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付启元  谭志云 《唯实》2021,(1):28-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理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中央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通过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和引领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让更多的优秀企业家涌现出来,使其成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支中坚力量。新时代呼唤更多优秀企业家  相似文献   

3.
正贵阳深度挖掘优秀企业家精神特质和典型案例,发挥企业家示范作用,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切身感受到社会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帮助他们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4月26日,贵阳启动实施"万名企业家成长工程",未来5年,围绕全市发展大局,计划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担当精神、创业能力、全球战略思维及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带头人10000名。  相似文献   

4.
正人文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今年初,省委书记陈敏尔强调要进一步弘扬贵州人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文明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秉持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贵州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可以让我们记住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相对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而言,我们当前强调的文化自信其实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锤炼、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护和建构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等多个方面来践行。  相似文献   

6.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社会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在今天的中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六个"离不开",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政府的政策调控与管理服务,离不开社会舆论的导向,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法律和制度保障,离不开民众自身修养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最近,有幸读到吕占斌同志的力作《从创业到成功--与企业家管理智慧大碰撞》一书,感想颇多.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这样两句话:一是本书就是中国版的《从优秀到卓越》,看《从优秀到卓越》也难成企业家,不看本书必然成不了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家;二是国外关于中国企业及企业家的论著,吃了可能"不服水土"或"坏肚子",而读了本书就会使您"服水土"、"补肚子",学会管理中国中小企业,并使之"活命"、"长命".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更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习近平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而我国的红色文化,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性继承,传承并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新文化体系。它体现了党在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勇于担当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回顾党的历史就会发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年代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遍布全国各地具有浓重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治理是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政党的旗帜。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每一部党的理论、每一次理论创新,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当代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到政治、经济、文化共同发展,到党的十八大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在我国战略发展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不断加深,从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指出,要"教育党员企业家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理想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彰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企业家群体,无论是国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与优秀企业家,是全党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一、国企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制胜权的中坚力量。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人,决策失误或决策不够恰当,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以致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不竭源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进,但是传承发展中还存在五个不可忽视的意识困境:一是不加鉴别,缺少"辩证意识";二是认同感削弱,缺少"价值意识";三是认知碎片化,缺少"体系意识";四是忘却本质,缺少"功能意识";五是排斥外来,缺少"融合意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强化"辩证意识""价值意识""体系意识""功能意识""融合意识"。准确分析并正确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意识困境,是增强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蕴含着后世文化发展繁荣的根本生长点和优秀基因,是培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是我们在文化激荡的世界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在。新时代语境下,要立足中华文化立场,以建设文化强国为目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4.
李晔 《世纪桥》2016,(7):49-5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政治诉求,携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赋予中国传统价值理念新的内涵与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7,(15)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是我们党在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政治文化作为一个政党的重要精神支撑,对党内政治生活开展和政治生态的转  相似文献   

16.
<正>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是党和人民在延安时期光辉实践的伟大创造,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强化党性教育,实地感悟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17.
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武装,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代代相连的民族血脉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还曾经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王嘉毅 《党建》2021,(10):14-16
文化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是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概括的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进一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最大限度激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日益显现,要做到科学统筹推进、深挖核心内涵、拓展丰富载体,打造有态度有温度有厚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共产党成长发展的不同阶段,基于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党的文化。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诸多文化,这些都可以被称之为"党史文化"。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是我们应对世界外来物质文化差异而不可或缺的心理支撑,也是实现小康社会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更加需要全党全国人民时刻用共产党优秀的党史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党史文化,充分发挥党史文化的资政育人的现实作用,积极应对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冲击,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朝着更加光明的前景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