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丧文化"是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被青年人所引领和追随的一种网络语言文化现象,其在内涵层面上是一种语言模因,一种青年亚文化和一种社交货币。"丧文化"的流行和营销等商业因素的介入是互为因果的,后者挖掘和放大了前者的商业价值,却也在实践操作中存有问题。未来只有在营销的内容和层次、主体和客体等方面进行调整,追求商业目标和审美导向的兼容,才能既实现商业价值,又促进网络语言的健康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2.
"丧文化"是一种活跃于青年世界的新型的亚文化,泛指以消极颓废、麻木冷漠的态度消解自身负面情绪的方式,因其符合当下青年的生活心态而受到青睐。他们通过瘫的姿势、捂脸的表情、怼的态度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精神生存状态。因此,针对这种社会问题和现象,我们要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丰富精神世界,帮助青年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3.
收发短信已成为时下青年群体中一种较为流行的文化现象。文章从手机短信息的特点、性能等角度分析了收发短信息热的原因。文章认为,应该重视收发短信热这一青年文化现象,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话"文化是"电子场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行为方式上的主动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中区倾向"的行为模式,"大话"文化只能以青年文化的面目出现.对于"大话"文化现象,不能轻易地以价值判断对其进行盖棺定论,它实际上是人们在"电子场景"下行为模式转变的一个信号而已.  相似文献   

5.
流行体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动态和青年的文化心态,它是青年语言秀的主要符号表征。从"流行体"这场青年语言秀的盛宴可以窥探出背后的青年意识,主要表现为:从青年在社会中生活的体验来看,以流行体为代表的语言秀反映出他们使用隐喻式表达的理性务实;从青年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看,以流行体为代表的语言秀是他们确立符号资本的身份识别;从青年的生存状态和诉求来看,以流行体为代表的语言秀是他们谋求话语权力的政治想象;从青年意识的发展态势来看,他们的群体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抖音短视频作为一种传媒文化,其在青年群体中的兴起经历了文化符号、文化意识、文化图景的嬗变。它既是当代青年表达心理诉求和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方式,更是青年个体在文化嬗变中的独特体验。青年群体使用抖音已然不是偶然的现象,青年"晒"抖音、"刷"抖音、"评"抖音的行为,既是青年亚文化的特殊表达,也是当代青年归属感困境和情感宣泄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应该运用辩证的思维恰当地评价青年抖音使用者的行为,通过加强青年群体主流价值观的倡导、青年抖音文化社区的引导和青年群体心理诉求的疏导来规范青年抖音使用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青年流行文化与价值观的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青年流行文化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青年满怀豪情壮志,期望投身祖国建设、实现社会理想,80年代中后期他们试图对权威进行颠覆和解构、积极寻求个性反叛的路径;90年代初期青年经历了迷惘混乱,怀旧成为他们追溯寄托梦想的手段,90年代中后期开始,消费主义逐渐盛行,青年追求更为个性自由的生活.新世纪以来,青年文化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势头,衍生出多层次多领域的亚文化群体.这一个文化群体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相似文献   

8.
[创意背景] 2006年11月末,作为宝钢青年文化月的开篇序曲,由15支参赛队同台竞技的"青年与文化"系列主题辩论赛拉开了帷幕.此次辩论赛主题定为"青年与文化",其中包含了"青年与文化塑造"、"青年与文化传承"、"青年与企业文化"三层递进的子题目,通过系列主题由浅入深、引人思考,从流行文化、经典文化、企业文化等层面依次解读文化在青年中的巨大影响力,并期待在思辨的同时,以良好的社会风尚、行为习惯、企业文化影响和引领宝钢青年,在雄辩中明理,在知理后行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伴随着青年晚婚现象和独居现象日益凸显,青年群体中出现渐渐引起社会关注的"空巢青年"群体。"空巢青年"核心的特点是单身和独居。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得出如下结果:"空巢青年"群体有着许多积极特征,追求更加独立自主的生活,带着勇气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但也不可忽视,他们面临心理上"空心"的孤独感、婚恋中"随缘"的无助感、资源"弱化"的漂泊感。因此,要从心理辅导、婚恋的引导、建立青年发展保障体系、提升社会资本多个层面来解决"空巢青年"发展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在街头,几个年轻人手举写着中文“拥抱”、“来自陌生人的关怀”、“拒绝冷漠”以及英文"FREE HUGS"的纸牌,主动与陌生人拥抱,倡导陌生人之间的关怀,传递温暖。这一活动由于契合了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及需求,回应了社会冷漠的现状,表现出了青年群体的亲社会行为,并由于其网络流行文化的特质推动了"抱抱团"现象的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和影视行业的发展,"玛丽苏"的文本类型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但现有文献缺乏对"玛丽苏"文化的深入研究。通过探索"玛丽苏"文化对青年女性群体的影响发现,"玛丽苏"文化通过作用于择偶标准与自我评价标准来影响青年群体的恋爱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玛丽苏"文化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大龄未婚女青年数量增多。此外,"玛丽苏"文化对青年群体的价值观会产生负面影响。基于受访者视角,针对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展开调研,建立了女性青年从接触"玛丽苏"开始到最后脱离"玛丽苏"或陷入单身怪圈的模型、提出了"玛丽苏"文化对已婚女性群体的慰藉作用、阐述了"玛丽苏"文化对青年女性价值观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日本流行语所反映的日本青年群体的偏差行为,不仅是相对于整个日本社会的思想、行为规范的偏差,而且是相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正统思想、行为的一种偏差。流行的是一种新奇或变异,而不是一种普遍的规则现象。所以从这一角度上说,不能把某一时期的流行语所反映的现象等同于特定时期整个日本青年的群像。  相似文献   

