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基本案情2017年6月23日,犯罪嫌疑人李某用面粉制作了一些具有“神奇疗效”的“药粉”在重庆某小区门口推销,并在一老太太张某的右手虎口处涂抹“药粉”以试“药效”,后张某意识到被骗不愿意购买李某制作的“药粉”。李某便告知张某刚才涂在张某右手虎口处的是“毒药”,如果张某不向李某购买“解药”,一日到三日内张某必定中毒身亡,其毒性还可能殃及张某家人。为使张某相信刚涂在张某右手虎口处的“药粉”系毒药,李某用化学药剂悄悄的涂在硬币上,再把“药粉”洒在硬币上,硬币立即变成了黑色。  相似文献   

2.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一直是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两个容易相互混淆并引发争议的概念。这里有一案例也许能说明这一点:张某在郊外某偏僻处看见他认识的小学女教师李某路过,顿生强奸歹念。于是,张某用毛巾突然将李某的眼睛蒙上,并把李某按倒在地上,掀开李某的上衣。尽管李某大声呼叫,但周围没有人。李某奋力反抗,将蒙在脸上的毛巾拉开,并抬起上身。张某没有料到李某的反抗会如此强烈,于是用手捂住自己的脸,意欲逃避。不料李某一把抓住张某,并喊出他的名字。张某无法脱身,便跪在地上说:“自己一时糊涂”,请求李某宽恕。从以上案例…  相似文献   

3.
一、实情李某与原告王某于1978年结婚,1981年共同建造大小房屋5间,1989年,王某作为房产主领取了市政府房产机关核发的《私有房屋所有权证》。1993年11月6日,被告张某提出想购买李某5间房屋,李某同意。隔日,李某与张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协议”。李某在“协议”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和王某的名字。12月14日,王某、李某将该房屋《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当着他人的面交给张某,随后张某将购房款24000元交给李某。然后,李某又将购房款交给王某。1995年,李某、王某经法院调解离婚,双方各分得一半购房款。1998年6月,王某以其末在“…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8期“请您当律师”栏目中刊登的《屠户导演的悲剧》一文中的案情分析,我认为屠户张某实施的行为,是两种犯罪行为,应该分开进行分析。首先看张某用农药注射的方法,致使他人生猪死亡的行为。从案情看,张某实施这一行为是有预谋的,是出于故意实施的行为。有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投毒罪,但我认为张某的行为并不完全符合投毒罪的法律要件。投毒罪的行为对象应该是不特定的主体,并有对公共利益产生危害的危险,而本案中,虽然造成了四十多头生猪的死亡,但并非一次死亡,而是几次行为的后果,而每一次行为的对象都是确定的。从行…  相似文献   

5.
一日,张某在街上见一骑摩托车的人掉下一个包,拾起后急忙追赶骑车人意欲交还未果,张某便在原地等候失主来取。为避免有盗包之嫌,张某又将包挂于路边栏杆处,置于明显位置,便于失主查找。此时围观者纷纷议论,有的说张某太傻,拾到的东西别人不要,自己应拿走;有的趁机贪占便宜,要求见者有份,但均被张某拒绝。围观者李某想打开此包看一下里面装着什么东西,遂上前将包的拉链拉开翻看,张某见状对李某说道:“不要翻看,否则失主找来后说不清楚。”此时李某已看到包内有大量现金,便一把将现金抓在手中,迅即离开现场回家,后将拿回的…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案情 张某系某镇工商所所长,是单位车辆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一天,因该工商所驾驶员请假,张某便派没有驾照的该所职工李某驾车到甲地检查工作。检查工作后,李某又开车载着检查人自到乙地吃饭。由于酒后驾驶,李某在二级公路上发生车祸,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4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李某因无证驾车酿成重大交通事故,被公安机关以涉嫌交通肇事罪立案侦查。  相似文献   

