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裘真 《学理论》2008,(13):70-71
明代的女真族人分为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是唐渤海时代的旧称,后因明置建州卫而得名;海西女真是元代时的称谓,因其居地在东海之西故以海西谓之;“野人”女真则是女真族中的落后部分,所以冠之“野人”之称。一般的研究者都认为:“曰建州、曰海西、就其居处言;曰野人,则就其文化言”。有明一代,  相似文献   

2.
任君宇 《学理论》2010,(12):113-114
明代的海西女真地处与明朝、朝鲜贸易的黄金地区,因而在研究明代女真的贸易状况时多以海西女真作为研究对象。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海西女真的构成、名号、世系等问题,对其社会经济的专门研究较少。以从物产角度出发,浅析物产输出和输入对海西女真经济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6,(12)
正人参是东北地区的"三宝"之一,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自古以来,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民对人参尤为珍视,认为人参不仅可以包治百病,还能延年益寿。早在清军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便率满族先民建州女真从事人参采集。还以人参与明朝人贸易,明朝人开始利用鲜参易烂的缺点压低参价,努尔啥赤于是发明煮干法,使人参经久不烂,结果建州女真获利甚多,经济水平有了很  相似文献   

4.
江山 《侨园》2002,(5):44-45
以神农搭架采药而闻名于世的湖北省神农架,其蛮荒的历史、诡谲的传说和神奇的生物世界,发散出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其中,神农架有关“野人”的传闻,成为一个久未解开的谜团。“野人”传闻由来已久神农架地区自古以来就有“野人”传说。近几十年来,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神农架的农民、林业工人、医生、教师以及地方行政官员……曾在森林中,在箭竹丛,在峡谷的小溪边,在高山的公路旁,甚至在农舍的附近,多次碰上这种回忆了她13岁时在神农架盘水河见到野人的情景:国民党第75军,押着两个浑身长满红毛的“野人”,这两个“野人”,一个是公的,一个是母的,都被铁链捆着,头比我们人的头大,脸比人的脸长,脸上也有毛,一些胆子大的人拿玉米给它吃,它会把手伸出来拿去啃,我看“野人”走了几丈远,是和人一样两腿走的。与“野人”搏斗过而声名大噪的70多岁的老人殷洪发曾对人说:“‘野人’胸前还有一块月亮疤。”殷洪发详细描述野人胸前月亮疤的形状:像一个圆镜,上面有毛,比其他地方的毛短一些,稀一些,疤的周围有白色毛。在神农架一带,  相似文献   

5.
辨析"伪者"     
《佛本生故事选·骗子本生》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在一个小村附近,有一个束发苦行者。一位财主在自己的树林里盖了一间修行的树叶屋,让这位苦行者住下,并在自己的家中用美味佳肴供养他,财主把这个苦行者看作"有德之士"。由于惧怕强盗,他把一百金币带到树叶屋来,埋在地下,说道:"尊者啊!请你照看一下。"苦行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6)
明末,海西女真乌拉部统治期间,在沿用前代城堡的基础上,以乌拉城为中心,在辖地内广筑城池,用以治理地方,兼进攻与防御。大体可梳理为三类:都城、平地城和山城。这些古城凝聚着乌拉人智慧的光辉,是明代女真灿烂文化的代表之一。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今人可在全面保护其遗址风貌的基础上,将其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讲话中连续强调"国之大者",内涵深刻,用意高远。"国之大者"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概括和凝练表达,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系。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认清"国之大者",胸怀"国之大者",以铁的担当践行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工作责任,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天津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8.
《左传》载周公制《周礼》曰:"则以观德,德以处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历代学者训释"则以观德"皆聚焦于"则"字,且以后世的道德观念训释前人,不甚恰当.西周初年"德"的观念更为重要,"德"既源自上帝、祖先神又开始与积极主动之"敬"的观念相融合.周公"则以观德"是"仪式刑文王之德"的产物,周公所制礼乐(礼则)源自文王虔敬上天、恭敬人事而形成的"德型"."德"为"则"之根源,"则"为"德"之具体落实.周公制礼作乐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以制度典礼(礼则)落实文王之"德型",由此永葆天命.从文王树立"德型"到周公"则以观德",世俗化、人文化的礼乐制度逐渐成为维系当时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与手段,政治秩序、社会准则与思想文化的道德化发展路向亦由是得以奠定.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0.
从"五行"学说到"五德终始"理论,之间扮演着重要中间角色的不是战国时期的思孟学派,应该是春秋末年的史墨和大哲学家老子.史墨将五行相胜学说与中国传统开放的王权更迭理论进行嫁接,为邹衍"五德终始"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五德终始说"之"德"既有对"五行"含义,即物质的本性、天性之含义的继承,又生发出君主后天修养之道德新义,这是吸收了老子<道德经>思想营养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对于"亡羊"后"补牢",人们褒奖有加.  相似文献   

