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轩玲 《农村青年》2011,(11):56-56
如今,对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能够进城住上高楼大厦,过上车水马龙的生活,是件荣耀的事情。但草率、盲目进城后,生活来源怎么办?社会保障怎么办?看到农民如潮水般“洗脚”进城,笔者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2.
有人对我说,农民的一些观念跟城里人不一样。比如,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肚子饿了才想起吃饭,不像城里人对时间斤斤计较,分秒必争。我听完淡然一笑,没往心里去:直到工作中接二连三地出现“故事”以后,我才感到,农民的观念还真的有些特别,可并非上面所说的那样。自己对农民的确要深入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他们办事。  相似文献   

3.
养老金三愿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饱受“老无所养”之苦的农民们,终于也可以在老了后,像城里人那样“吃皇粮”、“领工资”了!  相似文献   

4.
逃犯     
常绘政 《时代风采》2008,(20):12-13
在山高林密的凤凰山深处,住了一个城里人,附近的村民们只知道他姓李,几年前孤身一人来到这里,买下了位于半山腰的两间护林用的空房子……  相似文献   

5.
兆福 《农村青年》2011,(4):32-35
大运河畔,音乐梦想开始的地方今年33岁的刘大成,生于济宁市安居镇南刘村一个农民家庭。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面朝黄土背朝天。父亲刘元财望子成龙,希望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过上城里人那样的体面生活。可是刘大成从小喜欢文艺,一身的艺术细胞,与父亲的愿望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6.
“我们这里已经小康了,但我认为丰衣足食还不够!”这是一个农民说的话。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造几栋漂亮的别墅。而是要让大家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里!”这是一个村党委书记说的话。 对于那些早已经摆脱贫困、过上富足生活的农民来说。对于那些早已经“田成方,楼成行,绿树成荫瓜果香”的村庄来说,什么是他们的“最想”?他们心目当中的新农村是个什么样子? 让我们到滕头村看看吧……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让人与自然和谐、土地和欢乐碰撞!这.就是他们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7.
李烁 《农村青年》2006,(12):43-45
“一件渗出碱渍的上衣.一条看不出时令的裤子,一双旱已没有光泽的皮鞋,身上斜挎粘着‘感恩中国’不干胶贴纸的背包和相机,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这就是张仁杰给人的印象。” “我们真的很想知道.一个连条新裤子都舍不得买的年轻人,为什么会用钱去买火车票送乞丐回家?为什么自己住每个月50元钱的出租屋,却给别人付500元钱一个月的房租?” “当看到屏幕上的你,我流下了眼泪.才知道我身上穿的衣服原来是你给我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好心人。但是你是我心目当中最善良、最有同情心的好人。不久我就要有娃娃了,我代表我的娃娃感谢你.祝你一生平安……”  相似文献   

8.
《农村青年》2010,(7):45-46
问:我家在农村有一套宅基地房产,早年父亲去世,母亲跟我来到了城里,我们就把房子卖给了一个城里人。几年前,城里人又把房子卖给了其他村民。现在村民要翻建,已经获得了镇里发放的准建证。目前这套房子要拆迁。我和母亲还能要回自己的房子和宅基地吗?  相似文献   

9.
县长干过啥     
林华玉  傅显渝 《工友》2013,(1):63-63
县长张大山上任第一天,就去了靠山村视察秋收工作,随行的还有电视台记者张强。 张县长向村民们进行了饱含深情的讲话…… 乡亲们,我的老家也在农村,我也当过农民,我也插过秧、耕过地、播过种,所以我最知道农民的心声,最知道农民不易!……  相似文献   

10.
老风 《时代风采》2011,(20):27-28
吃过晚饭,你坐在沙发上,一边惬意地吐着烟圈,一边冲着我说:“明天我们单位那几个年轻人相约,去箐口塘吃烤全羊。”  相似文献   

11.
谁是企业真正的“保护神”?秋坦言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评比、乱检查等,对企业的干扰实在是很大的,给企业增加的负担实在是太重了;厂长们、经理们实在是招架不了。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很为企业着想,竭力想为厂长、经理们排忧解难。据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就有:...  相似文献   

