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修春 《侨园》2012,(11):56
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上,都有一些"自讨苦吃"的作家,他们这些反常的行为背后却蕴藏着其良苦的用心,很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在短篇小说上很有建树,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一次,他在构思一部作品时,有一个细节要细腻地描写人被踢以后的感觉,可他没有这方面的切身体验,怎么也写不出来,于是他决定感受一下。他来到街上,东张西望打量过往行人,希望有什么人能踢他一下。他思来想去,认为找乞丐最合适。就在这时,有个衣裳褴褛的要饭人朝他走来。他眼睛一亮,快步迎上去,把自己的意图说了出来。乞丐听说要他踢人,十分惊讶,说什么也不肯。莫泊桑见他踌躇,以为他舍不得花力气,就慷慨地说:"我  相似文献   

2.
作家一家     
著名作家茹志鹃和女儿王安忆,1980年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刨作奖。于是,母女作家一时被传为佳话。其实这很不公正,茹志鹃的丈夫王啸平也是一位作家。 他是一个华侨。十七岁那年,他的第一篇文章《隆重的敬礼》发表在新加坡的《海啸》杂志上。此后两三年中,他曾发表小说、散文、剧本、文艺评论、速写、报告文学等一百多篇文艺作品。抗日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刚满二十岁的王啸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5,(5)
<正>当今作家们用电脑写作似乎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科技进步确实给作家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然而前不久,偶尔看到了一篇文章《作家手稿何处安身》,使我惊奇地发现,当代一些文学大腕们还在"手写文章",文中说贾平凹创作小说时经常"把手写烂",他的中指  相似文献   

4.
平襟亚与︽作家书简︾司马一勺鲁迅先生曾说:“从作家的日记或尺牍上,往往能得到比看他的作品更其明晰的意见,也就是他自己的简洁的注释。”(见《且介亭杂文二编》)读者爱读作家书简,无非是为了凭藉作家书简当更有利于钩稽文坛的故实,探索作者的生平。这是人们所公...  相似文献   

5.
"笔名"源自古希腊语,是作家发表作品时隐去真实姓名所署的别名。介绍俄罗斯作家笔名的由来,旨在了解这些作家笔名的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俄罗斯的文化。18-19世纪的俄国作家开始使用笔名发表作品,并且笔名比其真名更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6.
老师道歉     
《侨园》2017,(Z2)
正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正在家中看书,忽然有人敲门,原来是一位银须髯髯的老人,我礼貌地问:"老先生,你找谁?"老先生问:"你是汤礼春吗?"我点点头。"我就找你。""找我?有啥事?"我颇感意外。"向你赔礼道歉!"老先生脱口而出。"道歉,道什么歉?"我越来越糊涂了,问:"你是谁?他含笑地说:"我叫金晶欣,是你小学老师。""哦!"我蓦地想起来了,上前亲热地握着他的手:"金老师,原来是您!几十年了,我都认不出您来了!您  相似文献   

7.
冯岭 《学理论》2014,(5):140-141,165
随着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作家"触电"现象日益频繁,作家对自身与电影的关联互动以及由此生发的相关认知、意识和观念,也在逐渐变化,最意味深长的是有的作家在"触电"中逐渐具有了影视文化的产业意识和产业思维,并为平衡文学艺术水准与影视生产规律之间的关系做不懈地努力。作家与影视产业之间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以达到最终创造双赢互利局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崛起的山西作家群中,焦祖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他从50年代中期走上创作道路,迄今已逾30个春秋。时下,仍处于创作的鼎盛时期,不断有新作问世。他已写出了近200万字,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跋涉者》),发表了60余篇中、短篇小说和50余篇散文、报告文学,一些作品被收入多种选集,还有的被译成英、法、日文,  相似文献   

9.
今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维·苏·奈保尔从小立志当作家,他的作家梦也是他的英国梦。 还在12岁的时候他就决心离开他的出生地特立尼达岛(位于向风群岛最南端,委内瑞拉东北部海岸外)到英国去谋发展,他预计用五年时间来达到这一目的,结果多费了一年功夫。1950年,18岁的奈保尔得到全额奖学金赴牛津大学求  相似文献   

