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侨园》2018,(12)
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路"的地理学概念,而且是文化和文明的概念。"丝绸之路"是整个欧亚大陆上的文化交流之路,是东方与西方各民族的相遇、相识、沟通与交流之路。丝绸之路上内容广泛的中外文化交流,首先而且主要的,是物质文化的交流。这是整个文化交流的最初的方面、基本的方面。在各民族的接触中,首先容  相似文献   

2.
<正>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高峰。也是各民族文化的大交流、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在盛唐文化的宏阔气象中,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承载着中西交流使命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也包括通往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通往朝鲜半岛、日本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都实现了空前的畅  相似文献   

3.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的文化沃土为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建国至今新疆题材电影在创作中以本地区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方式、风俗民情、文化观念及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来实现新疆题材电影的民族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劳动实践活动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发展,人们在社会历史中也不断通过精神文化活动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及其产物。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以科学的、文字的与艺术的语言符号为工具而进行的对象性的智力创造活动,它以提出新观念、新知识与新方法为目标。这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精神产品,是人的意识对人的世界进行概括与反映的结果。精神产品以反映物的尺度的科学认识与反映人的尺度的价值观念为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作为制度文化重要内容的民族职官制度文化 ,以其丰富的内容、多姿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职官制度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 ,其不仅对以后的中国职官制度 ,而且对历朝历代的民族职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很早就开辟了。早期人类的物质文化活动,各民族致力于与其他民族交流交往的努力,都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形成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还有周穆王西狩、波斯的"王家大道"和亚历山大东征等这样规模宏大的事业。因此,在汉代以前很久,丝绸之路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已经在东西方的交往中,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人们通常讲"丝绸之路"的开端,都是从汉代张骞通西域开始,他的"凿空"事业居功至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正式开通。  相似文献   

7.
张威  尹忠华 《侨园》2022,(7):24-27
<正>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高雅精致的艺术,可以深刻反映出民族的精神与心声:提到希腊人,就会想到他们的戏剧;提到意大利人,歌剧一定是他们的最爱;谈到俄罗斯,第一印象就是他们的芭蕾舞;谈到英国人,那一定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高雅精致的艺术已成为这些民族骄傲和自豪的源泉。戏曲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和自豪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有着丰富的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8.
刚刚在兰州落下帷幕的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是二年多来我国文艺创作、舞台艺术优秀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现,参演的剧(节)目,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与过去相比,都有进一步的深化和开拓.自1987年我国首次举办艺术节以来,这是继在昆明之后第二次在首都以外的城市举办具有世界影响的高规格、高水平、大规模的国家级艺术盛会.其目的在于通过集中展现近两年文艺工作者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借鉴和吸收外国优秀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交流与合作,振奋民族精神、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千万不要把“新农村”变为“洋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骥才 《民主》2006,(8):1-1
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时代,由于历史悠久,民族多样,文化板块众多,形成了缤纷灿烂、风情各异的民族民间文化,真可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广大农村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农村的文化包括各类民俗、民族语言、生活民居、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杂技和各种传统技艺等等,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量地流传于农村,它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是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情感之根。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既是那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特点和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反映一个民族的根本性格,是具有积极进步作用的全民族的主体意识和主导精神。在一个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中,民族精神是其中最核心、最精粹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决定着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3,(35)
音乐艺术交流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丰富沿海开放城市的文化生活,为城市文化生活注入新鲜的营养,而且更有利于向国内外扩大城市影响力。可以说,音乐艺术交流既是沿海开放城市文化建设的优势所在,又是沿海开放城市的重要文化使命。秦皇岛市音乐艺术交流的探索;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实施音乐艺术人才战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对外交流方针;弘扬本土音乐艺术形式;打造提升城市音乐艺术品牌。  相似文献   

12.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社会反映。反思传统文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儒、道、释”学说的有机结合,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底蕴。评判民族文化,目的在于创造、发展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一种特殊的节日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有了许多新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得偏僻边远,世代日出而作日人而息,不但物质生活贫困,而且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除了其历史和传说以及宗教信仰的意义,可以说是共同地域的共同体,邀约一起进行经济交流和共同娱乐的聚会日。  相似文献   

14.
任何文化形态的创造都不能够脱离民族根基,文化品牌的内涵也必然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自觉;有助于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要发挥民族文化品牌建设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影响作用,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和强化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建设;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着力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丰富和强化民族文化品牌的精神内涵;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我国民族文化品牌的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让品牌的力量能够更广泛地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精神遗产。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科学理性地定位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创新教育形式,使其彰显现代价值,能够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关于韩国民族精神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国在民族精神培养方面突出的特色是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形成全社会协力培养民族精神的教育体系;多元文化和谐共生,各宗教共同为培养韩国民族精神服务;建立长期、稳定和社会化民族精神培养体系。这一体系对于培养民族精神起到了根本的保证作用,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羁縻制与少数民族政治行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创造璀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制度文化。羁縻制就是这种制度文化中的一个亮点。羁縻制不仅是千百年来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也是实现制度认同和社会整合的传统民族政策。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羁縻制的产生构成了皇权统治下少数民族政治行政制度的二元结构;羁縻制是少数民族传统政治行政制度多元结构的历史产物;羁縻制走向衰亡和实现新旧体制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6)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内导入新课、内容讲授、课后巩固等各环节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可以开辟思想政治课第二课堂,利用其他课程、专题讲座、大众传媒、校园文化、节日习俗等校园内外的生活实践,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意在“艺术搭台、经贸唱戏”的首届云南民族艺术节近日落下帷幕。它融文化艺术、经济贸易、旅游观光为一体,成功地向国内外宾客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饶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潮,以前所未有的强劲力冲击着政治、文化、道德、观念等固有模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格局、内容和方法已无法适应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据调查,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对思想工作普遍存在五盼:盼常,希望常抓;盼实,希望务实求真;盼活,希望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盼新,希望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盼齐,希望社会、企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满足这“五盼”,现在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扩大视野,通过文化建设来调整、充实、更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创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目前,一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因其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缺乏文化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