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孙冬虎 《前线》2017,(8):101-103
<正>城市发展进程与区域文化源流显示,大运河不仅是供应国都漕粮的经济生命线,而且是北京文脉的重要地理标志。历史上的北京之所以被誉为"万古帝王之都",除了"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的山川形胜之外,"会通漕运便利,天津又通海运"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另一个地理因素。城市发展进程与区域文化源流显示,大运河不仅是供应国都漕粮的经济生命线,而且是北京文脉的重要地理标志。从放眼全国的视角考察,自江南以迄华北,大运  相似文献   

2.
董苏萱 《党史纵横》2010,(12):60-61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打下了自己的烙印。一系列延续至今的历史,形成了一个文化脉络,记载着城市的兴衰,凝聚着民族精神,这就是城市的文脉。我们要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和这座城市独具的特色风格。  相似文献   

3.
2006年,郑州市委、市政府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按照“水通水清、健康安全、生态环保、人水和谐”的理念,全面启动生态水系规划和建设,对市区周边6纵6横12条河渠、7中5小12座水库、3个湖泊、两块湿地进行总体规划,通过建设完善的河湖水系,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强水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最终实现“水通、水清、水美”目标。  相似文献   

4.
梅克保 《求是》2005,(18):29-30
城市的文明水平,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协调发展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已成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长沙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精心规划建设蓝图,延续与发展历史文脉,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着力提高人的素质,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做出了积极的尝试。一、延续发展历史文脉,彰显城市个性没有文化的城市是缺乏灵性的。渗透于当代城市建筑和生活中的历史文化就是这座城市的精神与灵魂。长沙是一个有3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有文化可考的历史可上溯至西周,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湖湘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中心,文化灿烂,名贤荟萃…  相似文献   

5.
傅华 《前线》2016,(8):62-64
正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的城市建设时指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文脉是一个城市通过其风俗、风貌、风格所传达的文化特质、文化传统。反映的是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特别是一代代市民共有的生活态度、价值趣味和审美追求。准确把握文脉的内涵、研究传承方式,对于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论导报》2024,(1):42-46
<正>赓续中华文脉走稳文化自信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202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赓续好中华文脉?浙江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武侯区历史文脉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恰逢良机。当前,进一步快速有效地扩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模和消费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需在"转型升级、整合资源、跨界融合、提升品质"上下功夫,高度彰显区域文化聚集效益,深挖"三国文化"、"商贸文化"等文化底蕴,注重城市文脉的传承延续,融合历史人文经典和现代时尚元素,打造一批重点文创产业园区和文创特色街区,把文化元素、文化韵味、文化氛围融入城市发展,积极打造以文化引领发展方向的人文魅力区。  相似文献   

8.
刘根生 《唯实》2013,(12):95-95
<正>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南京主政者坦言:要持续科学发展,务必做到三个"敬畏":敬畏老祖宗、敬畏老天爷、敬畏老百姓。城市人文资源如同隐形宝藏,也是城市之魂,铸就了不同城市个性和风范,构成了城市令人神往的魅力。敬畏老祖宗,是在城市建设中,带着使命感保护好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丰厚人文底蕴,让历史文脉神韵永续,使城市因"独一无二"更具个性和魅力,以文化育文明。  相似文献   

9.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近年来,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有效抓手和有力举措.“十三五”以来,我们在河湖水系连通、湿地保护与修复、物种保护与生物资源养护、生态调度、过鱼设施设计建设、人工增殖放流、实行禁渔制度、小流域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生态修复实践稳步推进.如以涨渡湖、洪湖、天鹅...  相似文献   

10.
《求贤》2009,(4):F0004-F0004
近年来,天津市东丽区水利局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创新工作思路,按照东丽区“建设国际型、知识型、生态型津滨新城区”和改善水环境,实现河湖水系连通,水绕城转,城在水中的规划目标,积极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水理念,  相似文献   

11.
王新迎 《新视野》2021,(3):101-107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段因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地标,在唤醒城市记忆复苏、引领城市形态构建与彰显城市风格特色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璀璨文化与绿色生态相互融合,使大运河文化带通州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将创造不可限量的地标价值。应以传承城市文脉复兴人文精神为源动力,以复原生态形成蓝绿交织格局为手段,促进发展经济新模式业态及动力结构,最终实现以人为本、协同发展的社会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兰峰 《奋斗》2023,(20):18-19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为我们挖掘保护利用文化资源、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哈尔滨市将大力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深入实施文化保护利用工程、文旅融合发展工程、文化数字化赋能工程、文化品牌传播工程等“四大工程”,有效推进城市文化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3.
于丹 《前线》2020,(5):62-65
首都文化治理体系是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的制度安排。首都文化治理体系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核心指标为导向,借鉴世界级城市治理经验,以文化治理体系促进文化资源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涵育力、文化凝聚力的实践生成、政策集成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首都文化功能,激活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活力,形成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刘贤勇  宋颖 《先锋》2022,(8):48-51
城市发展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当前,成都正按照市第十四次党代会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以建设巴蜀文旅走廊极核城市、全省文旅经济发展核心区为目标,深入实施城市文脉传承、文艺“再攀高峰”、文化惠民、文旅品牌塑造、文旅建圈强链“五大工程”,加快打造传承悠久巴蜀文明、彰显公园城市独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正在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城市是先进生产力与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对工业遗产的合理保护和再利用,适度进行改造更新,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给后世存留相对完整的文明发展轨迹。强化工业文脉保护,必须从整体性和全局性出发,促进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让原有工业风貌更好地融入城市,从而加快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巴拉河,凯里生态旅游之河。发源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雷公山,系清水江支流,主河道西流折向北流,经雷山、凯里、台江三县市,至台江县施洞口乡石家寨村入清水江。干流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2264平方公里。近年来,凯里市坚守生态发展底线,加快"山水田园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步伐,打造"绿色生态"凯里,生态资源和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巴拉河旅游带民族风情浓郁,田园风光秀美,民间习俗绚丽多彩。沿岸的苗族村寨如散落在巴拉河  相似文献   

17.
《党建》2016,(2)
正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市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重点任务。会议指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中央的精神对眉山市  相似文献   

18.
旅游文化是解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最佳结合和科学发展的关键点,也是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加强桂林旅游文化建设研究,对推进桂林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桂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桂林旅游科学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桂林旅游文化建设必须“自觉”解决旅游本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等基本认识问题,高度重视桂林旅游文化的核心思想,严格遵循“尊重自然生态,尊重历史文脉;重视现代科技,重视环境美学;面向普通百姓,面向未来发展”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9.
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延续和传承城市文脉,更是为了更好地衔接历史与未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延续和传承城市文脉,更是为了更好地衔接历史与未来。  相似文献   

20.
盐城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就是指为保护海盐文化遗产及其赖以存在的环境而划定的一定实验区域。建立省级盐城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盐城海盐文化遗产与其依存的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对维护海盐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更好地延续盐城文脉,传承发展海盐文化,打造盐城城市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一、建立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美丽盐城提供精神文化动力建立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进一步提高海盐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性的需要。建立海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