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不断推进、多党合作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主党派自身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参政党必须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创新组织工作、强化政治共识,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  相似文献   

2.
民主党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参政党,培育成员的参政党意识是自身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是中国政治语境下具有特殊性质的参政党。进入新时期,面对开放性、多样性的社会环境,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都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民主党派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民主党派建设的思想基础,有助于其进一步行使好参政党的职能,发挥好参政党的作用。本文将分析新时期民主党派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当前正面临着如何加强执政能力的重大课题。与此相联系,民主党派也面临着如何加强参政能力的问题,因为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风雨同舟、合作共事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加强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是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是促进  相似文献   

5.
参政党思想建设,重点是巩固和发展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2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通过实践来加强参政党思想建设;要把握好政治方向,使参政党及其成员与执政党形成政治共识,践行"同心"思想;要把握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特点,为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风雨同舟。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政治的发展对民主党派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也形成了挑战。作为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基础,参政议政的功能实现成为民主党派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参政党在国家政治活动中的位阶和层级,以参政绩效凸显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是民主党派回应挑战的必由之路。民主党派的认同危机、执政党决策机制的变革、政治议题综合性与系统性的增强等因素,共同决定了民主党派必须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作为参政功能实现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7.
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仅是当前统一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更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巩固政治共识、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各民主党派要立足现阶段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和政治地位,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准确把握多党合作事业发展对民主党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参政党作为政党协商主体的作用,为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世纪,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历史课题。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也有一个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参政党、如何建设参政党的问题。第一,要在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加强参政党建设,就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民主党派的进步性。这种进步性,集中体现在坚持和维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其中,共产…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对民主党派各级新任领导人的要求王位东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一代的民主党派各级领导人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民主党派今后的发展。新时期民主党派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对新形势下的民主党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执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参政党的重要历史使命。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进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参政党建设的战略任务。民主党派要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发挥参政党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就必须明确参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化推进、多党合作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巩固,民主党派作为我国参政党的政治力量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各项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强化参政党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突出,强化参政党意识已成为参政党自身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因此,要全面把握强化参政党意识的基本内涵,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参政党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民主党派机关是民主党派形象的直观体现,也是民主党派对外工作的窗口,民主党派专职副主委政治水平的高低,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社会形象的优劣,组织凝聚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这个党派在社会中的声望。党的十八大以后,民主党派的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希望民主党派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继承优良传统,把握时代要求,不断提高政  相似文献   

13.
一、坚持和完善党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当前,我国既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学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又面临着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的挑战。在这样的政治历史环境下,我们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者,有责任和能力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坚持好、建设好和巩固好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当前,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各级组织正在认真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其基层组织是整个政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主党派保持同它所代表的群众密切联系的最直接渠道,是将民主党派的中央精神和社情民意下达上传的枢纽,是全社会了解民主党派的窗口。拥有富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基层组织,是高素质参政党的具体体现。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既是提高参政党作用的关键,又是民主党派扩大政治参与的基础保证。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国际上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从国内看,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对民主党派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民主党派也必须要适应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成员整体素质提高到新的水平,以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这对于巩固和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长期合作、对于加强民主党派自身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治交接是一个政治建设性概念,是时代赋予参政党的重要使命,也是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命题.民主党派的政治交接,有利于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有效载体;为政党制度中的民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利于民主党派社会表达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参加国家政权的民主党派成员应该增强参政党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加国家政权的民主党派成员,不仅应有强烈的代表人民意识、公仆意识、自觉服从党委领导意识和公务员意识,而且应理直气壮地树立和表达自己的参政党意识。就是要承认,如果自己不是民主党派成员,很可能就不能在现在的工作位置上;就是要看到,自己今天能参加国家政权,是因为自己代表着民主党派,代表着参政党的参政行为;就是要知道,自己参加国家政权的工作,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为自己代表的民主党派履行政治职能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参与我国公共事务的管理,包含着深刻的政治、职能、优势和治理等多重逻辑,同时也面临着认知、角色、制度、程序、专业、资源等诸多困境。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民主党派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合理定位,设立专门的决策咨询和评议机构,完善我国公共决策体制,将民主党派的工作重心从以课题研究为主转变为提出政策议程和监督落实为主,并通过法制建设保障民主党派的第三方监督权力,探索试行民主党派机关成员专职化等。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在作风建设方面的保证 ,也为民主党派作出了表率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加强民主党派机关的作风建设。民主党派机关是民主党派的工作机构 ,是民主党派各项工作有效运转的枢纽 ,对外代表着民主党派的整体形象 ,对内又起着参谋、联络、协调、服务和实施的作用。机关作风好坏 ,关系着民主党派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以及参政党职能作用的发挥和政治任务的完成。当前 ,国际国内形势对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  相似文献   

20.
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特色"之所在.民主党派发展至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参政党,不只是名称的变化,而是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包含了参政党的组织构成及组织特点、其与执政党的关系、其政治属性和社会主义合法政党的质的规定性等内涵.中国参政党带有政治联盟的特点,但不以执政和夺取政权为目的,与西方执政联盟中的一些小党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民主党派到参政党,称谓上的变化所带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很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