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6,(8)
正第一次见到陈明忠先生,就被他的"蹒跚"吸引。拖着被当年酷刑毁掉的膝盖,他走得吃力却坚定,身无所求、心无旁骛的坚定,这坚定从什么生命经验中来?得知要做回忆录,我就"自告奋勇"了。2011年6月至9月之间,我有时和吕正惠老师,有时和福裕大哥、博洲大哥一起,对陈先生还有他的太太冯守娥老师,做了19次访谈。吕老师  相似文献   

2.
张鸣跃 《传承》2008,(21):18-18
刘亚军,上中学时学习不咋样,只有一样很出奇:胆大。无论课内课外,只要他认准一件事,就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能干成。但平目他就像是个没睡醒的懒狮,叫不应提不起。政治课堂上,老师叫起打盹的他提问,他不会就反问:"你知道我将来干什么?你知道我一定能用上这门知识?你知道当我需要什么知识时就不能边干边学?"老师说:"我担心你将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3.
乔福永跟杨戈已经达成了默契。收破烂时遇到可疑的人,他拨杨戈的手机,响一声就挂断。杨戈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他这儿来。有一回,乔福永收了一副手铐,也赶快给杨戈交了。  相似文献   

4.
补考     
法官进修学院在职书记员进修正在考试,我监考。试题的量比较大,我担心大部分考题书记员在规定的120分钟内答不完。可是,不到60分钟就有人交了卷,交卷人竟是平常不用心学习的书记员李平平。他笑着把答卷往我面前一扔,悄声道:"张老师,手下留情。""你等等。"我以一目十行的速度浏览了一遍答卷:"小李,有几道题你怎么没答?""这些题我不认识它,它也不认识我。"说完,他又冲我一笑,扬长而去。评卷结果,他只得57分。这可怎办?我怎么向他父亲交代?对啦,找学院进修办主任去!主任一听比我更急,没顾得和我多说,就急急忙忙地来到我们评卷的办公室。我忙把李平平的考卷递给他。他看得很慢很仔细。"对不及格的卷子你们要格外慎重,这份卷子你们复评一下,标准不能……"  相似文献   

5.
正我和周竹琴素昧平生,只知道她是一个学校的语文老师。那学校是我家乡一所著名的中学,家乡的莘莘学子都以考上那所中学为荣。那个学校的语文老师除了她,我认识的还有几位。所谓桃李满天下,在与那所学校里生长过的桃李们偶尔相处时,我也总能感觉到他(她)们对自己老师特有的一种崇敬和热爱。"你们高考后就离开了,留下老师还在校园里。我常常会在傍晚或晚自习走到你们待过的高三教学楼前,那里一切依旧。"这是周竹琴在散文《你们走了以  相似文献   

6.
罗马假日 历久不衰,厌烦皇家生活的安妮公主访问罗马时私自出游,而与美国记者乔邂逅,乔串通摄影记者偷拍了许多公主的精彩镜头,准备作特别报道。不料在接触中他却与公主双双坠入情网。为保护公主形象,乔只能忍  相似文献   

7.
四叔     
正叔叔对我说,到他读书的时候,我家的家境开始跌落下来,他是在亲友的接济下才读了十年书。叔叔是省内一所大学的教授,应当说是知名教授。我第一次见到省作协副主席许行先生时,得知他在叔叔任教的那所大学当过校长,我说我四叔程希岚在那所学校中文系当老师。许行说:"你叔叔是古汉语方面的权威,在教材编写上有独特的建树。"叔叔病重时,我去医院服侍了几日,听来看望他的老师说:"程老师是我们学校最早带研究生的人;是最早开学术研讨会的人;是最  相似文献   

8.
赞张仲景     
张仲景又名张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生活在公元150至219年间,现河南省南阳市人。他在医学上的成就和实践经验博大精深,对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堪称医学工作者的楷模。一赞他勤学进取的精神张仲景小时候从史书中看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时,对扁鹊一望人的气色便知道人的疾病、能诊断人的生死很受震动,因此他对医学发生了兴趣,读了很多医书,决心学习医术。在张仲景的家乡,有一个叫张伯祖的老医生,医术精湛,张仲景就拜他做老师。张伯祖看到他专心勤学,刻苦钻研,就把自己的知识和医术全部传授给张仲景,张仲景又结合临床实践掌握了…  相似文献   

9.
<正>七年前,父亲得病住院。手术前,主管医生找家属签字,他们知道我是医生,干脆把签字的知情同意书交到我的手上。主治医生非常不好意思地说:"顾老师,您自己看吧,您是老师"。我理解他的好意,但是我对他说,"你是一个医生,不论对谁,你应当尽一个医生的义务。这是你的责任。你还是按照医院的程序和我交待病情吧,就当我是一个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家属。"  相似文献   

10.
我一生中最崇敬的沈嵩生老师离开我已经二百多天了,这二百多天里,他的影子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只要一闭眼,就觉得他那清癯的面容和那高雅亲切的微笑正在面前,可睁开时就倏忽不见,直到现在我甚至也不敢相信他真的走了。我甚至还在想象着,如果哪一天去小西天他家里仍然可以看到他的。我常常不解,按中国人的相术,沈老师应该长寿的,他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瘦高的身材,不是常有人说:“有  相似文献   

