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正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唐凤雁的人生格言是:我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因而我一直不停地走在上坡路上……在抚顺市的书画界,提起唐凤雁的名字可谓大名鼎鼎。她的书画作品究竟参加过多少次比赛和展览无人能说清楚,她所获得的各种奖项连她本人也数不清。的确,这是一位多才多艺、充满阳光的老人。随着记者的采访,一个强烈的感受呼之欲出:她是一个一般人无法与之相比的"神奇"老人,她的退休生活简直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  相似文献   

2.
刁宏斌 《民主》2005,(3):32-33
早就听说民进和教育的渊源,早就看到许多优秀的同行是民进会员,终于,我也成为他们中光荣的一员。还是在一年前的冬天,家里来了一位我曾资助过的蓝田山区的山村女孩,她就读的大学就要放寒假,她问我:“老师!您是民进会员吧?”还未等我回答,她兴奋地介绍:“你们民进  相似文献   

3.
我退休了     
今年6月,我告别了从事30多年的政工岗位,退休了。当我拿着两大包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回到家时,儿子奇怪了:“爸爸,还以为您拿回什么好东西,原来都是些旧报纸旧杂志呀!”我说:“你仔细看看,这两百来份报纸杂志里都有你爸爸的文章哩。”老伴也在一旁说:“这可是你爸爸的宝贝疙瘩,不退休还舍不得拿回来呢。”是呀,这些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记叙着我在政工岗位上走过的路,每个字都凝结着我的心血。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这几十年来我在广大职工心里留下了什么,我只能从他们熟悉的笑脸和亲朋的‘搞师傅”、“高老师”、…  相似文献   

4.
您看我像球迷吗?不像吧?甭说您,连我自个儿都说不像。打记事儿起,我就只知道看别人走路,我动动地儿都得让人背。我的病治了好多年都不管用,因为这,我没上过学,只在家自学了小学五年级的课程。 也是有缘儿,在电视上我最爱看的节目就是足球比赛,这个世界上我最崇拜的人,就是马拉多纳。85年爸给我买了轮椅后,我第一次自个儿摇车去工体看少年柯达杯足  相似文献   

5.
孙大光 《侨园》2022,(9):29-31
<正>正如一首诗所写:我的老师,我会用歌声祝福您,我会用低吟思念您,道一声珍重,我会永远记着您……近日,记者看到两个短视频,一个是辽宁大学原校长、80岁时(去年88岁时去世)的冯玉忠,给远在美国纽约的老师欧阳筏苏教授拍摄的问候祝福视频。冯校长在视频里对老师情真意切地说道:十几年没见了,真诚祝福您这位著名教育家、作为辽宁大学建校元老,并曾经开启《少儿家庭英语》讲座,风靡全国的老教授身体健康;另一个视频是辽宁大学原副校长刘志超先生为老师欧阳筏苏制作的两本摄影集,并为老师送上无尽思念和祝福……  相似文献   