12.
利用煤炭资源优势建立"以煤补农"的政策机制,是山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煤农二元"产业政策的纠正;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选择;是缓解农村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要实行"以煤补农",煤炭企业应该在煤炭生产成本中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对于保证金的使用,政府应当明确其使用权的行使主体,明确界定煤炭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同时做好环境治理修复等工作.  相似文献   

13.
如何改进培训方式,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着的政府管理实践,这对于干部培训机构而言是一个永恒而又现实的课题.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其一,围绕"问题"教学,"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寻求知识、选择知识的依据.其二,教师角色转变.教师价值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上,而是重在培训前的方案设计、培训中的推动与促进、培训后的评价与反馈等方面,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学员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有人以"息争致和"来反驳苟子的"天人相分"和"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对荀子思想的误解.荀子的"天人相分"旨在使人在天人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这也是他"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基础.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是在批判孔子"畏天命"、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视它并对其进一步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冯友兰、韦政通、朱伯崑、田浩诸大家,均误认中国哲学中有一个"功利主义"的传统.实际上中国哲学家根本不倡导"西式功利主义":他们不主张以"义"为手段,不主张以"动机"为手段,不主张以"利他"为手段,不主张以"利物"为手段."一人遂其生,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仁也",这才是中国哲学看待一切问题的坐标.中国哲学讲功利,但必把群体之功利摆到优先于个人功利的位置上,亦必把天地万物之功利摆到优先于人类功利的位置上;中国哲学家习惯于立足"宇宙背景"谈"功利",优先考虑"天地之利"或"大利".这就是所谓"大利主义"."大"是中国哲学考量一切问题的出发点与归宿,撤掉这个"宇宙背景",则中国哲学失其为"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失其为"中国思想"、中国学问失其为"中国学问"矣."大利主义"完全不可用"西式功利主义"去解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名言叫难得糊涂,它出自"扬州八怪"郑板桥之口.不过,郑板桥所言"糊涂"有其特定含义.糊涂与清醒本在一念之间,人谓之糊涂,自谓之清醒;自谓之糊涂,人谓之清醒,亦真亦假.实际上,郑板桥自称难得糊涂,却是种清醒的认识,是对现实的讽语,幽默而又深刻,令人回味无穷.我们不难从中理解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无奈.但现今许多人置郑板桥品行和思想不顾,任意解释,甚至曲解它,使之成了装东西的筐.他们所推崇的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就是装糊涂.  相似文献   

17.
"他者"是西方民族主义的政治话语,是凝聚"我们"的狭隘想象.在崇尚"天下主义"的传统中国,"他者"是善意的、可教化的、不带有种族歧视的认同.中国"天下主义"精神孕育不出西方式的民族主义,只是由于帝国主义的近代侵略才被迫产生出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继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时民族主义的超越.对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中华"治道"之核心,是"礼治".而"礼治"并非一种单独"治道",它只是"天治"、"君治"、"民治"三种"治道"之循环.三种"治道"循环相济相生、相制相克,就是所谓"礼治".三种"治道"之循环,由六大核心理念支撑:天下主义、和而不同、广土众民、兴灭断绝、执两用中、返本开新.其中"天下主义"与"和而不同"偏向"天治"一方面;"广土众民"与"兴灭断绝"偏向"君治"一方面;"执两用中"与"返本开新"偏向"民治"一方面."天下主义"对治"民族-国家主义","和而不同"对治"同而不和","广土众民"对治"小国寡民","兴灭继绝"对治"殖民主义","执两用中"对治"单边主义","返本开新"对治"弱肉强食".前六大理念,共同指向"王道";后六大理念,共同指向"霸道"."民族文化"之复兴,本质上应该是"民族核心理念"之复兴、古老"王道"之复兴.  相似文献   

19.
自从有了国家以后,好的政府便成为人们所期望的理想的政治管理模式,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例外.我国古代称之的"善政"、"仁政",当代西方国家治理所倡导的"Good government",都是好的政府的意思.好的政府的建立必须严格遵循主权在民、权力分立并制衡以及法治的原则;同时,好的政府应树立民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公开政府、廉洁政府和效益政府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论语·季氏》载孔子语:"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联系《论语》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孔子的思想,借鉴历代儒者的解读,可知"生而知之者""学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困而不学"者分别指圣人、君子、小人和民;"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中的"之"之所指,也即认知的对象、内容是"仁"。至于"生而知之者,上也"等等,所涉及的决定人在认知上的差异的根源是什么,孔子未曾言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