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从事教育工作30余年,在多所学校担任过不同职务,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有着较深的认识和体会。在得知要列席太湖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后,我“第一时间”邀请小池镇各中、小学校长座谈,听取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仁强 《江淮法治》2010,(15):22-23
建设“‘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队”制度……今年上半年,太湖县人大常委会顺应群众呼声,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报告,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全县3万多名“留守儿童”筑造了温馨的“大家庭”,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3.
孙涛 《江淮法治》2011,(23):41-41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市二中副校长郭惠宇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关注。他认为.“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是与社会急剧转型、经济高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各级政府也相应出台了许多政策,着手对他们加以关爱。这些关注与努力都是正确和有益的。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法庭内外》2010,(8):56-56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呈直线上升的态势,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周边环境的变化,“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房山区法院近日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特点进行了专题调研。该院调研认为,“留守儿童”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5.
2010年,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被列为我省民生工程,给广大“留守儿童”和孩子家长们带来了福音,颇受农民群众关注。本期“代表访谈”栏目就针对这一今年新增的民生工程,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以及学校的作用等方面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6.
薛晨 《江淮法治》2010,(9):39-39
“在‘留守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心理问题常常被人忽视,因此,要特别注重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区公路局党总支副书记周长霞今年初参加了区公路局组织的帮扶农村“留守儿童”活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引起她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7.
陈平 《江淮法治》2010,(13):39-39
“在中小学生安全隐患中,‘留守儿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他们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采访中,谈到校园安全问题,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泗县黄圩镇三侯村党总支书记侯成芝对“留守儿童”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俊亲自带队深入滁州、安庆、阜阳、毫州等地专题调研“留守儿童”问题,形成了由1个主报告和5个子报告组成的《关于我省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情况的报告》,首次在全国明确提出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存在的“五缺”现象,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其中,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由于经济、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而被留在农村,与祖辈一起生活或寄养在叔辈朋友家或自我照顾,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缺位或失当、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或缺失、社会不良环境的催化致使他们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呈严重化发展趋势,而社会未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为此,本文针对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从经济角度、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角度、教育角度和社会环境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急剧上升,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因缺少亲情和关怀而出现的性格缺陷或心理障碍,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近日,笔者采访了黟县十五届人大代表、黟县二中小学部主任时景。当笔者说明来意时,时景面色凝重地说:“付出更多的关爱,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精神家园至关重要,也是我们山区农村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吴小康  周勉 《政府法制》2012,(22):18-19
根据全周妇联2008年发布的《全瑚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相似文献   

12.
郑重 《法制与社会》2013,(34):242-243
本文针对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与自卑心理问题,分析了“留守儿童”与“罪错行为”的内涵,并对留守儿童罪错行为的“六类成因”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解决留守儿童罪错行为的“八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周艳 《江淮法治》2009,(19):54-55
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家长、学校、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去年,我们学校就将“代管家长”这一制度写入教学计划,特别规定:班主任为“留守儿童”的代管责任人,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义务“代管”;学校每周末进行一次检查或抽查;对表现突出的“代管家长”进行表彰,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儿童”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4.
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有关方面应相互协力,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更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王成 《检察风云》2012,(12):61-63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其实,城市里也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不是长年在外就是工作繁忙,他们要么与保姆为伴,要么在爷爷奶奶的隔代抚育下成长,与父母缺乏沟通和交流,寂寞地生活,成为城市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全国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应用经验交流暨农村技防工作河南现场会在郑州召开,拉开了我国农村技防建设的序幕。@@ 近年,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现象,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巨大压力。农村本来就是治安薄弱点,随着近年城市大量安装报警监控系统,一些狡猾的犯罪分子开始避开城市转移到农村作案。  相似文献   

17.
吴星 《江淮法治》2011,(13):44-44
2008年,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分别领衔提出了有关“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被列为当年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重点督办的建议,取得了丰硕的督办成果。如今一晃3年过去了,这些建议的落实对推动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效果如何?省人大常委会日前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回头看”活动,让代表对办理工作进展情况做一次实地检查。对代表建议的落实情况做一次全面检验。本期“代表访谈”栏目特别围绕如何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采访了3位省人大代表,请他们畅谈各自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还没能享够家中温暖的农民工们,不得不为了生计踏上回城的客车。而家中,那些年少的孩子只能再次把对父母的思念珍藏在心里.独自踏入新学期的课堂。 这是一群父母健在的孩子,可他们很多人对父母的印象只停留在记忆里,甚至有的早已模糊。用亲情温暖“留守儿童”孤寂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社会的关爱,不仅仅是父母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本期“代表访谈”栏目就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专访了3位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9.
黄银萍 《江淮法治》2009,(11):42-43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这个群体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在我省人大代表队伍中,也有这样一群人,当选第一年就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履职的重心,或坚持不懈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的存在,一方面折射出外来务工者在城市中经济和社会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呼吁教育等体制的全面改革。与已经伴随父母进入城乡的儿童相比,这些无奈地被父母留在农村的儿童,其实更加弱势,所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解决“留守儿童”的“保姆荒”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