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海 《前进》2012,(11):55-56
知道西口的人,大多是源于《走西口》这首歌;因为走西口,就是走的这个山西右玉的杀虎口. 《走西口》歌曲最早的版本是由包头的艺人云双羊创作于清朝咸丰5年,即1855年,距今有150年之久了.只是在后来流传中出现了多个版本,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这样的唱词,已经是第五代版本了.现代版本《走西口》虽然优美动听,却失去了许多的历史沉重感,失去了塞北荒凉步履艰辛的痕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2.
说图     
《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歌里面唱出的那种辛酸和无奈,不亲眼所见是不会理解的。黄土,陡坡,穿着“三民主义鞋”的小脚蹒跚……如今,给情哥送行的妹妹已经年华老去,但那份心意,却永远牵挂。  相似文献   

3.
"哥哥走西口,小妹妹实难留……"一提到走西口,人们就会想起山西人那段背井离乡、催人泪下的历史。可如今,山西人不仅主动走出去了,还盘算着如何将自身独特的文化带出去,吸引更多的宾客来曾经的"西口"。这从参加2008年全国人代会的山西省全国人大代表的审议中就能明显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4.
“老疙瘩”     
<正>妈妈经常说,“你是党的人,不能分心走神”“我和爸爸没给你们留下多少财产,但你们都是党的人,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在家里,妈妈最偏爱我了,她操着浓重的东北方言,亲切地唤我“老疙瘩”。一听到妈妈的叫声就象钻进了她温暖的被窝一样舒服,为此我没少受哥哥姐姐的白眼。家里好吃的妈妈总是让我先吃,  相似文献   

5.
大冷冬天西北风吹 不是哥哥他是谁 历史上让人们一唱三叹的西口,就在我们莽莽苍苍的晋西北。冬天的时候,下着飘飘扬扬的大雪,峰峰披素.岭岭白头。这种时候,你独自一人,慢慢爬行在那道横无际涯的山梁,漫山遍野分布着数不清的烽火台,耳边就会回荡起《走西口》那熟悉的曲调。银天宽阔,白雾茫茫,隐隐似见大青山和土默川。蒙  相似文献   

6.
宇文正 《台声》2014,(6):48-50
<正>上帝为了避免太多女孩罹患水仙花症,而创造了哥哥。我一直认为"哥哥"这两个字之于女性,在字典上的定义应该是这样的:年纪较长的男性,一种具有血缘关系、随时在你身边嘲讽你,给你当头棒喝,让你免于自恋的同辈亲属。所以在家庭伦理中,它是一种必要之恶。我曾遇见一位姿色平庸且身材相当胖的女人,讲述自己有一位貌若天仙的妹妹,无论到  相似文献   

7.
正我出生的时候,有人上山告诉正在砍柴的哥哥:"你妈给你生了个小弟弟,这回有人帮你干活了!"。哥哥说:"那么小,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帮我干活?"。哥哥比我整整大二十岁。那时程家的日子已过得红红火火,供几个孩子读书不是什么事儿,但当家的爷爷因为到城里读过书的爸爸没给这个家族带来荣光,就不让哥哥这个长孙读书了。爷爷这决定误了哥哥的一生。那些年爸爸在外地教书,和我们分居两地。爸爸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当哥哥》的作者高林林,是一家涉外宾馆的员工,在六七十年代幼小的时候,他从开始渴望有个妹妹到关心爱护自己的小妹妹,故事情真意切,真挚感人。他告诉大家:“我对第一次当哥哥时那种兴奋与自豪还记忆犹新,妹妹的到来,使我感到了除了父母之外的那份可贵的兄妹亲情,让我体会到了做哥哥的责任和自豪,那是其它任何情感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9.
在越南人的称呼中没有第二人称“你”。日常习惯性的称呼是哥、弟、姐、妹。我们到越南后,很快就被越南作家排资论辈地呼哥唤弟了,我们团里那位惟一的女作家就成了许多越南人的“小妹妹”。  相似文献   

10.
刘平 《传承》2010,(31):32-33
<正>在中国人的字典里,"下南洋"曾经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词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与"闯关东""走西口"一样,既带着深深的无奈,又饱含浓浓的感情色彩。南洋的地理概念从明朝的时候就有了,主要是指包括当今东盟十国在内的广大区域。而广义的南洋还包含当今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诸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保安》2008,(9):44-45
案例:"哥哥,我得在你这里住几天!"保安员刘杰的弟弟刘畅慌慌张张找到他,一脸的汗,身上还有几处伤疤。"你怎么了?"刘杰问道。刘畅也不说,只说要在这里住几天。刘杰觉得一定出问题了,所以要刘畅一定要告诉他。见到哥哥严厉的态度,刘畅不得不说出了实情。昨天晚上,刘畅和几个小哥们儿喝酒,酒喝到一半,旁边的一桌嫌他们太吵,就说了他们两句。几个人大概喝高了,不由分说便把对方的桌子踹了,对方也有三个小伙子,于是双方打在一起。直到有人报警,他们才散开。  相似文献   

