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方面。不少人就如何搞好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下面就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经济运行有没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分有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属于经济运行的范畴,不应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对号入座。就是说,只要属于经济运行范畴,就没有必要再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了。我认为,这种意见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学需要做一系列的自主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理论范式的创新。自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提出后,中国经济学以这两大理论为支柱。开始了自觉面向全球化时代建构新型的理论范式的开拓性探索。核心概念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的演进路径实现了经济学理论范式的跨越,突破了传统范武在核心概念上的同质性和视角的狭窄。第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一方面要深入发掘和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另一方面,要借鉴西方经济学一些分析方法,但不应过分强调经济学的数学化。再一方面,要吸收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知识。最后是理论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学和其它学科方面,李炳炎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一文,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建立彻底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为此又必须建立三个理论不等式,即: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产品经济不等于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4.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面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要害不是研究生产关系,而是研究虚幻的生产关系。新政治经济学由研究生产关系转向经济运行,不是进步,而是退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真正克服传统政治经济学不足的唯一方法是运用马克思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矛盾的理论,建立两个时期打通的、逻辑一贯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三个部分:(作为经济史的)计划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反映当前现实的)转轨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和(作为展望的)成熟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并无多大争论。但是,在如何理解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涵义,以及阐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却一直存在着重大的意见分歧。学术界有些同志只讲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的一面,而忽视或者否认两者之间对立的另一面。近年来,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论”,(或称“相容论”或“趋同论”)甚为盛行。我们认为这不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而且给经济建设和改革实践提供了错误的舆论导向。因此,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正确理解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关系的问题,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计划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为中央一级调控、中省两级负责的机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地县计划工作如何认识,如何发挥其特有的功能,是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1、加强地县计划工作是我国改革进程的需要。十多年的改革证明,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以市场经济体制取代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绝不意味着取消国家计划,而是要用以指导性和战略性为特征的计划逐步取代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国家的  相似文献   

8.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而建立新经济体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要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区别,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而且将这个观念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常识。由于这种旧  相似文献   

9.
国民经济的有计划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恩格斯曾经写道:在消灭了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后,“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实行计划经济,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具有毫无例外的普遍意义。但是,经济计划的制定,必须从国情出发,使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  相似文献   

10.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是我国乃至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争论了几十年,至今仍然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方面有三大特征,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二是按劳分配,三是计划经济。因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则是无计划的市场经济。 由于这种理论指导,建国后,我国逐渐建立了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商店销售什么、销售多少,按什么价格销售,每个企业建多少车间、买多少设备、招多少工人,等等,这些都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一种产品,无论它怎么短缺,企业在没有上级计划之…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管理体制,是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计划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不同于过去我们照搬苏联的那一套,又不同于东欧国家现行的模式。这种体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已正确地把社会主义实行计划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统一起  相似文献   

12.
一、在典型的计划体制下 ,列宁由排斥市场机制转而利用市场机制 ,但以计划为主导。在列宁的著作中 ,第一次提出了“计划经济”概念。在马、恩的著作中 ,以及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和革命后初期的著作中 ,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非商品经济 ,因而市场不再发生作用 ,调节经济生活的是社会计划。在这种情况下 ,计划调节同计划经济就是相一致的概念。列宁认为 ,社会主义经济实行计划调节或计划经济的要求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大机器工业 ,“大机器工业和以前各个阶段不同 ,它坚决要求有计划地高速生产和对生产实行社会监督。”1有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必须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不仅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而且对社会主义经济学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这个贡献就在于,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巨大勇气,系统地打破了把马克思主义僵化、教条化的种种传统观点,科学地回答了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极大地丰富、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了我国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主义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这些经济条件是:(1)生产的社会化;(2)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的社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社会生产才能正常进行。生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从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向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从主张实行计划经济向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从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向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寻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本文对实现上述四次转变的发展过程、重大意义、影响因素及其启示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创新的理论基础都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我国的经济理论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不可动摇的方向。问题的关键是怎么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充分认识和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思想体系,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重在创新。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主要应在观点创新、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结构体系创新上下功夫。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的创新应当立足现实中国国情。我们的基本国情就是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必须不断地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发展问题,另一个重要任务是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变革,还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 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分析和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他们以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英国作为典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和揭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可以看做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代理关系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不可避免会出现。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探索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及其产生根源,有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几十年经济发展和理论上长期探索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必然带有计划性.对国民经济全面的多层次的计划调节则是计划经济的重要表现,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性和稳定性。而商品经济的存在又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必然脱离不开市场,这关系到经济运行的灵活性(或弹性)和竞争进取性,即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大问题。可见,计划性与市场性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两个各具特点而又相互联系的不同方面。计划与市场是不可分的。计划与市场从社会主义经济产生以来就已经共同作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而且又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地规范着社会主义经济朝着一定的目标前进,但是,由于我们对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认识不足,加之在几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