯文禄 《前进》2010,(2):34-35
和顺县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县份,近年来,在省委提出“文化强省”、市委建设“文化晋中”的战略指引下,坚持把县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深度挖掘独特文化内涵,全力实施“文化活县”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推动了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李君如 《小康》2012,(1):79
正研究城乡统筹,不仅要研究经济与社会的城乡统筹,还要研究文化的城乡统筹。围绕这个问题,谈三点认识。一、能否自觉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是衡量"文化自觉"的重要尺度。"文化自觉"不是一个抽象的要求,在今天的中国,提出"文化自觉"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求我们认真探索中国文化发展的规律。其中,包括了要认真面对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正确认识城乡文化统筹的特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论断,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需要准确、完整地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是文化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先进文化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层层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自古以来传承至今,内容博大丰富,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借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目标,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要使文化系统内部各要素及其各种文化形态和谐共进,就必须理顺四种关系,切实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这对文化和谐的发展、构建和谐的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全局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早在2011年1月,日本奈良第三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三方提出评选“东亚文化之都”倡议。根据行动计划,中日韩三国于2013年全面启动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评选,各国选出一座城市共同当选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这是亚洲首次也是最高规格的…‘场区域文化评选交流活动,各国仅选出一个能够代表本国文化的城市。评选综合考核每个城市的文化综合性情况,是对参选城市历史文化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对外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建设、城市软硬件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层面的综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路径建构。在"文化强国"视野下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化,必须创新政治文化,创设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路径,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合力推动,构建出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双向互动模式,实现政治价值认同,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冬平 《大连干部学刊》2012,28(8):38-41,49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就要正确看待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问题。文化自觉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前提,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条件,文化自强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只有实现文化"三自",才能在根本上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黄钊 《学习与实践》2008,(8):144-150
“问津书院”是一座文化内涵相当丰富的我国古代书院。它是先贤以先秦故籍所载为依据确定下来的,有过相当辉煌的历史。但是,由于《史记》错简,导致有人将问津之地定为“许州叶县”,铸成大错。本文对《史记》错简情况作了系统论证,并对书院的文化价值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对书院复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滦县政协委员郭玉新现担任滦县劳动就业局局长。8年来,他用满腔的热情和创新的精神,谱写了滦县劳务输出的光辉乐章。滦县是农业大县,53万人口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