10.
三月下旬的一个星期日,我又到北京西城那个熟悉的深巷小院里,去访问作家刘绍棠。谈话中间我才知道,那一天他正满四十五岁。啊,这位少年成才作家,已经进入中年了!我不由得很有感慨:我想起他那坎坷的遭际,想起和他经历相似的人们,进而想起今天文艺园地百花争研局面的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1.
程青 《瞭望》1997,(38)
从作家到商家的感慨●程青第一次见到张桦是在1986年的一次文学笔会上。那次笔会上他的报告文学《京华建筑沉思录》获全国报告文学奖。再一次见到张桦,是1992年底在长城饭店举行的轰动一时的“作家换笔大会”上。那时他已经是一家广告咨询公司的老板,“换笔大会...  相似文献   

12.
陈鹏 《瞭望》2008,(43)
如此浮躁的写作状态和文学现实,怎么可能产生振聋发聩的巨著对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再度爆冷,颁给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勒克莱其奥,圈内人热议未止。尽管勒氏的作品不太容易看懂,而且他的确不在全世界顶尖作家之列——单单拿出美国的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两位大师就应该能把他比下去,但诺奖颁给他而不是其他作家,更不是我们中  相似文献   

13.
《瞭望》2010,(Z1)
<正> 嵇晓华和松鼠会有一个愿景:让科学流行起来。随着科学松鼠会的发展,嵇晓华名片上"科学作家,"的字样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首席执行官" 1月24日下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旁边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报告厅几乎座无  相似文献   

14.
江文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只念过初中,谁能想到,几年时间他就有诸多文章在全国几十家报刊上闪亮登场。他成了作家,让人们刮目相看,惊叹不已。您想知道他是如何成功的吗?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36)
对于2010年以后的文化语境来说,"作家明星化"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从总体上看,"作家明星化"这一现象表现出明星化包装、通俗市井化的创作倾向、读者粉丝化等明显特征。实际上,作家明星化在文学创作的困境、文化观念的更新、大众媒体的介入、全民的娱乐狂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多缺乏灵魂的畅销书在图书市场里大行其道,文学创作的功利化、娱乐化、低俗化倾向愈发明显。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审视如何在新环境中重建作家精神的问题,成了无法回避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16.
黄道京 《各界》2008,(3):89-92
萧乾,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有着传奇般的经历.作为著名记者、作家、翻译家的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活跃在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然而,他的生活道路是曲折艰难的,可他的感情却是真挚而丰富的,就连他的婚姻和爱情也充满了传奇、浪漫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程青 《瞭望》1998,(29)
作家:试试靠自己写作程青有一个现象已悄然发生却几乎从未被渲染:中国专业作家已经越来越少。据了解,目前中国作家协会机关仅有专业作家4人,都是“顾问级”老资格的,而且多年来已不再发展这样“吃皇粮”的专业作家。省市一级作协分会“养”的专业作家也为数颇少。“...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11,(10):21
一名法国作家近日出版《并非如此"禅":达赖隐匿的另一面》一书。作者在书中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达赖喇嘛隐藏在表象背后的真面目,是西方第一本系统揭露达赖真实面目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仰光专电 中国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已译成缅文,共分9册,预定3月在缅甸出齐,第一、二、三册已在仰光等城市发售。这是中缅文化交流中呈现出的一朵奇葩。 《红楼梦》是由缅甸著名翻译家、作家吴妙丹丁先生翻译出版的。30多年来他为缅中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少贡献。1961年他到瑞典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后曾访问中国,会见了郭沫若、茅盾、巴金和曹禺等中国著名的作家。他曾把曹禺的《雷雨》和《日出》、老舍的《茶馆》以及斯诺的《西行漫记》等书译成缅文。1977年他还翻译了韩素音的《毛泽东与中国革  相似文献   

20.
布加勒斯特专电 彼·卢斯卡洛夫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在中国放映过的罗马尼亚儿童故事片《巴布什卡历险记》、《多瑙河三角洲警报》和《山的儿子》,都是以他的小说为蓝本拍摄的。不久前,记者在布加勒斯特对他进行了专访。 我们在他的家里坐定后,卢斯卡洛夫说:“同中国记者结识、交谈,还是头一次,我实在高兴。”我把自己的译作《山的儿子》送给卢斯卡洛夫。他说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他的第二部儿童文学作品,随即从书柜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