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谢各位!这套丛书我拿到的时间不长,真正看的不多,简单谈一点我的想法。我认为,这几本书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研究也很深入,学术性体现很充分。我在很久以前也曾经在这方面做过一些研究,把中国的一个节日变成一本书,既有一定通俗性、又有一定的学术性,学者需要有较深厚的理论根底。这套丛书资料收集是很专业的,写得还是很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节日文化的问题,从2002年开始提出来,引起大家注意和讨论.几年下来,这方面有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最近考虑假日的调整,把传统节日加到公共假日里面去,体现了对节日文化的重视,缩短五一长假,也减弱了一些"黄金周"的商业考虑.我认为这些都是可喜的进展.在这个时候,这套丛书出版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首都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情况,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从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底,对首都;5778名小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对当前首都小学生关于传统节日文化认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对策研克在全社会范围内营建和创造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良好环境;以家庭和学校为重要阵地,科学普及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利用节日契机,强化节日知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突出节日主题,有重点地对小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反映民俗民风,包含优秀道德和价值观念,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同时在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生活矛盾和冲突方面有着积极意义。然而,随着西方节日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中国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文化式微凸显,我们必须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从观念到形式的创新,重建我国的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把文化建设作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之一,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作为农村精神家园的传统节日文化有逐渐淡化的趋势。因此,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力度与创新性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这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促进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和标志性文化现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可借鉴的思想资源。传统节日全民集体性、周期重复性和非强制文化传播性等特点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众中的广泛认同及践行。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载体和平台的作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天桥街道是以北京的天桥民俗文化发祥地而闻名。下面我从天桥民俗文化是弘扬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来谈谈一些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蕴含了丰富的宗教信仰因素。传统节日文化是原始宗教信仰的直接产物,其后受多种宗教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宗教色彩的传统节日习俗。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因素有其存在的理由,在现代仍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三大法宝之一,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在新形势下,如何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基础是统战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集中的体现,对于扩大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增强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华人的凝聚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掘利用传统文化的各种积极价值,并创造性的发挥,可以巩固扩大统一战线基础。  相似文献   

10.
首先热烈祝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丛书出版。这个出版时机非常好,正是我们在贯彻十七大精神,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的共同家园;正是中央关于节假日要调整,国务院正式的通知要发布之时。这一套书是非常适合当前需要的书。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与传统节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在本世纪之初,他生前的最后几年,大声疾呼国人要有“文化自觉”。这一具有特殊历史价值的概念,在胡锦涛的十七大报告中,不仅被接纳和采用,而且增加了文化“主动”。他讲:“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观念的更新与升华,文化“主动”则是一种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有了观念与行动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传统民族节日具有“身心恢复”、“人际整合”与“社会治理”等重要社会功能,曾经是令人羡慕的民族精神家园。但因社会巨变导致其“整体滞后”、“预期衰变”和“自觉失落”,在自生自灭中陷入困局。亟待进行“文化的传承创新”,恢复官民一体,提供时空要素,重构礼节仪式,形成丰富内涵,产生健康效应。在文化自觉与创新中维护和重建民族家园。  相似文献   

13.
《城市文化丛书)是我国第一套从文化的大广角对城市进行透视研究的大型丛书。该丛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建设部、文化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中青年学者撰写,南昌市市长蒋仲平同志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丛书第一部《城市生活方式》,系统地研究了城市生活方式的产生、形成、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胡平 《理论前沿》2002,(15):26-26
文化对精神生活的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在什么地方?我看根子在文化,几千年文化是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待文化方面,我的看法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最近几年来,提倡人文精神,对传统文化的呼声也比较高,这是它好的一面;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认为负面影响太多,在当代没有多少作用.我就想到鲁迅在<文化偏至论>里讲,"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潮流,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相似文献   

15.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通过历史文献或口头传承保存下来,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和民族古籍的保护传承,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彝族毕摩经译注》《大理丛书》《中国贝叶经全集》《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云南民族古籍译丛》等古籍精品的出版,在促进云南民族文化建设、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青年学生中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可以有效地弘扬传统美德、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培育其民族精神;而西方传统节日中有关礼仪的适当介绍与引导是帮助学生扩展视野、认知世界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叙述笔者所在院系在学生中实施的中西传统节日中的礼仪教育实验与推广体系的构建、方法途径以及取得的效果,阐明了利用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礼仪熏陶教育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蕴含着民族文化最深的根源,保留着形成民族文化的原生态,还含有民族的情感和特有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新时期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并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对弘扬民族文化,规范人们行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先人创造的历史实录,是民族历  相似文献   

19.
《大学是城市的灵魂──访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中国科学报》2012年6月4日头版头条以此作为大标题刊登了该报记者的采访报道。我赞同这个提法。大学之所以是城市的灵魂,是因为文化、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文化立场和文化安全,是重大的不可回避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站稳文化立场,要树立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要以我为主、化西为中;要坚持人民立场与方向。维护文化案例,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要在文化创新中走出去,实现文化上的平等对话;要实现方法策略转型,增强文化亲和力、通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