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立法法》多处涉及合宪性审查制度,丰富了合宪性审查的理论内涵,使其具备了审查主体特殊、审查对象广泛、审查内容全面的特征。基于这些特征以及宪法监督、备案审查的自身特点,可以证得合宪性审查是宪法监督的具体措施;合宪性审查与备案审查呈双线并行之状,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宪法监督与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是总体和部分、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违宪审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 ,违宪是指各国家机关、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制定的行为规范及实施的公务行为违反宪法精神或宪法规范。违宪审查制度则是对这些规范性文件或行为的合宪性进行审查和处理。违宪审查与宪法监督都包括制度层面的涵义 ,而宪法监督外延更广 ,包括法律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 ,违宪审查属于其中的法律监督 ,是一种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形式 ,也是最为有效的监督形式。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 :(1)由立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立法机关行使违宪审查权源于英国。英国奉行议会至上的…  相似文献   

3.
依宪执政要求党内法规必须具备合宪性,目前除宪法自身的保障外,党内法规的合宪性保障制度主要见于党内法规发布前的审核制度、发布后的备案审查制度、适用中的责令改正和予以撤销制度以及执行过程中的清理制度等相关制度,这些制度存在着制度执行主体众多、"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的含义不明确且缺乏加以判断的主要指征等问题,有的制度存在操作性不足的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加以完善。此外,应当建立由专门机构负责执行的违宪审查制度,从国家层面保障党内法规的合宪性。这个专门机构宜由全国人大产生,平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4.
政党法律制度是政党民主理念的形式体现,表现为宪法规范政党的活动原则、立法规定政党的具体活动规则、司法审查政党的内部活动与外部行为,从而确定执政党活动的合法性与合宪性.本文从我国政党制度入手,摄入本人对我国政党法律制度在制定方面的"一、二、三、四"的观点分析,旨在为我国早日制定"政党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进宪审查制度是纠正和制裁进宪行为,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法尊严的制度。通过实行进宪审查制度,达到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保证国家权力的运行符合宪法规定和人民利益的目的。我国的进宪审查制度还有待完善。本文对我国进宪审查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进宪审查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违宪审查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国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宪法对违宪审查制度虽有明文规定,但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致使违宪审查制度缺乏有效性的保障措施,可操作性不强。为了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尽快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地方立法的合宪性审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立法有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而且地方立法也呈现出多层次性,如何保障这些地方立法合宪,不仅是国家法制统一的问题,也是宪法的权威能否得到维护的问题.合宪性审查不仅要审查地方立法与宪法典是否冲突,还要审查是否与宪法性法律相抵触以及是否符合法制统一与和谐的要求.应充分调动所有主体的启动积极性,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启动积极性,不应附加任何条件来限制审查启动.审查主体不限于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应该包括地方立法的制定机关、上级监督机关并遵循自下而上的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政党法治,就是政党政治的法治化,是以宪法、法律、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规制政党的存在和其内部、外部行为,将政党行为的合宪性和合法性纳入违宪审查体系的一种法治模式。西方政党法治的重要功能是在宪法上确立其政治地位,其原则为自由、平等、独立、人权和财务公开,其保障机制是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9.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法制建设的保障,更离不开宪法的保障。我国宪法包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宪法依据和直接保障。宪法所规定的“重大事项由人大决定”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策保障,依法行政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保障,人大监督、审计监察以及违宪审查制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程度与宪法的实施状况密切相关,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与宪法的实施和完善结合起来,真正保障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王玉富 《唯实》2002,(12):42-44
我国现行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违宪审查的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已经不适应实践的需要 ,不利于我国宪法的贯彻实施。应在立足我国国情和借鉴西方两大法系违宪审查制度的基础上 ,对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进行重构 ,即建立宪法委员会和宪法法院并存的复合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宪法集中体现人民意志,坚持党的领导与“宪法至上”“人民至上”的高度统一。用法律制度以及法治途径、法治方式、法治手段等保障人民民主的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宪法是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法,赋予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权利,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独特行使的权力,赋予全过程人民民主可靠的制度保证。宪法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推进的根本规范是:凸显人民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有机统一,保障人民民主、法治和人权的有序推进。宪法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强基赋能的现实路径是:依法定原则修改和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依法完善执政党与民主党派协商机制,依法完善行政机关的合宪性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违宪审查制度是保证宪法得以有效实施,裁定并处罚违宪行为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在有关法律中对违宪审查提出的主体、违宪审查的基本程序等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加以完善:扩大违宪审查提出的主体范围;设立专门性的违宪审查机构;扩大违宪审查范围;完善违宪审查程序;等等。  相似文献   

