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在很多年前就注意到曾恕一先生,还写过有关他指画艺术的文章。那时并不认识曾老,他看了我的文章,来北京举办画展时辗转找到我。从此与曾老包括他的女儿,也是指画家的曾京兰女士相交,曾为父女二人的画集分别写过序言,对曾老的指画艺术和他的生平有了更多的了解。当代中国指画大家一北一南,当推潘天寿与曾恕一。潘天寿的绘画大气磅礴,以笔画为主,指画为辅,以北派风格见长。曾恕一则以指画为主,笔画为辅,终身研  相似文献   

2.
文化安全视域下陕北民间艺术的教育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营  吕青 《学理论》2013,(18):200-201
陕北民间艺术承载陕北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保有我们民族的文化特性,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泉和文化艺术的"根",关系到我国文化安全。当下陕北民间艺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何有效地保护、传承民间艺术成为当务之急。教育传承是陕北民间艺术保护的最佳形式之一,是对文化安全的维护。  相似文献   

3.
1987年10月,呼和浩特市歌舞团的歌舞剧《塞上昭君》,以其古朴粗犷的民族艺术形式,在首都舞台上,赢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中共十三大代表的热烈掌声。 1988年7月,在伊斯坦布尔的露天剧场,世界各地参加民间艺术节的文艺团体和数万名观众翘首等待。凌晨4时,艺术节评委会终于公布了参加艺术比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6)
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发展过程可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民族文化传统与习俗的造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因对传统民间艺术文化认识缺失、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以及现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等因素,使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有日渐衰退的迹象。以延安和榆林为例,提出对陕北民间艺术文化发展的对策:进一步改革陕北民间艺术管理体制,建立一套保护、传承的有效机制;将陕北民间艺术渗透到日常教育工作中、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培养后备人才;走产业化发展之路,促进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是民间艺术的应有追求,但在文化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撞击下,造成了民间艺术文化自觉的当下缺失,文化价值遭受认同危机,文化生态遭消解危机,技艺传承遭断流危机,民间艺术要走出危机必须在文化自觉中寻找突破。本文以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和硇州岛民间艺术为例,以文化自觉为分析视角,来探讨当下民间艺术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6.
陆晨琛 《学理论》2012,(23):173-174
聊城八角鼓是流传在聊城、临清地区的颇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经过对聊城八角鼓发展过程以及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聊城八角鼓面临着观众日趋老龄化、地方特色削弱、时代性缺失、后继无人等诸多问题,虽然国家有保护,但是受众人群没有定位,或者说是已经失去。聊城八角鼓是聊城地区民族民间艺术的代表,是研究运河文化的活的资料,我们必须加强对聊城八角鼓的保护与研究,使得聊城八角鼓的音乐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在21世纪进一步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7.
洛阳素有“九朝古部”之称,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宫廷艺术、宗教艺术、民间艺术等历史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一九六四年洛阳市工艺美术公司正式建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公司自建立以来,在恢复继承古都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民歌的艺术形式在发展中主要形成了民歌电视选秀与地方旅游剧目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充分体现了文化工业时代商业价值的特征。要推进民歌艺术健康发展,必须在其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全面发挥民歌在文化传播中的正能量,通过民歌艺术形式的再创新,体现出优秀传统音乐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据此,要注重"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再平衡,抗衡过度商业化导致民歌文化媚俗化,运用民歌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协调统一,这是当前促进民歌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形式,徐水县狮子舞以史端乡北北里村狮子舞为代表,在中国民间艺术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北北里舞狮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便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0,(1)
1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春节文化活动启动2009年春节,国务院侨办首推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春节文化活动,组派四个艺术团和四个民间艺术小组,分赴北美、南美、西欧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以极具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文化艺术节目,丰富了当地华侨华人的春节文化活动,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使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春节文化活动在开局之年即打响品牌。  相似文献   

