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东北亚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东北亚旅游合作的阻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东北亚旅游合作的新构想:立法,合作共赢;市场细化与宣传;旅游信息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为东北亚旅游合作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赵贝佳 《学理论》2011,(13):44-47
随着东北亚各国和整个区域的发展,为维护和平与稳定,促进相互合作与共同发展,在该地区建设共同安全合作机制的构想日益引起了东北亚各国的高度重视,但因民族主义与地区主义之间的矛盾、国家间缺乏相互信任和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存在,目前各国并未就安全合作的诸多问题达成共识,共同安全的建设进程缓慢。了解地区安全合作的现状,分析其困境,探究建立共同安全合作的可行途径,以便更好地把握该地区安全合作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4)
东北沿边地区参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但其目前开放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未能充分释放对外合作活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跨境合作需求不断增加,次区域合作逐渐加入现有对外合作模式。基于东北沿边地区区位优势,分析现有次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建立经济增长带、调整贸易结构及完善跨境区域交流合作机制的对策,以期促进东北沿边地区次区域合作发展,从而促进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靳利华  杨文彬 《学理论》2010,(26):169-170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众多的区域纷争与矛盾给东北亚区域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境。对话与合作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的一种战略共识,区域共同问题的增加,调整中的国际关系和现行的区域机制范例都促使对话与合作成为东北亚区域问题化解的一种应然机制。  相似文献   

5.
金新 《理论探索》2013,(1):109-112
推进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建设,已成为本地区各国的现实需要和政策共识.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保障各国共同安全和规范各国对外行为为主要目标;以包容平等、合作共赢、综合治理和协商一致为基本原则.集体安全、军事联盟和多边合作,是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的几种备选模式,但唯有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是最为合理的模式.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需要以经促政,循序渐进;依托六方会谈框架,提高制度化水平;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参与机制建构.  相似文献   

6.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需要优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李靖宇所著《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从中国到东北对外开放的战略依托》一书(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而又有益的探索。首先,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步伐,应当优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与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紧密结合起来。李靖宇在《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一书中提出了务实的研究框架:一是中国多元化市场取向必须形成战略依托,所以需要进一步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徐中权,刘捷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很快,切实把握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格局及其走势,是哈尔滨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经贸城市的基本前提。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一体...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文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君 《学理论》2008,(4):42-43
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代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东北亚这个经济发展迅猛、又令全球瞩目和期待的地区,在区域合作和向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却步履蹒跚,这是基于文化上的差异和历史所形成的原因。从文化角度看,以儒学思想为核心的文化基底,为东北亚区域各国走向合作搭起了聚集的阶梯,文化的积淀会不断强化共同利益.为长远和谐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合作保障。  相似文献   

9.
东北亚正处于国际秩序再造的重要转型期,其独特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结构,加之复杂的历史因素与意识形态,造成了这一地区巨大的安全压力。疏解东北亚安全压力的最佳方案是,规避狭隘的国家民族主义,倡导多边性质的区域主义,促成东北亚安全合作,建立东北亚安全新秩序。为此,必须坚持平等互利、互信协商、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循序渐进、开放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东北亚地区正在成为亚太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地区的中、俄、朝、韩、蒙和日等国在共同寻求多边经济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图们江地区开发计划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目。  相似文献   

11.
郭锐 《理论导刊》2006,(11):115-117
东北亚正处于国际秩序再造的重要转型期,其独特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结构,加之复杂的历史因素与意识形态,造成了这一地区巨大的安全压力.疏解东北亚安全压力的最佳方案是,规避狭隘的国家民族主义,倡导多边性质的区域主义,促成东北亚安全合作,建立东北亚安全新秩序.为此,必须坚持平等互利、互信协商、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循序渐进、开放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8,(10)
2018年中韩关系将重启全方位多领域合作征程,中韩贸易合作将迈进新阶段。黑龙江省应立足省情、抓住机遇,凭借地处东北亚腹地的地缘优势,加大对韩经贸合作。本文就提升黑龙江省对韩经贸合作进程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进而为黑龙江省闯出全面振兴发展新路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3.
焦石 《侨园》2003,(4):16-17
丹东,中国最大的一座边境城市。丹东地理位置优越,它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处于环黄海、渤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连结朝鲜、韩国、日本及中国腹地的便捷通道,是中国唯一具有沿边、沿海、沿江的“三沿”地区。有着独特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的丹东地区,近年来吸引了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回来创业。丹东市侨属企业的资本多数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所投资的项目多为“短、平、快”,即投资少、见效快、易转型。丹东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为侨属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  相似文献   

14.
王林 《瞭望》1991,(22)
自世界局势发生大变化以来,亚太地区的学者和经济界人士都提出了发展东北亚或环日本海经济合作的问题。他们认为,东北亚是美、苏、中、日利益交汇的地区,对亚太和世界局势影响十分重大。 东北亚地区辽阔,经济潜力很大,据日本报刊估计,东北亚包括苏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日本和北南朝鲜,陆地面积占亚洲的20%,人口2.9亿,占亚洲人口的10%,国民生产总值约3万多亿美元,占亚洲70%。有关各国在经济、科技、资金、资源、人力等方面各有所长,互补性强,有可能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 但这几年来,东北亚除了一些  相似文献   

15.
地缘优势加上经济互补,在政策护航下,环渤海地区有可能成为中俄油气合作的新热土环渤海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于全国前列。近日,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上,权威人士表示,俄罗斯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和石油,环渤海地区具有与其合作的有利条件,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是环渤海地区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省会的济南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她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区内,是衔接京津和沪宁两大城市群、山东半岛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枢纽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优势区位,是全国45个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韩关系20多年的磨合为两国关系的深化奠定了基础条件,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临着难得机遇。中韩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绝非易事。外部因素干扰、军事安全合作滞后、民族主义情绪浓厚、贸易摩擦、共有文化解读与历史认识的分歧等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为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两国应提升中韩关系的战略高度,将之打造为东北亚稳定和发展的核心支柱,为此要积极推进中韩FTA建设,共同构建东北亚发展新模式;强化中韩安全合作,以此为基础寻求建立中国与美韩同盟的沟通机制;加强对日协调,推动中日韩三方合作;密切并扩大两国间多层次的人文交流,加强两国智库间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8.
金秋9月,中国领导人兵分三路,从东北亚、东南亚和欧亚大陆三个方向几乎在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重大外交行动: ——9月3~5日,应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的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朝鲜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江泽民总书记和金正日总书记达成了“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的重要共识。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双边关系的指导方针,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达成了一致,为  相似文献   

19.
正21世纪以来,俄罗斯政府加强了远东地区开发的力度,并致力于在东北亚地区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各种领域的经贸合作。中国作为俄罗斯最大邻国,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一直是俄罗斯远东合作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中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俄罗斯将远东地区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因此,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合作的拓展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石岩 《侨园》2015,(1):21
由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主办的"2014东北亚共同体论坛"于2014年12月19日在沈阳举办。论坛的主题是:韩-东北三省关系发展方案与东北亚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深索欧亚倡议与新东北振兴战略之间的交点。论坛旨在探讨以东北亚地区的共同繁荣为目标构筑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韩-东北三省关系发展方案;韩中自由贸易协定(FTA)对韩-东北三省经济交流产生的影响;提高超越国界的合作可能性,并加快推进韩中主要智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来自中韩两国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就东北亚和平其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