12.
<走西口>是一次历史视域的现代性建构,多方位展现了走西口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将"仁义礼智信"进行了重新阐释、发展,形成现代核心价值观念;对儿女情的叙述颠覆了传统婚恋观,试图建构具有革命意义的现代性男女关系;小人物不仅创造了英雄,而且创造了历史.在传奇中塑造英雄形象,在儿女情长中叙述历史,在小人物的生存中体验命运,在走贾行商中讲述革命,提供了可以从多角度、多元化进行思考的历史与现实文本,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14)
<正>为了避免哥哥与"狐群狗党"种下祸根,妈妈面临儿子的青春期危机,不得不效法孟母三迁,我家从台北市东区的知名住宅区搬迁至较为偏远的文教区。却没料到她的长女(我)在此区颇负盛名。一群苍蝇般的男孩总在我放学时,聚在我家楼下大门前,挡住我进门,除非我与他们做朋友。斡旋者号称"AS",爸爸是大学教授;他是成天游手好闲地东晃西逛。某晚,约我在巷口见面,指着身旁带煞气的男孩说:"他得罪你,你不要生气,今天他专程找你订个时间请你吃饭。"见我不说话,煞气男很冲动:"瞧不起吗?有种你拿刀杀了  相似文献   

14.
周璇小妹妹唱<天涯歌女>,真当是唱得楚楚可怜.六十多年时光哧溜一下就过去了,"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的歌声仍然萦绕于耳.歌中最温暖的句子,就是"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了.  相似文献   

15.
云鹤 《中国保安》2008,(9):42-42
案例:"哥哥这口气,你得帮我出!"王石祥找到了当保安的老乡王宝成。前不久,王石祥在一条商业街上新开了一家服装店,由于自己的价格便宜,很快在这条商业街上站稳了脚,经常会有回头客,这让街上的老店主们多少有些不满。很快几名老店主便联合起来排挤王石祥,不但在他的门前倒脏东西,而且在别的客户面前说王石祥的东西都是二手货。为了自己的生意,王石祥找到他们,没想到,话没说几句,双方便动起手,王石祥人单力孤,被几个大汉打成了轻伤。回到家的王石祥越想越恼火,这时想起了自己的老乡王宝成,王宝成和他在同一个城市打工,王宝成曾经当过兵,退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辈子会收到多少张名片,又会扔掉多少张名片?有多少张名片能让你留下印象?而你又能被几个人记住了?想让别人记住你,就要从名片做起,要让自己的名片更特别些,才会在众多的名片中脱颖而出,让人家对你的名片左看右看,想忘记都难。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8,(8)
正@中国小康网:【春节假期消费超9千亿节后晒账单你花了多少】在"买买买"、"玩玩玩"的同时,很多人晒起了"春节账单"。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账单有了一些新变化。年货账单更加丰富,从原来的鸡鸭鱼肉增加了生猛海鲜等。  相似文献   

18.
鄂璠 《小康》2011,(6):57-60
农民伯伯只管种地,"胡寨哥哥"在种地之外还要写记录、做标签,他们的菜为什么能让人放心?王继伟的解释令人回味",它包含‘绿色大地’之意,因为green ground的第一个字母‘gg’的谐音是‘哥哥’。"而绿色、生态、有机,也正是"胡寨哥哥"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9.
电影戏曲片《村官李天成》中的《吃亏歌》有这样的歌词:"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当干部就应该肯吃亏,肯吃亏自然有权威;当干部就应该多吃亏,多吃亏才可能有作为;当干部就应该真吃亏,真吃亏才能有人追随;肯吃亏不怕吃亏,工作才能往前推;常吃亏多吃亏真吃亏,在人前你才好吐气扬眉;吃亏吃亏能吃亏,莫计较多少赚与亏;吃亏吃亏常吃亏,你永远不会把包袱背;吃亏吃亏你多吃亏,吃亏吃得你众心归,吃亏吃得你人格闪光辉."这段唱词形象地表现了影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也是共产党人"吃亏"观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20.
“黑妈妈”     
在辽宁省义县,传唱着这样一首歌:黑妈妈,满天霜雪染白了你的头发;黑妈妈,日月轮番晒黑了你的面颊。你用汗水擦去人们鞋上的尘埃,你用心血为失学孩子浇灌希望之花……多少人唱这首歌时流泪,多少人听这首歌时哭泣。歌中唱的黑妈妈,是一位普通下岗女工,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甚至没有一份稳定可靠的收入———她是一位街头擦皮鞋工人。然而就是这位黑妈妈,用自己擦皮鞋的血汗钱资助了5个失学女童重返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