7.
张虎 《行政法制》2005,(2):28-29,34
被告人李某,女。某日傍晚骑自行车下乡,途中遇一男青年张某抢劫。当时天色已晚,四周旷无人烟,李某于是向对方表示愿意将自行车交给对方,但是车上的气筒是借人的,希望能留下。张某同意,李某便从车上拿下气筒准备离开。这时张某弯身检查车子的状况。李某趁其不备举起气筒猛击张某后脑,将其打昏,然后骑车逃离。她到了最近的一个屯子时,见只有一户人家有灯光,便上前敲门求救。这家只有母女在家,听其遭遇后深表同情,劝李某说派出所离这里较远,等第二天天亮再去报案。李某同意后与主人女儿同睡一床。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2004年11月23日下午,被告人李某和叶某、李某某、赵某预谋,要用“三唑仑”药水麻醉张某,劫取其财物。当晚21时许,被告人李某获知张某带了大量现金后,便与其来到合肥某歌厅包厢唱歌。在张某上卫生间之际,李某将“三唑仑”药水倒入其啤酒杯中,张某喝过含有“三唑仑”药水的啤酒后,将上衣脱在包厢沙发上昏睡。不久,李某将张某叫醒,要其到大厅观看表演并乘机偷走张某口袋的酒店房卡,并将房卡交给李某某。叶某驾车带着李某某和赵某来到张某入住的酒店,用房卡打开客房,将张某放在客房衣柜内的30400元现金以及价值4300元的手机等物品拿走…  相似文献   

9.
[案情]王某在李某的电脑维修点工作。王某的朋友张某有一辆价值2万元的笔记本电脑需要修理,经王某介绍到李某的电脑维修点进行检修。电脑维修好之后,王某对李某谎称要给张某送电脑。将电脑抱走。后李某见王某迟迟不归。便打电话给张某询问电脑是否收到。原来,王某在电脑维修点工作期间。因李某对其待遇不好.遂产生报复李某的念头。王某与张某也是刚刚认识的朋友,并没有其详细地址与联络方式。李某报案后不久,王某被抓获。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对屠户张某应适用数罪并罚。一、张某的行为中存在两个不同的犯罪故意。首先,屠户张某为达到低价收购生猪的目的,采取了偷偷给他人生猪注射农药的手段,使生猪非正常死亡,为其低价收购制造了条件,主观上具备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罪的直接故意,其次,为获取高额利润,张某低价收购被其毒死的猪后,又高价售出,具备诈骗他人钱物的故意。二、张某的行为客观上触犯了两个不同的罪名。张某实施犯罪的一系列行为,形式上看先后互相联系,如同一个行为,实质上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行为,在行为的第一阶段,张某采取的措施是给他人生猪注…  相似文献   

11.
1996年1月6日下午14时许,私营企业主石某欲将自己工厂的摇臂钻床运走,便去劳务市场上找李某等人搬运。双方谈好了搬运的起止地点及运费。当李某等人往自己的手推车上装钻床时,钻床从车上滑下,将在一旁观望的张某左踝部砸伤。张某住院治疗53天,花医疗费近万元。后经法医鉴定,结论为:“张某左踝部开放性伤,伴有踝骨粉碎性骨折及外踝骨骨折,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伤残程度6级。”该次外伤后,张某患脑梗塞伴出血,已为无行为能力人。对此,法医鉴定结论为:“该次外伤对张某脑梗塞伴出血,应负有诱因责任”。张某之女作为法…  相似文献   

12.
[案情简介]李某为给其大学毕业的儿子小李找工作,通过一个好朋友介绍认识了某县教育局局长张某,请求张某为其儿子解决就业问题。张某觉得小李符合录用条件,就将小李招进教育局。事后,李某请张某出去吃饭,并将1万元现金塞给张某,说是“感谢费”。张某将此款收下了。而在送钱之前,李某并没有表示要送钱给张某,张某也没有明示或暗示要李某送钱给他。[分歧意见]对于此案的定性有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其理由是:在这种被动受贿的情况下,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前,必须经过“事前商量”(此情况以下简…  相似文献   