6.
你问我怎么干上这一行的?高中毕业那会儿,管分配的老师说:你们赶的时候实在不好,3年不分配,得跟家呆着,我帮你找份临时工吧!临时工没干几天,又被叫到学校开会,说北京市卫校招生。当时对卫校一点也不了解,就想,没戏了,护士都是女的呵。后来说也要男的。我说那男的当护士叫什么事呵。老师劝我:男的当不长护士,表现好了就转成大夫。我想也对,于是进了安定医院卫校。中学时代和一个女孩子很要好。后来她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我也想考电大中文系,可当时的院长硬是不同意。我在卫校住校,常和那女孩子通信。有一天她跟我说,以后再写信,信封上不要署学校名了,因为班里的同学一见信,就说安定医院是看疯子的。她又劝我改变环境。我有什么办法呢?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路子,所以挺苦恼。卫校毕业后,我去她家,从她父母的态度上,我感觉到不象从前那么热情了。人在那阵儿好象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7.
难忘师生情     
<正>时光如流,岁月不居。不知不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已陪伴我一起走过15个年头。回顾我订阅这份杂志的这些年,可以说,她是我补充知识、坚定理想信念的好老师。认识这份杂志,是在2007年。在一次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一位介绍经验的同志向大家推荐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称赞她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老师”。本着向优秀代表学习和对“老师”的钦慕之情,我马上订阅了《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从此与这份杂志朝夕相伴。写作困顿时,我会翻看杂志找找灵感;工作闲暇时,我会翻出杂志细细品味,探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事业迷茫时,我会通过学习杂志里的有关文章,坚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可以说在成长最快的那两年,杂志成了我真正的老师,她与我形影不离,我也从中获益匪浅,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8.
阿兰 《侨园》2013,(1):26-27
"游走的房子"71岁的朱迪居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卡弗,每天早晨,她要收拾行装驾车到波士顿。她说:"车程大概1小时40分钟,每次我抵达当地,都会感到十分疲惫。回家的时候,我也累极了。"朱迪每天来回驾驶是有原因的,只要房租不断攀升,她必须继续工作。她说:"我不能退休,我要保留我的房屋,我花上所有心血在这所房子,我不想失去它。"实际上,朱迪的房屋,跟近300万的美国人一样,是一间流动的汽车房,做为露营族,她租用停泊的公园土地。如果停泊区的业主反对,朱迪就要移动到别处。随着战后婴儿潮进入了50岁,更多人开始对休闲旅行生活感兴趣,但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17.9%。近些年退休或正考虑退休的农民工,大约是5000万人的群体。其中不少是改革开放初期进城务工、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第一代农民工"。在深圳一家五金厂打工的李秀梅是其中一员,她代表了"第一代农民工"的退休尴尬。她从1996年到深圳工作,2004年起工厂给她买了"当年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养老保险,如今已缴12  相似文献   

10.
拖欠     
方英文 《各界》2011,(7):51-51
狄马来信,说有一件好事。果然几分钟后,一女声音甜美地来电道:“狄马教师向我推荐了方老师,所以我向您约稿。”细说了稿子要求、字数、交往时间,挂了电话。稍后,甜美的女发来短信,告知信箱,以便我完稿后发她。同时通报她的供职机构。  相似文献   

11.
题目是由一件小事引发的。前不久,女儿英语口试,为此,她和一位同学做了精心的准备:编了很长一段对话,尽可能把学过的句型和单词编进去,并反复演练了许多遍。考试的结果,老师给了个“Very Good”,满分。但女儿回到家来,却耷拉着脑袋,一脸不高兴。我问为什么,她说,老师打分太宽,许多忘词的、发音不准的、语法不地道的同学也得了满分。“这么容易就得满分,以后我也不那么‘犯傻’了……”  相似文献   

12.
初识张燕老师,是在一次民进支部的活动中,我同她一见如故,谈话十分投机。她给我的印象是谦虚、朴实、真诚、热情。她那不屈不挠、顽强拚搏的人生经历深深地震撼着我,她对生活始终如一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她对事业永无止境的追求深深地激励着我。教学有方启迪人生张燕老师讲授的艺术学课在东南大学师生中是小有名气的。张燕老师精辟的分析、独特的见解、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幽默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语调像磁石般,牢牢地吸引着整个教室聆听她讲课的学生。学生们说:“听张燕老师讲课,有一种如醉如痴、热血沸腾的感觉”、“那抑扬顿挫、充满情感的声音,时时牵动  相似文献   

13.
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讲了他最近的一段感受。中秋节回家的时候,他去亲切地问候母亲,但母亲却说了一句令他非常惊讶的话:“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安退休。”“妈,我才30多岁呀,怎么就说退休?”老太太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犯了事,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  相似文献   

14.
<正>一次,钱理群参加一档名人访谈节目。在节目的互动环节,一名坐在最后一排的青年学生站起来提问:"老师,我在最后一排,您在第一排,我什么时候能和您一样?""在我眼里,现在的你才是在第一排。你有无数条路可以走到我  相似文献   