11.
安迪·沃霍尔的艺术理念对中国当代艺术具有一定影响。他的理念和言论都在当代中国社会得到证实,具体表现在艺术形式大众化、艺术市场商业化、艺术作品复制化、艺术表达自由化四个方面。安迪·沃霍尔独到的眼光和前卫的理念对中国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来源于英文缩写POP,又译为"通俗艺术"或"流行艺术"。是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最为风行、传播最广、影响也最为深远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崔晓峥 《学理论》2013,(14):297-298
"对比"代表着中国美学的一种古典也是经典的审美取向。同时,在艺术领域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体现事物的矛盾,以冲突的方式将事物本质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加强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在舞蹈的编创当中,"对比"更是一种重要的编创技法和处理形式。而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舞蹈、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也都有其共通之处,并相互借鉴。中国传统美学意识深深地影响着它们,我们应该遵循并加以拓展,以期更加壮大我们的舞蹈事业。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92,(35)
金秋时节,正沉浸在庆贺中国奥运健儿凯旋的欢乐之中的北京,又迎来了国际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会。8月14日,在首都体育馆,100名山西侯马市秦村农民演奏的激越、欢快的晋国鼓乐,揭开了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帷幕。当万里委员长宣布艺术节隆重开幕时,全场欢声雷动。 两年一次的国际民间艺术节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  相似文献   

15.
波普艺术     
《党政论坛》2008,(12):22-23
波普艺术来源于英文缩写POP,又译为“通俗艺术”或“流行艺术”。是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最为风行、传播最广、影响也最为深远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剪纸,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来为中外人士所喜爱。《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辉煌巨著,早已享誉世界,家喻户晓。用民间的剪纸艺术表现红楼梦的内容,以前也有一些作品,但这些剪纸作品,大都是小型的、几个人的单景作品,在一幅画面中表现红楼梦众人物多场景的巨幅作品尚属少见。而现在李宝凤凭着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女性的细腻灵巧做到了。1999年8月16日“李宝凤《红楼梦》剪纸艺术展”在北京大观园隆重举行。我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17.
江汉英 《学理论》2013,(21):293-294
广西的民俗艺术种类繁多,如壮族民歌、壮剧、壮锦、侗族农民画、刺绣、织染、北海贝雕、东兴石雕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特征,承载着广西地区民族独特的历史。民俗艺术就其现实教育功能而言,是理解民族审美理想和民众情趣喜好的具象引导,是把握地方艺术特色的重要依据。利用本地资源加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发挥地方艺术教育资源优势,以地方和民间艺术教育为切入点,在现有的条件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对广西民俗艺术传承教育课程研究也是对大学艺术设计课堂知识外延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王丙珍 《学理论》2011,(19):58-59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学认识价值、艺术价值、道德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和谐价值等,其中,审美价值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价值得以发挥的基础,又是实现这些价值的最终目的。本文以后殖民理论为根基,通过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从艺术生产模式、语言使用和情节人物处理、人生真谛与生活之美、地域民俗风情等四个方面论述赫哲族"伊玛堪"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天津杨柳青年画诞生于中国明代崇祯年间,这项民间传统技艺继承与吸收了多个朝代的传统艺术形式,带有相当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是百年来历史文化与发展的缩影。清代末期,由于社会动荡、经济衰退等因素,杨柳青年画的制作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缩水,它的画风更加粗犷,色彩更加艳丽,市场也从面向城市人群进而转向了农村地区。但是到了民国初年,由于政府推行社会“改良”,大量的西方艺术和工艺涌入,杨柳青年画受到大范围冲击,表面上热闹非凡,可整体上却已经名存实亡,严重时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境地。目前,天津杨柳青年画这项技艺正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以致今日的天津杨柳青年画技艺不得不面临一个沉重的话题:怎样才能在当代社会中通过合理的传承与保护方式,让历经多年文明的年画技艺在新的时代中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20.
汤素兰 《民主》2023,(1):61-63
<正>绘本是一种多媒体儿童文学,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文学样式。随着当代作家艺术家对绘本艺术的开掘创新,绘本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拓展新的空间和可能。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绘本的形式来表现,并将其介绍给青少年,尤其是低龄少年儿童和他们的父母,不管是对绘本的创新发展,还是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