13.
[案情]李某想垄断本地的长途货物运输,但本地的畅通快运公司却与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李某多次找到该公司老板张某,提出要参股,被张某拒绝。2001年2月3日,李某突然带人来到快运公司,将张某从办公室挟持到一间车库内进行毒打,并强令张某在股权转让合同上签字。张某无奈.只好签字同意将畅通快运公司50%的股份以10万元的低价转让给李某。自2001年3月起.李某每月都来找张某收利润,到2002年4月,李某收取“利润”共计350万元。  相似文献   

14.
被告人张某系搞批发生意的个体工商户,1999年12月,经朋友担保,他向李某借款2万元,约定月息为4%,借款期限为8个月。今年3月25日晚,张某来到李某家,谎称还钱,要李某看看借条上的利息是多少。李某拿出借条给张某查看,张某在拿到借条后随即拨出携带尖刀,威胁说:“你要过来,就别想活。”李某只得让张某逃走。张某抢得借条后,即将其销毁。对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抢夺的借条只是一种债权凭证,本身不属于财物。而抢夺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债务,并不一定能…  相似文献   

15.
1 案情1976年2月13日下午5时许,聊城市某乡村民张某(男,23岁)在李某家中饮酒后返家,出院门不久,李某发现张某忘记拿围巾便去追赶,发现走在前面的张某突然“哎哟”一声,转过身来往回走了几步便倒地死亡.次日进行尸体检验.死者棉衣左胸部有一0.75cm× 0.65cm的破口,衣内棉花上未检见烟灰颗粒,左胸壁锁骨中线第三肋间有一类椭圆形裂伤,长轴0.8cm,短轴0.65cm,创缘较整齐,皮肤内卷,中心组织缺损,有挫伤轮,且左上方挫伤区稍宽于右下方.裂伤周围未检见烟晕颗粒等射击残留物.左肺、心脏及肝脏贯通伤.于右肺底组织内发现口径7.62mm的圆尖形弹头一枚,未穿出肺脏.张某系枪弹损伤导致失血性休克而死亡.李某反映当时未听到明显枪声.围绕张某及有关的人开展调查,无明显他杀因素.后经查实系5公里外一少年用“五六”式7.62mm半自动步枪以大约30度的角度朝天鸣放误射所为,枪弹是利用废旧子弹填塞大量黑火药自制而成.  相似文献   

16.
张某系某市环保局监察站站长,负责监察辖区内环境卫生,2000年5月,张某得知其管区内有某商品楼的土方施工工程,于是找到其朋友李某,问李能否承揽该工程,因为张某和该工程总承包方熟识,可以从中介绍.李某答应承担该工程部分作业。之后张某找到该工程总承包方该市某国有建筑公司经理孙某,要求孙某把部分工程分包给没有施工资质的请托人李某。孙某答应。工程完工后,2001年4月,李某将一套价值20万元的商品房赠与张某,作为感谢张某为其介绍工程的好处费。  相似文献   