13.
"文化强国"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的文化创新认知与意识总体上是积极主动、理性客观的,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具有较为强烈的文化创新自觉和自信,对于青年文化创新的动力、途径等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信心。与此同时,不同青年群体之间在文化创新认知与意识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进一步激发青年文化创新的热情,提高青年文化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青年流行文化的产生是社会重大政治事件的延续反映,体现了现代进程的文化创新,是青年对西方大众文化的主动移入,也是社会非主流价值观的直接反映。通过流行文化,青年发现了自我,也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表态。  相似文献   

15.
跳丧舞与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歌舞样式。跳丧舞主要盛行于鄂西南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摆手舞主要流行于鄂西南、湘西北、渝东南交界的酉水流域土家族地区,故自古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跳丧舞与摆手舞分布地域不同,起源各异,参加人员、表演程式等更是各具特色,但二者实质为土家族文化在不同地域产生的分支,同源异流。  相似文献   

16.
"佛系青年"是90后青年群体的自嘲,生活观念看淡一切,生活方式不争不抢,生活原则得过且过,这些特征与佛教教义倡导的生活目的和生活方式是有本质区别的。"佛系青年"不信佛,但这一标签走红的原因有:自媒体为抢占市场而采取的策略;社会转型期的阶层固化;90后群体困惑寻找消解路径。青年本是朝气蓬勃、敢为人先、昂扬奋进的代名词,新时代更需要"佛系青年"成为多才多技的"斜杠青年"。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青年流行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21世纪以来,借助网络、电视等新兴媒体,青年流行文化表现出社会转型期独有的矛盾特征,主要有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青年对消费主义的追求及其解构、草根精神与精英文化的碰撞等多元交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屌丝”一词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改变的一种无力的心理状态。作为2012年度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屌丝”一词被当代青年争相认领,是认识当代青年心理状态和心理诉求的媒介。探究和把握“屌丝”现象的成因,是深入研究当代青年群体在流行文化中所反映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屌丝”的流行与过度泛化折射出青年传统观念的丧失、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对自身状况的自嘲等心态,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管理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日益普及,青年亚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90后"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聚集方式和交流方式,反映了"90后"青年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对"网络青年亚文化"做了概念界定,特指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的青年亚文化;从网络语言、网络行为、网络事件、网络人物四方面阐释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根据对四川省部分市州的"90后"青年群体(中学生群体、中职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的调研访谈结果,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在四川省"90后"青年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异同比较;剖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应当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团属网络平台,培植网络宣传队伍;加强青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构建青年自身正确的价值体系,理性引导网络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具有隐匿性、多样性和封闭性等特征的"00后"网络流行语,反映和折射出了这一青年群体的社会心理状态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解读该群体代表性网络流行语,深入剖析并概括出其背后所蕴含的"00后"八大社会心理特征:即焦虑心理、从众心理、网络消费心理、"泛娱乐化"心理,"显摆"心理、孤独心理、戏谑心理和成人化心理.从政府、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广大青年群体健康社会心理状态的对策措施:政府应为青年群体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障,学校应为青年群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社会应为青年群体良好心理品格的塑造营造和谐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