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蓬莱县“仙阁公司”总经理王海绪在当地名声很响。一是他的“仙阁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神速,它的前身——登州镇石岛大队,一九七八年总产值只有五十几万元,而到了一九八五年,公司农工商总产值就达到一千万有零,七年间增长了近二十倍!人均收入也从一百七十三元,上升到一千○二十元!这样的经营才干谁不佩服?二是这位总经理爱好舞文弄墨,在农民企业家群里是个公认的“秀才经理”,年轻时还做过几年“作家梦”。  相似文献   

2.
宋洪斌 《侨园》2011,(4):28-29
书法写到一定程度,靠的就不是技能而是境界了。中国书协会员、辽宁书法家邱明新,现在就进入了这种境界。上世纪70年代,他经杨仁恺先生介绍,师承徐炽。邱明新在书法艺术上辛勤耕耘了几十年,现今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了某种意境。我们把目光落到2006年邱明新的一次个展上,一百多幅作品,有书法有国画。国画长卷虽为临摹,仍然令人刮目相看:许勇的"74匹马",徐悲鸿收藏的"87神仙卷"。许多人惊讶他"画也画得好",甚至"画比字还好"。是的,他从小喜欢作画,如今在另一个层面上"返璞归真"了。他临摹国画名家大作,是站在书法的角度,从中陶冶书法感知。他还弹琴,也是立足于书法的平台,从中捕捉书法灵性。这种旁征博引式的修炼,反映了他的书法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精神境界了。  相似文献   

3.
《各界》2013,(1):F0003-F0003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全国草书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一一全国千人千作书法大展、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一一五百家书法精品展、“石鼓阁”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展、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敦煌杯”全国书法篆刻展、“羲之杯”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全国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  相似文献   

4.
裴春锦  大光 《侨园》2009,(5):42
41岁的白云鹏,已经是沈阳军区小有名气的年轻书法家.他的正式身份是沈阳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干事.他从12岁开始学习书法,到现在已历经20年有余.回顾他所走过的追求书艺之路,有艰辛,也有欣慰.民间有俗语说:"要问收获,先问耕耘".他说,他今天的收获同"耕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正尚德林,1956年出生于内蒙古,自幼习木刻、国画、书法、后攻篆刻。就读于辽宁大学历史系,精心研习古文字,书法以甲骨文、商周金文尤精,又兼及石鼓文研究。印宗秦汉,追求雄浑朴茂、高古端庄。有人把尚德林比作一座"桥"。一是他连接东西,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推介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二是他连通古今,运用古文字的具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而他正走着一条别样的"路"。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探寻中华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初唐天才文学家王勃,以其代表作《膝王阁诗序》而名传遐迩。历代相传,都说他赴交趾省父,堕海而死,只活了二十几岁。《瞭望》91年36期刊登的“心里没有气,他写诗?”一文,引述了毛泽东的见解,也认为王勃并未到交趾就翻船死在海里了。  相似文献   

7.
洪岩 《学理论》2010,(10):182-182,192
书法学习中一些不好的习惯即是习气,从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一直到最后总是会或多或少的沾染着各种习气,习气的多少直接制约着每个书法爱好者的学习成果。所以,我们要以改掉习气为前提,以保障吸收的知识不会被习气的负效应所干扰抵消,并建立自我超越的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8.
1610年后,在华耶稣会会长龙华民在耶稣会内部掀起了著名的“礼仪之争”,它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 Deus 的中文翻译。拉丁文 Deus 有两种译法:意译和音译。龙华民和其他一些传教士支持音译,而金尼阁则支持意译。本文通过对金尼阁的《1610年中国年报》、《1616年给耶稣会总长的报告书》和《西儒耳目资》三份历史文献的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金尼阁与“礼仪之争”的关系,特别是他对于 Deus 之翻译问题的看法,以及原因。本文并不赞同将“礼仪之争”简单地归之于欧洲传教士如何理解和对待中国文化的问题,它更是欧洲传教士如何对待欧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7,(2)
<正>这本书是应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之约撰写的。现代出版社因其能经常捕捉到社会脉搏并及时顺应而动,所以,它的社会影响与年俱升、社会效益与年俱佳。约我写这本书即是例证。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书法社团如雨后春笋,各种书法培训班比比皆是,书法史、书法理论性书籍和包括《少儿书法入门》、《大学书法》、《书法基础》等在内的实用性学习书法书籍  相似文献   