13.
谭波  张增辉 《学习论坛》2023,(2):120-12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法治理论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宪法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都要依托宪法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宪法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的宪法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宏观层面的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观层面的宪法指导下法治体系的统一和微观层面的合宪性审查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宪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使人们对宪法的实际效力产生质疑。纵观西方的宪政史,宪法效力是和司法审查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政审查制度是实现宪法效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和平权作为第三代人权中的一项普遍性权利,得到了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的确认,和平权的属性、内容及与其他消极人权的竞合性决定了其具有可诉性。和平权从一项抽象的应然权利最终转化为现实权利,必然要通过法定化、宪法化的方式,违宪审查制度是保障和平权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从违宪审查的四种模式即立法机关审查模式、专门机关审查模式、司法机关审查模式及宪法法院审查模式来看,宪法法院模式更具有借鉴价值。在我国,由于司法独立性较差,司法权威不足及人权保障观念淡薄等缺陷存在,因此,建立宪法法院模式的违宪审查制度,对于我国民主、宪政、法治、人权事业发展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子林 《理论学刊》2006,(11):94-95
所谓宪政,是指由宪法性法律或宪法性惯例确定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相互关系、职责权限、活动规则,旨在保护公民权利,并由制度保证宪法得以实现的状态。宪政必然涉及到两种关系:(1)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关系;(2)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其中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宪政的主要矛盾。宪政主义意味着在政府和公民的关系中对政府进行法律限制,在被治者的权利与自由和政府的有效运作间谋求平衡。但是,宪政的主题必然在逻辑上涉及到合宪性审查的主题,这是违宪的司法救济手段,也是宪政的制度体…  相似文献   

17.
宪政体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庆奎 《新视野》2005,2(1):48-51
宪政一般是指以宪法和法律限制公权、保护私权的制度安排。宪政体制一般是指以宪法和法律来规范权力控制、权力分立、司法独立、保障人权的制度架构,它体现在立法、行政、司法与公民的制度安排及相互关系中,以及政党制度安排及党政关系中。宪法与宪政体制建设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在中国,正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代议制思想的指引,朝着宪政的方向努力。在中国进行宪政建设,首选目标是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按照宪政体制的要求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逐步实现宪政体制与人大制度的接轨。其基本方向是:理顺党的领导与人大权力的关系,培养宪法至上的观念和宪政意识,完善选举制度和实行竞选,以及保障公民权利、建设有限政府和实行司法审查等。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关于地方立法的讨论涉及一系列理论和实践课题,尤其是地方立法权普遍配置于设区的市之后,有关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正当性、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合宪性、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配置的合理性,以及设区的市地方立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技术化等问题,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寻求共识,共同面向地方立法权配置上的变化及其带来的诸多问题。基于地方立法权的权力属性和运行逻辑,基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基于宪法部门思维和宪法政治原理,基于宪法规范及其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充分论证地方治理与地方立法的关系,深化对地方立法权的合理性布局、地方立法权配置的合宪性、党领导立法的规范化、人大主导立法的有效性等问题的认识,科学阐释地方立法原则,完善和发展地方立法制度,实事求是地面向地方立法上"扩权收容"带来的实际问题,这无疑有助于更好地、完整地发挥地方立法权的应有效能。  相似文献   

19.
论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大监督机制的无效性,为了满足制约行政立法权、消除法治建设的“瓶颈”和履行WTO义务的需要,我国必须建立对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制度。克服司法审查与人大制度相抵触的思想障碍,赋予法院宪法解释权和真正实现司法独立,是健全司法审查机制的必要条件。我国司法审查模式应当主要借鉴大陆法系的经验,建立独立的违宪审查机构与普通法院的审查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只有通过司法化,宪法的效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宪法司法化的直接意图在于立宪权和司宪权的分立,限制、监督、抗衡和制约立法权和行政权,最终目的是有效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实际上只涉及宪法的适用性问题,该案实际上是以宪法私法化的途径达到了宪法司法化的目的.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和解释不具有直接的司法适用性,立法机关解释体制违背了"任何人不能作为自己问题的法官"这一原则,这已成为影响我国宪政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设立违宪审查制度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