15.
我离休已经8年了。谈到退休,整天忙惯了的人突然改成呆在家里,当然很不习惯,很不是个滋味。这种心情,怕是每一位离退休老同志都  相似文献   

16.
明强  肇星 《瞭望》1990,(49)
采访第11届亚运会的外国和香港、澳门、台湾记者近2500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新闻机构。这么多记者云集北京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为了接待好这些记者,亚运会组委会共为他们选派了131名联络员。 “您好!我是您的联络员,我将协助您在北京的采访工作,您如遇到困难请向我提出。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电话号码。”真诚的微笑和淳朴的话语使记者一到北京便感到就象回到家里一样。一位来自  相似文献   

17.
施海燕 《民主》2024,(1):44-46
<正>有幸借机关开明论坛的平台,目睹久仰大名的叶小沫老师的风采,聆听她讲述民进前辈——爷爷叶圣陶的家风,受益良多。叶圣陶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主席,民进会内尊称“大叶老”,长子叶至善担任过民进中央副主席,会内尊称“小叶老”。叶小沫老师和他们在大家庭里共同生活了40多年,耳濡目染爷爷和父亲的为人处世风格,深受教益,亦深得传承。“很多人说叶圣陶是个伟大的人,要记下来他说的话、做的事,但他就是我爷爷啊,谁家都有的爷爷,很普通”,叶小沫老师坦言道,自己直到退休后才开始学习、了解、研究自己的爷爷,看爷爷写的书,也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自己的爷爷深受那么多人的爱戴,而他,的确是一个平凡却伟大的人。  相似文献   

18.
娄岩 《侨园》2013,(5):35-35
<正>秋雨喋喋梦入尘,风经暖阁拭新痕,相望同天不同月,寄梦浮云欲断魂。有时寂寞和孤独会像可怕的病毒一样,使人意志薄弱,人性倒错。在北美我就遇到过一个来自北医,正在大学里读硕士的自费女生。交谈中,她说了一句让我感到非常震惊的话:有时我真觉得妓女都比我活得快乐。我问她为何如此消极,她略微迟疑了一下便给我讲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她来加拿大读硕士一年多,男朋友却在美国微软工作。她想去美国和男友团聚,但由于还没有结婚,又没有合法身份所以一直未能如愿。长期以来,他们只能天涯相隔,在电脑和电话上维持着岌岌可危的感情。他们常常因为时间上的冲突,或阴差阳错,而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约定。由此产生的误会和矛盾,发酵后变成一种可怕的毒药,无声无息地侵蚀着他们的爱情。原本美丽无比的二人世界里,已不再是晴盔万里,相反经常会阴云密布,雷雨交加。  相似文献   

19.
柳萌 《民主》2011,(7):50-50
一位朋友的女儿,有次跟我聊天儿.不知怎么说到茶叶了,她不无感慨地说:“我老爸在位那会儿,别人送的茶叶,每年都喝不完;这会儿他退休了,就很少有人送了,有时还得自己买。”这位朋友原来是位编辑,在一家大报编文艺副刊.对于某些作者来说,他掌握的这块地盘,可就非同小可了。  相似文献   

20.
这样的奉献     
英国的一位老太太,她有三个儿子,老大决定当一名志愿者教师,到非洲去办学校,不幸被土著给杀了,老太太非常伤心。二儿子对她说:“妈妈,大哥死了我很难过,但非洲那些人好可怜,他们没有文化,您让我再去哥哥原先办学的地方,替他完成未完成的教育使命,好吗?”老太太点点头答应了。不久,传回了坏消息,二儿子也殉职了!同样的要求被三儿子提了出来。但过没几年,老三也死在土著的手上。三儿子的遗体运回了英国,就在追思礼拜上,老太太脱稿说了一句话:“我好后悔!”全场的人似乎也都可以体谅她的难过与不舍,岂料,她接着说:“我为什么没有第四个儿子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