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特别是合统一性思想。其体现在自然的“自在”性和“人化”性的统一,人与人的伦理和人与自然的伦理的统一,人的本质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的统一。合统一性思想无疑为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将现实的人确立为科学的历史观出发点,找到了一条考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马恩才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正确理解“现实的人”的含义,澄清各种误解,是深入领会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并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探讨了分工理论,将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建立在对社会分工进行考察的基础之上,将扬弃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全人类解放的价值目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然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工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主要是由特定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创立的标志著作。但马克思主义是否是意识形态?如果是,那么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又有何区别?这些问题时至今日仍为中外学界所关注。梳理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的意识形态学说内容,结合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居于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究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第一次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上诸多《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编排方案中,《马克思恩格斯年鉴》刊登的手稿编排方案最为合理。在编辑观念上,它忠实地再现出这部未完成作品的原貌,排除了其他编排方案主观性地组织作者写作思路的种种尝试。在编辑手段上,它采用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准则与手段,将基础文本同异文两相对照,最为充分地展现出这一非封闭性文本的形成史。  相似文献   

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现实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原则和本质出发,对社会历史发展中呈现的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相对立的二元结构,利益与法、国家的关系及人的解放及自由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理想社会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普遍的东西一般说来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意思是说代表普遍的、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共同体一般是冒充的、虚假的。在马克思看来,所有的国家无非都是统治阶级剥削和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说它不仅是虚幻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只有在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的情况下,"普遍的"才可能同时是"真实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仍具有虚幻共同体性质,直面此一现实,利于我党务实地追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利于更好地认识并消除人民内部矛盾,从而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文稿结构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章文稿的结构编排是马克思恩格斯遗留给后人的一项历史课题。自该文稿1924年正式问世以来,包括前苏联学者粱赞诺夫、日本学者广松涉等在内的诸多专家都曾对其提出过不同的构想,但迄今仍未有一个比较完满的构建方案。通过深入分析和展示文稿本身的内在逻辑,在这里有可能提供重建文稿结构的另一种构思。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初步形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体回答了"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什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三个基本问题。当前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是伴随着唯物史观的逐步形成而逐步完善的.反映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即在意识形态一词的确切使用意义上,存在多重维度.这一特点加剧了包括‘虚假性'问题在内的意识形态问题的复杂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后学者在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中持续不断的争议.本文试图结合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分析马克思有关这一概念的代表性理论文本,尝试厘定其为意识形态的涵义设定的几种维度,发掘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差别性论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重新仔细研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追溯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来源,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颠覆,更鲜明地揭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空前革命性。可以断言: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本质是经济关系、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是社会组织、市民社会应建立在整个商业生活和工业生活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观点,对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充分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厘清马克思世界历史的涵义,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其方法论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是描述的、肯定的还是贬抑的方法就是用文本来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对待意识形态的态度: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对所有意识形态都持否定性的批判,认为他们都是虚假的意识;其次,这种否定和贬低是辩证的扬弃,他们都统一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之中;再次,西方马克思主义虽然强调意识形态的批判,但他们想构建的和以往没有什么区别,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最后,强化和泛化意识形态的做法是失败及不可取的,唯一合理的选项是淡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市民社会理论包含两个维度。其一,马克思通过彻底清算德国古典哲学,创立的广义市民社会理论,其二,马克思通过超越古典经济学,建立的狭义市民社会理论,并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着重分析了市民社会的特征和客观矛盾。彻底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逻辑,客观论证了资本主义市民社会的历史性,为科学的社会三形态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中“实践是什么”没有明确解释,后人往往认为物质生产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基本样态。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从描述的视角详细阐释了实践,认为实践就是现实的生活,它包括两个层次、五种生产;他们并没有要建立实践本体论,而是将实践视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实践观点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7.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社会目标和价值诉求。《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从唯物史观角度来探求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和规律的。从历史背景、理论支点、主要内容、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途径及对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等角度来研究共产主义,揭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共产主义理论的本质及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详尽论述了社会发展三形态理论的科学基点、逻辑线索和具体内容,这是马克思在哲学革命之后首次科学地提出社会发展三形态——依靠共同体阶段、采取物的形式进行统治阶段和真正共同体阶段。  相似文献   

19.
国家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先前哲学信仰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集中论述国家观。他们按照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科学阐释了国家的概念,提出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其最终发展趋势为“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关于国家起源、国家本质、国家发展趋势等问题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科学地认识国家问题,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这种历史观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为重要范畴,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为核心,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