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工伤保险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范畴,应当根据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解决。《工伤保险条例》确定的工伤补偿制度的模式是工伤社会保险加单位责任制,工伤职工的一些待遇是由其所在单位承担的,例如,工伤职工需要住院治疗,应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  相似文献   

2.
薄冰 《江淮法治》2011,(13):38-38
2011年4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别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的决定》,  相似文献   

3.
公司合并与职工权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宋永泉 《法学论坛》2003,18(1):64-69
公司合并时应注意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被合并公司职工的原劳动合同应由合并后的公司承继 ,合并公司在合并完成后不能随意解雇被合并公司的职工 ,应遵守拟制解雇和整理解雇法理。我国现行立法在保护合并时的职工权益方面尚有许多缺陷 ,亟须在今后的立法和实践中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4.
《法庭内外》2007,(3):58-58
我是原某纺织公司的女工,几年前,我在工作中发生工伤,单位与我签订了每年给付一定工伤待遇的协议,此后公司一直是按照协议履行的。双方一直无争议。不久前,公司由一个法人分立为相互独立的5个法人,但在分立过程中,既未安排我到哪里上班,也未明确我原先的工伤待遇由哪个单位继续给付。我先后找了5个企业的负责人,他们都推卸责任说与已无关,现在我想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不知该告哪个单位?  相似文献   

5.
, 《法律与生活》2013,(15):41
2013年8月1日,《辽宁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列举了职工具体劳动权益的种类,细化了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用人单位应当向全体职工公示的事项,针对职工劳动权益易受侵害之处作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法律福音:第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向被招用人员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抵押金、保证金、培训费、手续费等,不得扣押被招用人员的居民身份证、暂住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等。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于1994年7月1日公布,并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劳动法》不仅调整中国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关系,也调整中国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及外商独资企业,即所谓“三资企业”的劳动关系。它既保障了本国劳动者及外籍劳动者的权益,也便于同国际劳工立法接轨,体现了改善劳动条件,促进劳动就业,协调劳动关系等基本原则。毋庸置疑,《劳动法》的颁布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是非常及时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不断增多,外商在中国投资办厂也日益活跃,这对促进我国…  相似文献   

7.
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民营企业职工在经济收入增长的同时,合法权益也受到侵犯。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快户籍改革步伐、大力发展社会保险,是维护企业职工权益和实现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读者》栏目:我是天津市河西区的居民,我父亲是残疾人.2003年,父亲购买了天津市河北区的一处临街平房,之后将平房分租出去.在租户中,有一个叫孙福胜的本地人,由于对方没有付租金,我们没给他房门钥匙,孙福胜竞撬开房门、霸占房子,还打跑其他租户.  相似文献   

9.
【要点】1.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核心价值是为了充分保障工伤职工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故先行支付请求权的权利主体只能是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用人单位作为义务主体无权要求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在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以及虽已参加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月1日施行的《社会保险法》与已经施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构成了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其立法宗旨是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之一的工伤保险就法律层面而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均存在法律风险,双方均应当依法予以应对,以切实维护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笔者以自己曾经代理的两个真实案例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民调解》2008,(2):43-43
问:我是一名私企职工,在企业已经连续工作了13年时间。2007年8月,我所在的企业被另外一家企业并购。今年3月,并购企业便要正式接管我所在的私企。我现在所在的部门要被撤销,也无法调换岗位。请问,如果我与企业达不成变更劳动合同的协议,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应支付给我多少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2.
今年63岁的李伯系某机关退休干部,2005年1月,李伯被某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药公司)聘请为工作人员,每月工资2000 元。2005年10月16日,李伯骑自行车上班时,被19岁的张某骑摩托车撞倒,李伯身体多处严重受伤。交通警察部门对事故作出认定,李伯在该起交通事故中不负责任,张某无证驾驶、逆向行驶,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将成为21世纪商务往来的主流.最高级的电子商务系统应利用互联网进行全部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资金流、信息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而资金在网上的流动依赖于网络银行与网上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商务无论在技术水平方面,还是在应用范围方面,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急需建...  相似文献   

14.
商红明 《河北法学》2011,29(7):38-45
农民工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突出问题,信息化是时代的显著特征。从信息、信息化视角探讨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信息本身特性、当前传媒市场缺陷、相关主体行动不足等原因致使农民工被排斥在现今中国的信息结构之外,成为信息贫困者。在信息不对称的博弈之下,其权益不仅受到损害而且往往缺乏救济。为此,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通过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配置、推动农民工信息服务产业化、构建农民工信息的自愿供给机制等保障农民工获取充分信息,增强其博弈能力。  相似文献   

15.
马章民  杜一鸣 《河北法学》2007,25(9):126-130
死刑问题是近年来刑法学界的热点之一.关于废除死刑还是保留死刑,这方面的论述颇多,尚无定论.学者们能够达成共识的是,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当前的物质发展水平和公众观念的条件下,还不能废除死刑.因此,死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在我国存在.那么,对于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准死刑犯"和已被判处死刑的"死刑犯"而言,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既是死刑犯及其家属们所切实关心的问题,也应当是刑法学者们密切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李清 《天津律师》2006,(2):1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从1992年的10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听到这个实行日期后感到有些巧合。因为在1949年10月11日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按毛泽东主席的话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又—个10月1日我们国家颁布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我个人认为它不是一个巧合,我认为这里面有很深远的政治意义。第一,说明中国妇女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地位已经被社会和国家日益重视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中国妇女也站起来了!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又说明我们的妇女实际上是一个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对外技术交流,各地利用外资兴办了一批合资,独资企业。国家利用外资兴办企业已初步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利用外资兴办合资、独资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是新生事物。目前,对它还缺乏丰富的经验,因此,它在蓬勃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运  相似文献   

18.
发生房地产纠纷后应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可区别不同情况,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凡以房屋为标的物的房屋确权、使用、买卖、租赁、典当、抵押等民事行为发生的纠纷,以及与房屋相关联的房屋装修、装潢、设计、附属设施的归属纠纷,当事人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拆迁人与被拆人因拆迁补偿、安置等发生纠纷,双方协商不成的,由批准拆迁的主管部门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3.单位内部建房、分配公房使用权,是单位内部的行政管理行为,职工对单位分房有意见,或者单位分房不合理引起的纠纷,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而应由本单位或者有关行政部门解决。 4.单位分配给职工住房使用权并订立有分房合同的,职工由于本人原因而离职、辞职、或被单位除名、开除时,单位根据合同规定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权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的加快,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现状入手,在针对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完善策略。对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南油田研究院科技产业发展总公司原副经理汪巨田,因经济犯罪被法院判处缓刑后,单位重新给他安排了工作.虽然他已经洗心革面,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尽心尽力,但单位却容不下这个"戴罪之身",两度和他解除劳动合同,而他只有将官司打到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