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于政治权力的把控,现代科技管理日益异化和疏离人性。而提升科技管理水平的途径之一就是从审美智慧入手,培养管理者的审美素质,拓宽其审美境界,克服管理中的审美缺失;使其关注科技美学、管理艺术;实施"寓管于乐"的审美理念。把审美之花看做智慧与身心的合体,让其自然绽放,以消除科技管理的异化,将科技人员变成真正的审美主体和人的自由对象、欲望对象和审美对象。让科学家拥有更多的实践、精力、热情和冲动去自由地感受美、发现美、雕琢美、维护美和创造美,将美的理念变成感性的显现,将美的精神和意识外化为美的现实;将主观美推进到客观美,最终创造出辉煌伟大的科技成果和科技作品。  相似文献   

2.
总揽文学美的内涵和根源──王臻中教授《文学美探源》简评曹连观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和审美对象,是一个完整而独特的系统。文学创作,是在作家的审美活动中完成的;创作的产品,是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的;作品被读者接受,发挥其审美功效。创造─—作品─—享受,是文...  相似文献   

3.
法治的审美旨趣与美学意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美是生活。任何事物 ,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 ,那就是美的 ;任何东西 ,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 ,那就是美的。”② 这表明 ,美是人的世界所特有的 ,美体现在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体现在人的生活世界的不同层面与构成部分之中。因为 ,人的世界的独特性在于 ,它是人基于自然而然的世界的存在而对其加以认知和改造的结果 ,人对其生存于其中的世界的认知固然需要依据这世界的本来面目———事实与逻辑的必然性来进行 ,但人对这世界的改造和对“改造了…  相似文献   

4.
文学欣赏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审美活动。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就是通过这种审美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正确地欣赏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寓知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于艺术形象的感受之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陶治他们高尚  相似文献   

5.
美术作为人们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媒介。从艺术心理的角度分析美术创造与教学中的张力,可以更好地探究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完成审美素养培养的可能性。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现实中美术教学与儿童的创作存在目的性、逻辑性与功能性三个层面的张力。因此,需要美术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向儿童传达审美与艺术教育,按照艺术心理的发展特点,提高儿童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美术教师与儿童进行意义建构与社会互动,由此促进儿童身体与心理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地遥 《法制与社会》2011,(13):37-39
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艺术就是“美”的代名词,因为艺术家们往往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艺术形象,并用语言、动作、音调、色彩、线条、影像等物质手段来将这些艺术形象物质化和外观化,使之成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这样的氛围中,艺术活动不仅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曹连观 《金陵法律评论》2006,42(2):121-126,149
文艺有着深刻的伦理学内涵,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道德意义就在于它是人性的敞亮与主体性的高扬。缺乏伦理学的视野,就无法全面把握文艺的本真特质。文艺作品不同于道德教科书,文艺所传达的不应是抽象的直白的信条,而应该是活的生活———经过作家审美创造的生活。但文艺毕竟不是超人类的存在,文艺展示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提供测试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的光谱,文艺家的主观命意、文艺作品的客观意蕴以及受众的解读与再创造,本身就是一定价值的自觉选择和自然涵纳。伦理道德在文艺作品中必须是符合审美要求的存在,明晰的个性化(典型化)与生动的感性化,是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法律?这是一个古老而十分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法律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刻板而严酷的。人们对法律的依赖多是被动的,消极的。法律的美,与执法美的艺术也无从谈起。在我们看来,好的法律充满着真善美,就法律本身而言,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是法律自身的美,比如严慎的语言透析着规则冷峻的、凉爽的美,这种美就像冷美人,它使人既享受着冷峻的、凉爽的美。又使人在美中仰幕着美,使人在感知法律的傲慢和冷峻以及在傲慢和不好亲近中渴望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影视作品,对提高青年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引领学生赏析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探究影片的文学表达之美和艺术表现手法之美,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增强人文素养,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启发.  相似文献   

10.
大墙之内,是一番耐人寻味的天地,改造生活虽说枯燥而又单调,但是这种特殊的生活中,依然有情的集结,有美的涟漪。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监狱由封闭转为开放,党的改造政策如春风化雨,滋润那片片曾经干枯的心田,每名女警察用母爱呼唤着女犯点点滴滴尚未湮灭的良知,用实实在在的言行,使女犯感受温暖,矫治不良心理、重塑人格,支撑起希望的明天。在女监爱的氛围里,女犯们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用劳动汗水洗涤污浊,更加勤奋地追逐着生活每一个美的细节。  相似文献   