12.
张璐晶  陈维杉  王悦静 《工友》2014,(10):14-19
正外地户籍的硕士生孔佟伟,在上海工作了8年后,终于拿到了上海户口。尽管经历了种种麻烦,每一环节如履薄冰,但他无怨无悔、庆幸万分,"我给上海做了贡献,我和我的孩子终于可以享受到上海的福利了"。北京郊区的农村大妈江秀云,正因为女儿失去农业户口而十分懊恼。尽管她所在的村庄,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村民们都在期盼着被征地以及那笔颇为可观的补偿款,但江大妈却对"成为城里人"有些担心:"农民就像散养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房子     
母亲常常对我们说:你爹这一辈子就拼房子。而父亲常对我们说:房子就是日子。 我是在“文革”期间出生的,十岁以前,我和父母、哥哥就一直住在爷爷奶奶留下的老宅子里。老宅子是三栋旁屋,北房太旧了,按现在的话沈就是“危房”,当然不能再住,  相似文献   

14.
江西赣南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长官意志,不搞“政绩工程”,老百姓寓已愿意搞的,政府伸出农民看”,到后来农民手来帮扶一把,老百姓一时还不接受的,坚决不强迫命令,新农村建设从刚开始的"干部喊,们自觉干,抢着干,干部帮着干,形成了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15.
剑锋 《工友》2013,(9):48-48
我一边理直气壮慷慨陈词,一边表里不一我行我素。我一边批判冷漠麻木的看客,一边自觉不自觉地充当起鲁迅笔下的看客,对跳楼自杀者围观起哄,遇险境危关则明哲保身,逢打架斗殴就作壁上观,碰偷盗抢劫事竟视而不见。我一边痛斥浪费奢靡之风,一边陶醉在高消费当中,喝要茅台酒鬼,住要星级酒店,玩要高级会所,行要宝马奔驰,游要出国出境,酒席上偶尔一次饭菜剩得少都觉得丢面子,失身份。  相似文献   

16.
陈昌云 《时代风采》2009,(14):15-16
“我很激动,太激动了。我知道我们省工人疗养院有个漂亮的明楼,但没见过,今天不仅见到了,还要在这楼里住上几天,我太高兴了。”严清发老人说。  相似文献   

17.
沈霞 《农村青年》2009,(3):41-41
不久前,迎着扑面而来的春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的大学生村官们举办了一次“汗洒村官路,情系新农村”征文比赛,评选出许多包括一、二、三等奖在内的优秀作品。在谈及这件事情时,小村官们激动地说:“我们工作在农村,生活在农村,我们的心从当村官那一刻就装进了老百姓;我们爱村里的每一个人,爱田野里的一草一木。只要闻到泥土的芳香,农民性格中的坚忍质感就浮动起来,我们就有了一种想为之抒写的冲动……”  相似文献   

18.
风铃 《农村青年》2014,(9):20-23
进城居住并不安生惬意,这也是不少城里人为何住到乡下去的原因。杨俊原是安徽省含山县人,后来倾尽积蓄在巢湖市买了一套二手房。他没想到。官司由此而起。噪音“就像有十几架飞机”,每天在杨俊头上盘旋。换了谁都无法忍受。官司耗时一年,打得一波三折。最终,杨俊虽然赢了官司,却丢了工作,而且,噪音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常雨琴 《工友》2007,(7):62-62
当年,我们送孩子去哈尔滨工业大学。离开学校时,孩子对我们说:“爸爸、妈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以后就看我的了。”望着孩子那充满稚气而自信的神情,我的心酸酸的,眼睛也潮湿了。我不想让孩子看到我流泪难过,压住心头的千言万语,转身向车站走去。我感觉到,在我们身后,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目送着我们……  相似文献   

20.
“那个小段到底是谁呀?”“他家里一定很有钱吧?”“不,我猜他长得一定很帅!”……2011年6月的一天,看到杜小夕拿着暖水瓶去打开水,室友们就又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