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7,(17)
正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江苏时提出"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总书记为什么对江苏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外关注、再三叮嘱,笔者认为至少包含两层深意。一是希望江苏在绿色转型上有率先之举,使发展更有质量。如何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是江苏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也是  相似文献   

2.
朱克江 《群众》2015,(1):34-35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江苏视察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市情实际,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和重大突破口,以规划为龙...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用"环境美"勾勒江苏未来发展蓝图,体现了对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蕴含着对建设美丽江苏的殷切期许。江苏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紧扣"环境美"新江苏建设目标,采取强有力举措拉长生态环境这一突出短板,早日迎来生态环境总体性好转的拐点,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刘亚平 《群众》2020,(5):64-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求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江苏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区之一,也是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亟需以法治力量解决这些问题。设立南京环境资源法庭,是法治江苏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李宁宁 《群众》2015,(2):47-48
<正>2011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提出全面实施"六大行动",要在环境优化发展、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打造城乡宜居环境、绿色江苏建设、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推进碧水蓝天宜居行动,在打造城乡优美环境方面取得新突破,成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重大行动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7月中旬,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8省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现场督察,在各地掀起一场治污问责风暴:百余人因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被刑事拘留,党政部门超2000人被问责。"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我们要下定决心,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5,(9)
<正>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总要求,也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总命题。围绕"环境美"的新要求,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江苏篇章,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作出积极贡献,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战线必须牢牢把握的目标追求。"环境美"究竟是何模样?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对此作了描绘和阐述:"就是要拥有自然环境之美、景观特色之美、文化交融之美、  相似文献   

8.
钱钢  王冬 《群众》2014,(11):56-57
<正>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江苏长远发展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化认识,强化措施,以制度创新为突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6,(6)
正一、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引领,彰显新江苏建设"环境美"的目标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科学指南。总书记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6,(5)
正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是动力,机制创新是保证。江苏省作为全国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省份,综合改革任务达20多项。在"十三五"开局之初,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树好生态文明标杆,打造绿色发展标志,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5,(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寄予厚望。去年12月,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明确提出建设新江苏的目标定位,其中一条就是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尤为关切的"环境美",要求江苏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并付诸新的实践。省委、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各地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七大行动",在绿色发展上主动作为,在环保优先上动真  相似文献   

12.
张弛 《群众》2018,(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指出,要进一步加快立法步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这对江苏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经济跨越式发展,环境压力陡增江苏资源禀赋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人均国土面积和环境容量在  相似文献   

13.
正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把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神往,努力展现江苏"最靓颜值"。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3)
<正>江苏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一表述包含了"百姓富、环境美"的要求,将指导我们认真处理好生态和富民的关系。生态与富民共赢随着经济社会逐步向更高境界发展,作为"聚焦富民"行动对象的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9,(23)
<正>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明确要求,把"环境美"作为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内涵,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5年来,江苏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为全国发展探路"的使命意识,将建设生态文明当作是关系人民福祉和关乎民族未来的重大问题,牢固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江苏时提出了"环境美"的明确指示,要求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近年来,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积极创新环境经济政策,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有力推动了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目前应主要关注四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生态文明与环境道德;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三个雏度。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文明是文明世界的组成部分,生态的稳定和谐是自然环境的福祉,更是人类自己的福祉。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注意到,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渐提高,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强度仍较高,生态环境质量未得到实质性改善,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尚未形成,环境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制度尚未系统建立。江苏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不断完善地方政策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正向政策  相似文献   

20.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要树立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的新道路。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经济健康发展和环境有效保护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