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是下基层挂职的人民法官,亲身参与基层司法所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作者有感于身边鲜活的调解案例,有感于人民调解员一心为民、乐于奉献的工作热情,以法官的视角、生动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起曲折生动的调解故事,从中我们看到了人民调解员不辞辛苦、多方奔走的身影,以及他们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初,福建省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专门发出文件,要求“全市两级法院要把安溪法院办理文某诉林某抚养权纠纷一案的成功做法,作为当前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3.
编者接:本文是一本书的精彩节选。作为第一位为美国联邦法官做助理的中国人,本书作者乔钢良先生以亲身经历亲切地叙述了法官助理工作,深入分析了联邦法官曾审理过的一些极富争议的案件,使他担任法官助理的经历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对案件的叙述引人入胜且富有启迪。每一个案件都生动地展现了美国司法和法律教育制度的独特之处。为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教授默顿·米勒教授为乔钢良的书作序,并给予极高评价。他说:“西方社会以法治国来解决争议和防止争端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我希望类似钢良这本书的读物能加…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增强党组的凝聚力,发挥院党组“一班人”的带头示范作用,强化法官队伍建设,提高党组的战斗力。去年以来,上林法院把党组班子的自身建设放在首位,按照模范法院班子建设的标准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建设领导班子,使院党组的表率作用发挥得更加详尽、更生动、更亲切。  相似文献   

5.
韩勇 《山东审判》2001,(1):24-28
导言 美国学者德沃金指出:“法院就是法律帝国的首都,而法官就是帝国的王侯。”在人类追求司法公正这一永恒的价值目标过程中,法官是“法律由精神王国进入现实王国控制社会生活关系的大门。法律借助法官而降临尘世。”而司法公正要从一种理念倡导变为生动的社会现实,法官便是其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法官职业化建设背景下,各地法院出现追求法官年轻化、推行竞争上岗、过度倡导办案效率等现象,法院在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追程中产生的造种思维误区与法官职业化建设目标背道而驰。审判职业决定了法官应具备的特有思维,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思维应当符合审判规律特点和法官思维的特性,应从机制上激励法官职业化的思维,改革法官管理制度,延迟法官退休年龄,提高法官应有待遇等方面,为职业化法官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杨帆 《仲裁与法律》2005,(4):126-130
最近读我国著名民法学者梁慧星先生的《裁判的方法》,受益匪浅。这本书是根据梁先生在法官培训班上的授课整理编写而成的,由于面对的是全国各地各级的法官,又是口头授课的形式,因此,具有口语化和形象化的特点。与通常晦涩难懂的法学专著相比,这本书读起来非但不吃力,反而备感趣味无穷,好像亲身坐在梁先生的讲堂,听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生动的实际案例,将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大学问、大道理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8.
在法律体系内,法官自由裁量是司法正义的工具,其不仅容易被居心叵测的法官滥用,而且由于滥用已经遭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如何预防和控制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自然为法学界和实务界所关注。本文结合民事行政审判工作,揭示法官滥用裁量权的“原点”,以及“原点”之间相互连接而形成“面”,“点、面”结合构成法官滥用裁量权的主要场域,结合法官滥用审判权的“点、面”剧场,从当事人、检察官、法官角度论述了如何防止法官滥用裁量权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非职业法官制度 英格兰、威尔士的非职业法官制度是指未受过法律专业教育的人员,经任命为非职业法官后,用部分时间在基层法院从事审理轻微犯罪案件的制度。非职业法官主要是业余供职于治安法院,因此又称治安法官或业余法官。这是一项古老的制度,雏形始于11世纪,1360年首次命名为治安法官。现在,由大法官兼司法大臣代表女皇任命,每年约新任命1500名,任职至70岁,但不任命65岁以上的公民担任治安法官,因为不便于接受培训后履行职务,最年轻的治安法官现年仅27岁。 (一)非职业法官的产生 任命治安法官主要由司…  相似文献   

10.
韦锂 《中国审判》2010,(9):30-31
本刊讯 为提升青年法官的职业素养、推进司法人才队伍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人民法院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对青年法官的培养,采取多项措施促进青年法官的成长。通过资深法官将办案经验、方法传授给青年法官,并及时纠正其办案中的瑕疵,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法官澄清义务以发现客观真实为目的,以法官的积极作为为表现形式。澄清义务由法官对辩方的诉讼关照义务、对控方一定的释明权、法官庭上积极的查证责任,以及庭外调查取证责任组成。在我国现阶段研究澄清义务,有助于体现审判中心主义原则,扭转法官在庭审中不合理的倾向性,提高简易程序事实认定的准确性,保证法官变更诉讼罪名的合理性。未来澄清义务将强调协助性和补充性,淡化义务色彩,成为对被告权利的有力保障。我国法官履行澄清义务应作为检察机关履行证明责任的补充手段,在不改变原证据构造的前提下对存疑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法官应积极履行关照义务,特别是基本权利告知义务。辩方申请法官收集对己有利的证据,能够证明证据存在并提供取证线索的,法官应尽量允许。增加法官庭外调查言词证据的手段,强化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配合法官取证的义务。  相似文献   

