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减量"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高频出现的用词,"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实施人口规模、建设规模双控,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优化调整",是中央对北京未来发展的明确要求。"减量"的重点在于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尤其是"重点实施集体建设用地减量,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工矿用地整治,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实施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减量,离不  相似文献   

2.
唐鑫 《前线》2018,(11)
正《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是减量发展规划。实施好这个规划,需要正确认识减量发展。减量发展是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要从首都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减量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减量发展。减量发展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增量和减量是城市规划中的概念。增量是指城市规模扩张,减量是指城市规模由扩张转向缩减。城市规模包括城市产业规模、人口规模、建设  相似文献   

3.
刁琳琳 《前线》2021,(2):62-66
减量发展是北京现代化城市治理的时代特色,也是首都超大型城市善治的需要。尽管目前“构建推动减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已出台顶层设计,但因其首创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征,多数体制机制仍处理论和实践摸索阶段。北京减量发展亟须从老城存量更新、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协同减量3个关键领域破题,从控存、筑底、联动层面研究北京创新减量发展体制机制的具体路径,从而构建稳定性、持续性、体系化的长效减量机制。  相似文献   

4.
正"一核两翼"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核"是指包括首都功能核心区在内的北京中心城区,"两翼"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一核两翼"规划建设遵循首都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着眼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首都城市功能结构、提升首都功能、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创造性地进行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必将推动新发展理念在京津冀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指示,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为要义,开启了北京文化建设发展的新时代。其中"代表性、指向性、辐射带动、创新引领、表率作用"等要求,"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等理念,吹响了首都文化建设的进军号。首都核心功能在于先进文化的示范带动引领中华先贤高度重视京师文化对国家文明的教化示范功能。汉代《史记》《汉书》均有"建首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各种"城市病",中央定下"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政策导向,北京实施了全国范围内最为严苛的"人口控制"管理措施。囿于自身城市发展条件和功能定位,北京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和资源分布不均衡。以"人口控制"为首要手段的"城市精简"政策恶化了劳动力年龄和知识结构,降低了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活力,既有悖于现代城市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也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适用于中国特大城市治理的新思路是摒弃"管控型"特大城市治理模式,推行"多中心化"的城市群联动,以城市治理模式和社会管制方式上的多元化创新带动公共资源均等化和城市发展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姚永玲 《前线》2024,(4):76-78
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全方位多空间的联合行动,是强化首都功能、提升北京竞争力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绘就的蓝图,北京市深入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核心区首都功能显著提升,中心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平原新城进一步发展,生态涵养区潜力得到释放。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北京坚持内向调整,不断优化核心功能,既要减量发展,还要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刘作丽  崔岩  王术华 《前线》2023,(2):58-61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和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型城市,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化创新驱动、减量倒逼、内需拉动,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城市发展深刻转型,为超大型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9.
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北京的"心脏"地区,提高核心区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新发展理念是提高我国发展质量的根本指针。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按照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所确立的核心区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破解发展难题,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上促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努力开创首都核心区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8,(7)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从放弃"大而全"的工业体系,到建设"高精尖"的经济结构,这是北京转型发展面临的一场大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重新布局首都创新资源。其中,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是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是改  相似文献   

11.
刘波 《前线》2017,(9):69-7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指出,北京要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这为首都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北京"十三五"要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国际城市。2017年3月28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发布,提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加快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构建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两翼中的一翼,需要紧紧围绕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发挥对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行政功能与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硬道理。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做好减量发展的文章,北京要处理好减量与增量的辩证关系。城市核心区要以减量疏解高质量做好服务保障,发展新区要以增量承接高质量做强首都经济,以增减互动谱写首都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杨帆 《世纪桥》2015,(4):14-16
人类文明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以及城市文化,同时城市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建设须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入手,塑造城市个性和文化,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指导,以南通为例,通过现有文化存量,经营好城市文化资本,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一、文明、城市与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史上,人类文明一直是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从考古学上讲,文明的形成与城市密切  相似文献   

15.
<正>一年来,让天更蓝、水更绿、城更美,让人们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一城市发展的变奏曲,正在激昂奏响。"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一年来,城市发展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城市发展正在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相似文献   

16.
本刊编辑部   《先锋》2020,(4):46-50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蕴含了让地球更美丽、让城市更美好的共同追求,寄予了景城相融、人城和谐的美好期许。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期间,期许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要求成都"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至此,"公园城市",这一崭新城市理念,进入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7.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成为指导北京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以往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城市建设为主线相比,这次北京的新总规表现出了独特的城市发展思想,从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城市规模与空间布局上,从首都发展"以人为本"和"以国为重"这两个重要纬度上,表达了北京城市发展的新需求。作为一个城市,北京具备巨型城市的特点,其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克服大城市病,建立  相似文献   

18.
当前,北京已经进入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在世界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借鉴国际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开辟发展低碳经济的新路,把北京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尤其显得迫切。  相似文献   

19.
正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构建符合中国城市特点的城市治理体系,有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北京作为首都,还承担着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的职责,需要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新总规")的编制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问题及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平 《前线》2020,(1):59-6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控北京人口、促进产业转移升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十四五"时期是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阶段。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打造"一核两翼"新格局,在生态、交通、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将是"十四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