11.
<正>施中林,曾任兰坪图书馆馆长近20年,他一生从未当过教师,但在兰坪县,有不少人都尊称他为"老师"。在兰坪采访期间,这个不是老师的"老师",对记者讲述了他和兰坪图书馆、图书以及读者之间互为师友的故事。简易房中的图书馆1983年,施中林的人生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在那之前他就职于兰坪县箐花村供销社,而那年之后,他成为了兰坪文化系统中的一员。"我给《春城晚报》投稿,两年时间,一共发表了27  相似文献   

12.
前些日子去看一个在农村当教师的朋友,发现他憔悴了许多。聊天时,他讲述了前段时间他在学校的遭遇。一天检查功课时,发现一学生作业没有做,他就批评了这学生几句,没想到这位学生就不依不饶与他闹起来了,闹得整堂课没办法继续。为了不耽搁其他学生上课,他就找来值班校领导把这位学生请出去做工作了。这位学生在跟校领导出去后,竟然昏厥了。这一下老师的麻烦就不断了:学生家长到学校和教育局大闹,虽然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老师没有错,但学校为了息事宁人,最后要求老师到学生家里登门道歉,并在全班学生面前作检讨。说着这些事时,这位老师几乎流…  相似文献   

13.
究竟是为了什么 班上有个轻度自闭症孩子叫龙龙.他有个很奇怪的习惯,每次在学校见到老师时,他都会很有礼貌的问好,但只要你应答,他马上就会说出一番让人又惊又怒的话语.比如他每次遇上我时,都会主动向我问好,只要我一回复,他马上就会带着调侃的语气,坏笑着对我说,“孙老师是大坏蛋,你快滚吧!”之类的言语.碰到这种情况,一般我都会赶紧离开,只要他跟前没人了,他也就无“话”可说了.  相似文献   

14.
正很早就接触到"义工"这个词语,但真正让我从想法转化为行动的,是我的同事——常熟市中学吴彦彰老师的事迹。在百度输入"吴彦彰"可以搜索到这样一段信息:吴彦彰老师是一个在工作之余身体力行并致力于传播志愿精神的先行者。他注重师德修养,秉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参加并组织助老、助学、助残等公益活动。2009年成为捐献眼角膜志愿者,2010年被选拔为常熟市世博体验志愿者,他已为社会提供了1000  相似文献   

15.
《时代潮》2001,(12)
我长期分管彭真同志的住地和在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警卫工作。因此,与彭真同志接触较多,比较熟悉,特别是有机会亲耳聆听老人家的许多教诲。1991年3月,他听秘书说我要离休了,大概是怕我有什么想法,就让秘书通知我到他那里谈话。一见面,老人家就问我:"退下来后干什么?"我说:"干了这么多年警卫工作了,太累了,想好好休息一下了。"老人家一听就非常严肃地对我说:"老同志年龄到线,就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是我们党的规矩,也是自然法则。但是,作为共产党员是没有退休一说的。老同志退下  相似文献   

16.
我最喜欢把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条真理”。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听老师讲过毛泽东主席曾经给自己起了"子任,'的笔名,决心以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崇高责任和奋斗目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逃向苍天     
<正>刚刚翻阅完了雷颐老师的作品《逃向苍天——极端年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当我从雷颐老师手上拿过这本书,看到封面上的副标题时,一下子抓住了我。我对雷老师说,个体命运最吸引人,也最易引发共鸣和反思。在本书《自序》中,雷颐老师引用了海涅的一句话作为开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一块墓碑下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每一块墓碑下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3月10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乔晓阳、胡康生、张春生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修改宪法等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征求修宪意见的过程中,有人提出不少意见,例如"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等,请问宪法修正案为什么没有采纳这些意见?乔晓阳: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首先要强调它的稳定性。维护宪法的稳定,也是维护国家的稳定,因此许多国家都对修宪作出了严格的限制。我国宪法对修宪规定了特别程序。维护宪  相似文献   

19.
随着欢快的上课铃声,王老师带着他特有的幽默感来到了讲台。他神秘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们来当老师,我来当顾问。亲爱的小老师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吧!”小老师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四个一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这组最积极,刚一讨论就有不同的意见。这一课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我说这两者的联系问题讲了两个方面,一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你好!我是一名保安员,非常喜欢看《中国保安》杂志,因为它讲的都是我们保安员自己的事情,我能从中学到许多知识,在此祝杂志越办越好!此次写信,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希望咨询台能够给予解答。我有一个同事,他的性格一直比较随便,尤其是喜欢乱动别人的东西。有一次,我的CD机放在床上,把电源线锁在了柜子里,钥匙扔在床上,我就出门办事去了。过一会儿回来后,我发现那个同事用钥匙把我的柜子打开了,取出电源线正在放我的CD机,我当时非常气愤,说了他几句,他竟还说我小气。结果我们两个人闹得不欢而散。编辑老师,我想问一下:他这样做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