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鄂豫皖苏区土地革命早期,地方主义的危害表现为苏维埃政权建设上的地方本位主义和所谓"富农路线"对土地革命的影响。鄂豫皖苏区各级党和苏维埃,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努力改变党包办苏维埃现象,肃清非无产阶级分子,使苏维埃成为真正群众的代议机关。在土地革命过程中,不仅使土地分配日益合理化;而且贯彻革命的阶级路线,坚决开展反富农斗争,从而有效克服了"富农路线"对土地革命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蔡威是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讯及技术侦察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他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在闽东从事革命活动,一九三一年参加党中央特科无线电培训班,同年十月赴鄂豫皖苏区筹建无线电台,历任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红四方面军第二电台台长、红军总司令部二局局长。蔡威在工作中侦察敌台、破译敌军密码,为红四方面军  相似文献   

3.
在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曾有两支词不同、曲相同的歌。其一,《土地革命歌》;其二,《红军纪律歌》。而《红军纪律歌》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很类似。那么,这三支歌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1928年,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二年,这支队伍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当时,徐向前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了鄂豫皖苏区,担任了鄂豫皖苏区和红  相似文献   

4.
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在根据地的发展与革命的实践中铸就了以听党指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在根据地发展的各个时期,苏区革命精神为根据地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持久的动力支撑。作为苏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的集中体现,鄂豫皖苏区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由此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了党中央。当年4月,王明中央派出的中央代表张国焘、陈昌浩从上海来到鄂豫皖苏区中心——河南光山县新集(今河南新县),两人在第二次反"围剿"前线见到了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鄂豫皖军事委员会主席曾中生、红4军军长旷继勋和军参谋长徐向前。5月,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斗还没有结束,张国焘就召开会议传达王明中央决定:撤销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和鄂豫皖军事委员会。9月中旬,陈昌浩到达红4军军部,接任军政  相似文献   

6.
《党史纵览》2011,(4):56
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红二十八军在岳西重建,并创建游击根据地。七七事变后,红二十八军率先鄂豫皖边区举行国  相似文献   

7.
董保存  王喆 《湘潮》2014,(7):34-38
大别山红旗不倒,高敬亭演绎战将传奇说起驻守西北要地宝鸡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就要说到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后的队伍坚持在鄂豫皖粉碎了敌人的4次疯狂"围剿"。1934年11月,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等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开始战略转移,红八十二师师长、鄂豫皖省委常委高敬亭临危受命,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和鄂豫皖省委。  相似文献   

8.
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陈列着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歌曲《送郎当红军》的手抄本:  相似文献   

9.
张鼎丞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首任主席。他早年从事农民武装运动和苏维埃政权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和先进的政权建设理念。在担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他结合闽西苏区实际,提出了一系列以民为先的政权建设主张。可以说,张鼎丞的政权建设理念,为共产党科学执政实践、为苏区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鄂豫皖苏区,张国焘先是制造舆论,再是肆意抓人,最后是泡制所谓的肃反经验,不仅完成了对整个鄂豫皖苏区的改造工作,而且以典范之姿影响其它苏区的改造肃反工作,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深化对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和红二十八军历史的研究,丰富党史资源,推动大别山和岳西红色文化建设,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安庆市委将联合主办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红色岳西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而无三方面军,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193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  相似文献   

13.
走进红安     
阳春三月,笔者来到素有“中国第一将军县”美誉的湖北省红安县,缅怀革命先烈,接受心灵的洗礼。红安是两任国家主席的故乡,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根据地。来到红安县城,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漫步走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内,遍植松柏丹桂和梅兰竹菊,四季常青馥郁芬芳。是日,陵园内外红旗招展,游人如织。走进陵园大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相似文献   

14.
农村政权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的问题之一。大革命时期是中共对农村自治政权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中共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农村自治政权建设的思想,是其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还不甚成熟,但却对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农村政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鄂豫皖苏区,张国焘先是制造舆论,再是肆意抓人,最后是泡制所谓的肃反经验,不仅完成了对整个鄂豫皖苏区的改造工作,而且以典范之姿影响其它苏区的改造肃反工作,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0,(7)
正2019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远眺英雄山上"红旗飘飘"主题雕塑。在纪念堂内,习近平总书记听取革命烈士事迹介绍,高度评价他们的贡献。他强调,这次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目的是在即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来  相似文献   

17.
沈荣光 《党史纵览》2003,(12):20-24
1929年5月6日,商南地区(今安徽省金寨县)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取得了胜利,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这是鄂豫皖地区继“黄麻”起义后建立的第二支工农革命武装。此时,年仅16岁的洪学智因父母双亡,从双河新民小学失学,而在刘氏祠小学半工  相似文献   

18.
刘洪 《理论导报》2013,(11):21-2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践行了我们党的许多政策,尤其是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后来的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牺牲了宝贵生命为后人所怀念“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有不少人抱定革命信念,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乃至以生命为代价。沈泽民曾是鄂豫皖区“肃反”的灵魂人物,假若没有他这个副书记的有力支持,张国焘可能根本无法控制苏区的党和红军。但他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苏区后,留在了大别山坚持战斗。当时的鄂豫皖苏区的斗争是异常危险  相似文献   

20.
郑位三。是鄂豫皖、鄂豫陕两个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他在领导鄂东北的革命斗争、随同红25军长征、创建和坚持陕南革命根据地斗争中的动人事迹,至今仍为后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