12.
一、改革法官的选用制度 1.改革法官资格取得制度。报考法官资格的最低学历条件应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目前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律师资格考试可演进为全国司法从业资格考试。国家设立全国司法考试委员会,委员会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和全国律师协会派员组成。考试合格者还不能当然地授予法官资格,必须接受专门的司法训练,重点培养其司法实践经验,尔后再经过考试、考核决定其是否有资格被任命为法官。还可直接从高等法律院校的法学教授以及优秀律师中遴选法官,以促进法官队伍的专业化。 2.改革法官任免程序…  相似文献   

13.
法官社会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官的界定 在中国,法官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法家著作《商君书·定分》。①该书说:“天子置三法官,殿中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诸侯郡县,皆各为置一法官及吏。”法官掌管法令,“吏民(欲)知法令者,皆问法官”,以后就一直以法官作为司法官员的通称。然而有趣的是历代司法官员的官称五花八门,诸如廷尉、大理、推事、判官、司理、司法,以至于近代的推事、承审员、审判员、陪审员等等,不一而足,但就是没有“法官”这一职称。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使用审判员的名称。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相似文献   

14.
案讯点击     
《法律与生活》2011,(11):62
北京铁路中院为特殊学校送法送温暖北京市第一聋校、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热烈欢迎并感谢来自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法官老师们。他们教给孩子们很多跟火车、铁路有关的知识,用手语教会孩子们自我保护的安全口诀,还送给每位同学一份充满爱心的小礼品。前不久,在北京铁路中院民庭负责人郭奕和副庭长、"北京市十佳法官"梁爱云的带领下,该院十余位法官来到这个特教学校,给这些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丰富的安全教育课。通过一些案  相似文献   

15.
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看,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决不是法律规范的机械适用者,他受到多重角色期待的外在约束。作为社会人的法官分化为“法律世界中的法官”、“权力结构中的法官、“社会文化中的法官”三种角色,潜伏着角色冲突的可能性。角色规范的主导性、司法是否独立、法律精神与文化观念的吻合程度是影响法官角色冲突的重要变量。对法官司法不公现象应作理性透视。从体制入手,为司法建立和谐的规范环境是实现法官依法办事、公正司法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姜颖 《法庭内外》2013,(10):50-52
编者按:近年来,全市法院注重发挥司法保障理论作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各级法院优秀法官相继做客电视台、电台,就诉讼中的法律问题及风险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交流。法官们的讲解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案例翔实,取得了较好的普法宣传效果。近期,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的专家型法官姜颖受邀前往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主讲"身边的知识产权"系列节目。姜颖法官是"法律讲堂"栏目开播以来首位以专辑形式开讲的法官,她的讲解具有语言通俗易懂,释法深入浅出,析理透彻明白的特点,社会反响强烈。本刊从本期开始陆续刊登姜颖法官的系列讲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这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1名新任法官面向宪法宣誓时的铮铮誓言。为营造尊崇宪法、信仰法治的良好氛围,提升法官职业尊荣感、使命感,2014年12月4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北京二中院隆重举行了新任法官任职暨向宪法宣誓仪式,并邀请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基层单位代表、新任法官的亲友及媒体记者共同见证。  相似文献   

18.
为增进中国法官和其他司法工作者对外国司法制度的了解,由国家法官学院周道鸾教授主编的《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一书,已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 该书根据实地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美、英、法、德、印、日、泰、韩等10国法院的组织体系、法官制度、法官培训和陪审、律师、检察等制度,并根据考察结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改革我国法官制度、法官培训、法院管理的建议;分法官资格、法官任命与选举、法官培训、法官工资与待遇、法官管理等12个问题,对世界五大洲的29个国家的法官制度作了简介;收录了美、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推进,社会对法官的要求、对法院的期望越来越高。在目前愈加复杂的司法环境下,法官要履行好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职责,作出公正的裁判,其承担的难度和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笔者认为,我们在一味强调法官要自我约束、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应建立相应法官身份和经济保障制度,为法官严格执法、独立公正地审判案件消除顾虑。本文用比较法的方式,通过国外法官身份和经济保障制度与我国目前相应制度的对比,提出完善和建立我国法官身份和经济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继而对建立“法官信任制”、“资深法官终身制”、“平等审判案件制”、“科学监督评价制”以及“高薪制”等有关保障法官身份和经济收入的制度进行了设想和阐述,以对推进我国法官的职业化进程提供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20.
初谈法官中心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谈法官中心论蒋惠岭法官中心论,就是要求建立以法官为中心、以审判职能为中心的法院。作为司法制度理论的一部分,法官中心论是法院司法职能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法官应当是法院内唯一的审判职能履行者,也是司法管辖范围内,对有争议的法律问题的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