10.
武斌 《侨园》2022,(11):33-36
<正>一1583年,利玛窦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一年他31岁。利玛窦出生在意大利的中部教皇邦安柯那省的马塞拉塔城,小时候就进入该城的耶稣会学校学习,16岁时到罗马学习法律。1571年,他在罗马加入了耶稣会,并继续在耶稣会主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同时师从著名数学家克拉维乌斯学习数学。后来,他自愿到远东传教,于1577年参加了耶稣会派往印度的传教团。在葡萄牙候船期间,他曾在高因盘利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五年末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刘铁平书法篆刻展览”之后,紧接着今年元月八日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他的书法篆刻展览。人们的赞誉和鼓励引起这位来自太湖之滨无锡市中年书法家的无限感慨。 刘铁平的生活、艺术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唯一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没有正式工作。这使他为了谋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它不是一门单纯的技术技巧,而是渗透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门高雅艺术,高师书法教学也不仅仅是书法技巧上的教学它还包括书法理论的学习,书法审美上的追求,道德人品的体现等等,可见书法它是一门培养综合素质的艺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仅能够反映;出书写者的文化修养和情感更是他综合素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塑料面具到浮雕铜脸 1972年8月6日.河南洛阳牡丹基地南山区3号院的一间单元房里,一个男孩出生了,取名手书品.家里贫寒,父亲业余爱好书法和绘画,耳濡目染,王书品从小对艺术就很有兴趣.他脸方鼻挺,两只深又亮的大眼睛看人看物有一股审夺之气.他爱好很多,歌舞琴棋书法字画及多种体育项目都很出众,上初二时,父亲引领他拜师学画.  相似文献   

14.
郭景芬 《侨园》2013,(8):39-39
<正>最近和友人去了趟上海,闲暇时,我们游览了大境阁遗址。大境阁遗址现残存于上海古城墙上。据明代史料记载:冬日雪后拾级登上大境阁,远眺吴淞江南岸,银装素裹,映衬丽日蓝天,蔚为壮观。大境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海自元代建县后。当时未筑城墙,明代时曾多次遭倭寇侵略。因此,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仅用3个月时间就赶筑了一座周长9华里,高2.4丈的城墙,城上筑有雉堞3600余个,敌楼2座,沿城墙外筑有阔6丈、深1.7丈、周长1500余丈的城壕。明嘉靖三十六年,又增筑敌楼3座、箭台20座。万历年间倭患平息,县城安宁,便在4座箭台上建造了丹凤楼、观音阁、真武庙和大境阁。大境阁建在大境箭台上,是一座结  相似文献   

15.
(一) 傅依备投身于核科学事业,似乎是命运的安排。 青年时期的傅依备,可以说是一帆风顺:195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综合研究所工作。1955年10月至1960年6月,他先后在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和列宁格勒苏维埃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利用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在苏联放射化学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7篇论文,并获得副博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在1963年春节的前一天,傅依备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他大半生的命运就这样决定了。  相似文献   

16.
秦泗帅 《学理论》2011,(32):233-234
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发现大多数学习书法的小学生是在众多的压力之下,同时又是在缺少愉快心理的过程中度过的。为什么欣赏起来赏心悦目的书法,学起来却令人痛苦不堪呢?这主要是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心理偏差造成的,只有消除偏差,才能培养他们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吴亮 《瞭望》2007,(22)
笔者上小学之前,大字不识一个,照样一路绿灯读到大学。有了儿子后,我一度执拗地坚持,让他上学前好好地玩,疯狂地玩。谁知道等儿子进了小学一年级,我一下子傻了眼,原来许多小朋友这时候已认识了很多汉字,学会了不少英语,有些小朋友还把书法练得有模有样。儿子就读的是所实验小学,课程推进比较快,他在学习上一下子感觉到压力。别的小朋友能成段成段地读故事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同年12月26日,董文在中央电视台主讲《毛泽东书法艺术欣赏》,他渊博的学识、精彩的评述,如大赋一般有韵有律,铺排扬厉,又如散文一样自由奔放,洋洋洒洒;既有书法艺术家对书法艺术的心灵感悟与情感融通,也有书法理论家对领袖书法的美学把握与理性提升,引起了各界的热烈反响。董文的艺术家气质和翩翩风度,也给观众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这年,董文40岁。 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峡之声广播电台首访董文,专题评介;1992年再访;1993年又访,并发表长篇评论,称其为“当代中国集书法创作实践、理论研究与书法教学于一身的卓越艺术家”。  相似文献   

19.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书法家协会、文物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全国电视书法比赛,从今年春节开始,共征集到三万多件作品。最近。这场书法大赛的战绩已经揭晓。在荣获一等奖的十件作品中,大连市青年书法家伦杰贤的草书条幅《苏东坡·后赤壁赋》受到我国书法界前辈和书法爱好者的高度赞扬。 去年一月,浙江省书法  相似文献   

20.
周万金 《求知》2012,(8):1-F0002
周万金,号丑墨轩主,1949年生于天津,现为天津书协会员、中国书画联合会常任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书画联合会天津艺术创作中心主任。他作为现任新世纪天旭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基层领导到经商多年,书法却是他一生的钟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