17.
[案情]2010年4月7日,张某受李某委托持本人和李某身份证,在A商业银行为李某开立了个人存款账户一个.同时办理了设置有密码的活期存折一份,并于当日存入李某的人民币20万元。之后,李某一直在外地打工,张某先后在李某指示下,凭存折和密码7次自李某账户中支取人民币6万元用于处理李某在当地的事务。2011年5月30日,张某将存折丢失,在告知李某后,张某受李某委托到A商业银行办理存折挂失手续,银行工作人员在审查了张某提供的李某及张某本人身份证和由张某填写的《挂失申请书》后,按业务规则办理了对李某存折的挂失手续。2012年3月5日,张某在李某不知情的情况下,持自己和李某的身份证到A商业银行补领了李某的新存折并设置了密码。后张某多次持新存折凭密码自李某账户中支取剩余款项,共计12万元。后张某将12万元挥霍,且无钱返还。李某认为存折挂失后办理新存折必须由储户本人亲自办理。自己并未授权李某代办,银行审查不严,存在过错,存款被冒领,李某要求银行赔偿张某取走的12万元存款。银行拒付。李某遂将A商业银行诉至法院。另,A商业银行在2000年发布了((A商业银行储蓄存款挂失管理办法》(以下称《挂失管理办法》),其中规定挂失业务的解挂处理:各类解除挂失(即:银行受理挂失申请后已满规定期限.核实后为客户办理换发新折或更改密码等手续称为解除挂失)及撤销挂失由客户本人办理,如存款人遏特殊情况确需代办时.代办人除提供本人身份证、存款人身份证外。还需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文件正本(银行可留存复印件),如经过公证的委托书或授权书、财产继承书、遗嘱、法院判决书等。该《挂失管理办法》由A商业银行总行发布,目的是为加强管理,控制风险,统一规范存款挂失业务操作,要求各分行遵照执行。本案争议焦点为:A商业银行对张某补办李某新存折是否存在过错。对取走的12万元存款应否赔偿?[速解]本文认为,A商业银行构成违约,对办理挂失后补办新存折业务存在过错,应赔偿李某12万元存款。理由如下;首先,A商业银行的《挂失管理办法》内容已包含在客户在A商业银行开户时双方订立的账户服务合同中,银行和客户任何一方不遵守都构成违约。客户在A商业银行开立账户时,均需填写“A商业银行开立个人账户开户申请表”,在该表中除客户填写“客户资料”等栏外,在申请人签字处注明:本人已阅读并了解申请表中 A商业银行个人账户开户申请协议书”的有关条款,并保证遵照该协议的有关约定、客户须知、服务协议和银行最新业务章程、业务规则、业务规定办理相关业务。  相似文献   

18.
张某曾向王某借款。法院于1993年3月4日调解张某归还王某人民币2.5万元,限于3个月内付清。张某为逃避债务于1993年4月8日与其妻李某经法院调解离婚。协议的内容是:夫妻共同财产平分。张某应得的份额赠予李某,所欠债务均由张某承担。张某因无力偿还,遂在履行期满后外出不归。王某为主张债权以张某与李某曾是夫妻关系为由,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李某的财产以偿还债务。在查处过程中,对此案有以下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法院应根据民诉法第108条规定裁定不予受理。李某不是王某诉张某借款纠纷案件中的当事人,与王某无债权债务关系。无…  相似文献   

19.
犯罪嫌疑人赵某,女,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某市分公司(国营)业务员。李某,男,某市宝山实业商贸公司(个体)经理,与赵某是夫妻关系。1995年9月的一天,李某得知赵某有一笔公款需要存入银行,便要求赵某将钱存入其朋友张某所在的某农业银行,为张某揽储,赵某表示同意,并当即将14万元现金交给李某,李某随即携带现金前往张某处,由张帮忙,将钱存入银行后,李某以该存单(活期)抵押贷款12万元。之后,李某将抵押贷款的情况告诉了赵某,赵未提出异议,但要求将存单拿回交公司做帐。第二天,李某便通过张某找关系将存单借出后交给赵某,并…  相似文献   

20.
杨卫玲 《江淮法治》2012,(12):54-54
【基本案情】李某因经商缺少资金,想从银行贷款。经朋友张某点拨.两人商量将李某所有的一套房屋过户给张某.以此获得银行贷款。于是李某和张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贷款手续和房屋过户手续。房屋过户至张某名下后,李某获得银行贷款28万元,房屋仍由李某居住,并由李某偿还银行贷款。后李某父母知道了此事.担心张某以后不认账,遂准备将银行贷款还清,将房屋重新变更至李某名下,但张某反悔,坚称房屋是自己买下的。李某无奈将张某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其与张某所签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将房屋恢复至自己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