11.
我眼中的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西施肤若凝脂,顾盼生辉,这是沉鱼落雁之美;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咧嘴一笑,黝黑的皮肤衬着一口大白牙,这是一种憨厚之美;露丝和杰克的爱情随着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而画上了惊叹号,这是一种凄然之美……朋友们:上述诸多美的人和事,你、我、他都感同身受!在当今社会里,生活、工作和事业中美的追求,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和体味。  相似文献   

12.
人作为自然的存在、社会的存在、精神的存在三个层面而言 ,相应的在人身上体现出三类精神 :科学精神、道德精神、审美精神。同样作为精神性的存在 ,这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 ,它们在人身上具有共通性。科学精神主要表现的是人类劳动的合规律性 ,道德精神主要表现的是人类劳动的合目的性 ,而审美精神体现的则是人类劳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和人类无限的创造性。因此说 ,审美精神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最终旨归 ,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高级发展阶段 ,科学精神、道德精神只有渗透着审美精神或者说只有发展为审美精神 ,才能成为一种至真至善…  相似文献   

13.
审美包含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特殊形式。审美思维的特殊性是因为它有自己的掌握对象的独特的思维机制。客观方面,对象的性质会对审美思维产生影响;主观方面,同一对象在不同的个人身上会获得不同的反应,本文将研究个人思维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从主体方面考察审美思维的某些重要特征。为了使讨论能够顺利进行,有必要对审美的思维本性作一点说明,我认为思维应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总称,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据此,我们发现,审美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两种美的概念,其一是本体论上的美,即本体之美;其二是主体论上的美,即审美之美。本体之美是客观的、第一性的,审美之美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审美之美是生命主体对本体之美建构的结果。从整个生命进化的历程来看,审美之美先后经历了生理的、本能行为的和意识的等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权力地位、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身体、美丽和智慧”。这不只因为身体是生命之本,是人之一切,还因为美和审美只属于人类。没有美就没有人生,不懂得羡,也就不懂得人生。现实社会之所以充满丑陋和罪恶,就在于还缺少美或美还处于劣势。因为只有美才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社会,推动文明,鼓舞斗志,增强信念,弘扬光明,抨击丑恶,揭露阴暗,给人们带来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镇就业中的长相歧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政法论丛》2008,(2):3-12
自然人长相的多元与差异是生物多样化的体现。对人体长相的喜爱、悦目与欣赏是人们爱美、求美与享受美的精神需要,但用人单位将自然人的长相作为提供职位的条件之一则混同了审美的个人心理需求与他人行使劳动权的宪法基本权利的社会活动的界限,将对人体美欣赏的精神需求作为提升企业形象的手段则混同了二者的区别。劳动者的长相不仅与履行岗位职责无直接的联系,而且也非劳动者完成岗位职责所必需,用人单位提供职位要求劳动者的长相条件不仅是不合理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在法律上构成就业中的长相歧视。禁止就业中的长相歧视需要在立法中明确禁止长相歧视的种类,这是国家为劳动者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时指出:“在现阶段,我们必须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坚持按劳分配制度和其他各项社会主义制度。”这对我们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人们往往还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共产主义要求无报酬的劳动,而按劳分配则要求劳动有报酬,这两者如何并行不悖呢?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在当前确实是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18.
田月华 《中国监察》2011,(12):40-41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纪委组织实施廉政教育时,充分运用美学原理,按美的规律和特点,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干群实际,彰显人性、提升幸福、注重情感,把教育内容、方式、程序、途径等审美化、艺术化,创造美的廉政教育产品,形成美的廉政教育意境,实现美的感染力,从而使廉政受教育者从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在美的滋润中得到人生观的改造、荣辱观的洗礼、核心价值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赵婷 《法制与社会》2010,(12):239-240
在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审美情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美育与文娱节目中审美情趣的关联为切入点,通过对我国部分文娱节目中审美情趣缺失原因的分析和解读,指出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还需要加强培养与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的文化和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康德与黑格尔审美理想辨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理想决定着人类艺术活动的方向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但国内学术界对审美理想 ,特别是对康德、黑格尔审美理想的不同 ,缺乏研究。该文辨析了康德、黑格尔的审美理想 ,指出二者分别代表了象征型艺术和古典型艺术所达到的理想境界 ,是不应混淆的两种艺术理想 ,以期帮助人们建立合理的艺术至境观 ,以科学、合理的态度对待不同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