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洁 《党史文苑》2004,(8):85-86
本文通过分析公共知识分子的作用、意义及我国公共知识分子的现实情况,讨论现今在我国如何重塑公共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公共知识分子在社会舆论和价值导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把握青年价值观及导向规律新的触点。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自媒体时代公共知识分子对青年价值观影响机制演化出新的特点,在借鉴的基础上反思与拓展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与公共意识有交集,也有不同。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身份意识,即公民对自己的身份——公民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尽的社  相似文献   

4.
公共知识分子是个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概念,本文提出了公共知识分子的三个特征,即具有超越学科所限的广泛学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具有面向大众的能力;并且认为,这种概括与米尔斯所著<社会学想象力>中关于社会科学家理想形象的阐述是吻合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未必都是公共知识分子,但社会科学家不应放弃公共知识分子的视野与关怀.  相似文献   

5.
公民公共意识的产生源于个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实际需要。在不断适应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实际需要演化出了类型各异的规范体系或公共意识。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空间里发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生活。公共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认识和行为的自觉性,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来实现的,是人们对所处的公共场合的基本态度和看法,决定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公共意识教育则需要围绕民主、自由、平等、法律与秩序,责任与诚信的维度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公民公共意识提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公共知识分子是个从国外引进过来的概念,本文提出了公共知识分子的三个特征,即具有超越学科所限的广泛学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具有面向大众的能力;并且认为,这种概括与米尔斯所著《社会学想象力》中关于社会科学家理想形象的阐述是吻合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未必都是公共知识分子,但社会科学家不应放弃公共知识分子的视野与关怀。  相似文献   

7.
赵鸣 《党课》2014,(2):56-57
年前,我到北欧四国旅行,对那里的儿童无所不在的“公共意识”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芬兰的赫尔辛基国际机场排队安检去斯德哥尔摩,当时正值圣诞节的前夕,大量的芬兰家庭举家前往南欧,准备在相对温暖的地中海沿岸度过他们宝贵的假期,因此,安检通道的队伍排得很长,我和团友开始在队伍中低声聊天。  相似文献   

8.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以及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网络信息时代,各种意识形态、政治观念都在冲击着人们的头脑,纷繁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如何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是党内统战工作的重要课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参政议政的能力都在增强,如何在新形势下针对党外知识分子出现的新问题做好统战工作,做好应对措施迎接新的挑战,开拓思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陆俊 《前线》2014,(12):51-53
<正>网络提供给人类一个新的"共生"空间,形成一种新的"交往社区"和"共同体"。由于受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交往方式时往往会产生"震荡"、困惑之感,同时网络公共空间也出现了各种网络行为失范的现象。网络失范现象的产生有着众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与网民们没有形成正确的"网络公共意识"有关。因此,公民网络公共意识的养成和培育对构建和谐的网络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中国和西方公共权力意识的文化成因对于促进中国人民的政治权利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监督公共权力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共精神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动力,公共精神的形成与发挥要以社会和谐为前提。文章在论述了公共精神与和谐社会相关性的基础上,指出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加强对公共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蕴芳  叶金福 《求实》2012,(10):62-65
青年知识分子一直被视为政治稳定的风向标,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在我国政治认同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实证调查显示,近年来青年知识分子对党和国家政治共同体的政治认同稳中有升,对于政治体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度高,有着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但也存在着对一些制度及政策的执行认同程度较低等问题。社会公平正义、政治预期、政治效能感等已成为影响青年知识分子政冶认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既有其它党外知识分子的一般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新时期已逐渐成为政治活动中的重要角色。本文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其在政治参与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以期建立起一个可操作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由此也带来了党在高校的统战工作的新特点.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党在高校统战工作,有助于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凸显,不仅对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至关重要,也可以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然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以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为此,新形势下要探索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践路径:树立新理念、构建新的机制体系;打造新的统战队伍;善于打好"团结牌";坚持以基层民主的方法来解决基层矛盾的原则,不断提高解决基层矛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源头";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呈现多元化态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高校改革和发展,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爽  李红章 《世纪桥》2014,(9):43-44
西方知识分子在当代分化为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这种分化与十七世纪在西方开始的科学技术革命密不可分。科技知识分子侧重于对人类工具理性能力的运用,以认识、支配和掌控世界为主要目标,而人文知识分子则以对价值理性为的守护为职,追求普世性,反思人类自身。然而,科技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在各自的发展中也暴露出了缺陷。西方知识分子的分化在当代似乎再无复合的可能,也许两者在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只有在未来的历史才能明了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是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源头”;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呈现多元化态势;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对高校改革和发展,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分野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基本状态,健康发展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它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政治文明建设、公民文化形成意义重大。公共领域的主体由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公众构成,而克服臣民意识,培育现代公民意识成为构建现代公共领域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20.
高校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他们不仅仅是学术研究者和知识传播者,同时也是社会进步和公共治理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谁都可以发表意见""谁发表的都仅仅是意见"的新媒体时代,高校知识分子的权威地位被解构、人格魅力受到质疑。然而,面对新媒体上一些人的偏激喧嚣和绝大多数人的静默旁观,高校知识分子不能无动于衷,放任错误思潮对社会大众的误导。高校知识分子有能力,也有义务和责任在新媒体时代自觉担负起培育理性认知、维护伦理底线和搭建社会共识桥梁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