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7,(20)
正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金字塔顶尖平台,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核心力量。国家科学中心是集原创思想—技术开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有利于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进而引发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带动新兴产业成长,产生区域和城市创新的"连锁效应",将有力推动区域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国家科学中心就是科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20,(1)
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基础平台,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中部创新高地,既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实施"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布局的实际需要。建议:一、充分利用国家战略机遇,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一是积极申报,力争武汉列入第一批国家  相似文献   

3.
正在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中,科技创新中心是最具挑战、最具压力也是最具难度的。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怀柔科学城是突破的关键。怀柔科学城的定位是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地跨怀柔和密云两个大区,整体区域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城。从世界范围看科学城的发展历史,科学城往往是在围绕大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城是“科学”与“城”的互动融合、高效协同。科学城建设是我国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与重要载体,最早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此后不断“蜕变”和“升级”,现全国范围内已有近300个科学城(科技城)。为更好支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北京、上海、合肥、大湾区等地均以相应科学城为载体进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其中,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南沙科学城,被明确定位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等。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建设和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各国提升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优势的主要依托。武汉市具备建设国家乃至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条件。对标硅谷、纽约、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等国内外成功典范,当前武汉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要之务在于:激活高校院所潜力,释放其知识技术创新活力;完善"学—研—产"接力机制,构建创新产业价值链;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打造梯次集团军;加强招才引智,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借力长江新城,打造"武汉科学城";借助"一局一团",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投入体系,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孵化体系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已成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部署.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历程,呈现出"高要求、大格局、高起点、全链条和新模式"等规律和特点.一是高要求,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全球科学中心为目标,高标准设计实施方案,高效率组织实施,高规格配置创新资源要素,致力科技自立自强.二是大格局,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结合各地创新要素禀赋,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高起点,依托国际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国际一流的拔尖人才,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环境,致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产业调整正蓄势待发,要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先机,就必须抓住历史机遇,提前谋划。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主要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需求,是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催生变革性技术的重要载体。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支持北京、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支持北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11)
正近年来,广东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有序推进省级高新区布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激烈的人才竞争,怀柔科学城亟须创新高层次科研人才聚集政策,为全球科学家和团队提供更加优质、更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及生活环境。高层次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撑,怀柔科学城将要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怀柔科学城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优势,吸引全球顶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21,(3)
正3月2日晚,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焰新作为第一提案人,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联名提案"关于支持武汉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士舒红兵、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永良、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琳和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何建华等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参与提案联名。  相似文献   

11.
正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核心就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发展、示范应用的完整的人才体系。当前,怀柔正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核心,建设国际化原始创新承载区,就是要构建一个有怀柔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区域原始创新体系。创新体系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本质上就是促进人与资本的相互作用,让更多优秀的人参与到科技创新,让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让人与资本高效配置创造更多价值。据此,怀柔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领域竞争的核心力量。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是我省实现以创新为特征的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和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长远考虑,也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保持江苏经济社会发展领先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引领江苏发展实现根本性整体性变化的现实需要。上海张江(2016年2月)、安徽合肥(2017年1月)、北京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9,(1)
<正>高标准规划建设长江科学城,有利于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将武汉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推动"一芯两带三区"战略布局落实的重要举措。为此,建议:一、融合科学"理性"和城市"感性",做好协同规划。形成一个以科  相似文献   

14.
佘京学 《北京观察》2021,(10):26-27
面对北京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任务,健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目的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围绕国家实验室的统筹布局,北京正加快推进中关村、昌平和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的创建工作.不同于过去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在大科学装置建设、科学中心和科学城建设中是王冠上的明珠,其目的是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下,遵照国际通行做法,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任务,大规模集合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跨越发展,在战略上起到牵引推动作用.这将成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科技力量,为北京创新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推动.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4月28日)沪府办发[2017]3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市政府决定成立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其组成人员如下:主任:应勇常务副主任:周波施尔畏副主任:沈晓初陈鸣波寿子琪苏明杭迎伟彭崧(专职)今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如有变动,由其所在单位接任领导自然替补.  相似文献   

16.
正怀柔科学城的建设将为前沿技术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引领科技创新前沿,激发基础科研和前沿领域重大科学发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一批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奠定抢占全球科学技术制高点的基础,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前沿科学技术领域突破能力的竞争。而较为完善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是解决各种科学和技术前沿问题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王茤祥 《北京观察》2021,(10):28-29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任务,也是国家在科技创新最高地进行改革实践的重要举措,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引领性工程.因此,必须要在国家创新总战略下来找使命、找定位、找突破口. 建设北京区域创新体系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我国科技创新总战略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创新总战略的核心和总抓手,这既是我国顺应当前科学技术一体化、学科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指数化等创新趋势已经演化为创新体系的要求,也是回应国内外严峻发展环境的"倒逼"之举,旨在为科技自立自强形成系统支撑和长远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在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北京市"三城一区"分工明确,相互支撑.怀柔科学城重点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属于基础研究的科学平台;未来科学城以高水平企业研发中心为基础建设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属于原始创新成果的技术转化平台;中关村科学城凝聚原创成果、国际标准、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型领军企业集群,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三大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9.
<正>把首都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不只是北京市自己的任务,是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跳出北京看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才能全面实现和实施这一宏大的任务和战略构想。2014年,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成为首都北京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古老而年轻的北京,在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下,传统产业得以"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得以  相似文献   

20.
正怀柔科学城承担着在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方面寻求"突破"的战略任务,要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引,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营造可持续原始创新的人文环境,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原始创新是新一轮全球科技战略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原始创新的战略性、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怀柔科学城承担着在原始创新和重大技术创新方面寻求"突破"的战略任务,要以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