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蹲点地点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懂甲村从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政府往懂甲村方向的盘山公路,开车大约走18公里后,进入一个三面环山、形似"簸箕"的山坳里,路就到了尽头。兰金照原来的家就在那个"簸箕"底里。那是懂甲村甲灶二屯,从出生起,兰金照就住在一间用木板、竹壁和茅草搭盖的简陋房子里。房子依山顺坡而建,冬不遮寒凉,夏不防蚊虫,遇到暴风骤雨人就心惊神乱。  相似文献   

2.
正"贷款已经放下来啦!"9月20日,当接到住房公积金贷款到账短信息的那一刻,黄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立即向先生"报喜"。半年前,黄菲从钦州调到南宁工作,一直租住在单位附近的民房。因为租住的房子太小,每当丈夫和小孩来"探亲"时,丈夫睡地板、厕所更"繁忙",这个"家"显得拥挤不堪。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我们要掌握我国互  相似文献   

4.
韦文孟 《当代广西》2011,(20):41-41
走进了田东县印茶镇巴麻村麻振辉的竹鼠养殖场,这是一座面积约120平方米的砖头房子。室内林立着一个个用砖头砌就的鼠池,有大有小,错落有致,就像一张方格纸。 顺着麻振辉的电筒光线往鼠池一瞧,毛茸茸、胖乎乎的竹鼠站立起来,憨态可掬,并"叽叽"地叫。笔者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正>乡情是什么?是离家47年后重新踏上故土的那一刻心安,是寻着记忆能一下找到回家的路,是将祖祖辈辈的姓氏、来源整理出来,寻找飘散在各地的亲人……从台湾回来的蓝孝惠老人,用他的经历书写着"乡情",用他的心血践行着"寻根"。月是故乡明那是一栋非常特别的石头楼,花岗岩外墙、欧式红色尖顶,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今年82岁的蓝孝惠就住在位于青岛市崂  相似文献   

6.
陆晓娅 《中国减灾》2012,(2X):24-24
<正>我的朋友李四有个癖好,喜欢没事开上车到处看房,从公寓到别墅,有名有姓的楼盘他差不多都看过。其实他已经买了房,眼下也没闲钱重新置业,看房就是过眼瘾。有眼瘾可过,说明社会进步了。过去单位分的房子,模样都相差不远。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子还越盖越丑,上世纪5 0年代的房子还看得过去,到了70-80年代,就有些惨不忍睹——正应了阿兰·德波顿的那句话:"建筑师不能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正可以映射出我们在自己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亦无力寻到幸福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刘俊  刘宽 《民主与法制》2011,(12):67-68
尽善尽美的服务 一般来说,要客享受到的照料从他订机票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8.
<正>春雨绵绵的4月里,铜梁县蒲吕镇新联村村民黄坤海带着智障妻子搬进了镇里为他修建的"安居房"里。尽管房子不大、装修简单,但老黄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心和满足:房子牢固敞亮,有厨房有卧室有堂屋,和他原来住的那个摇摇欲坠的破烂窝棚相比,这房子简直就是"豪宅"。更重要的是,房子产权是真正属于他和妻子的,这是黄坤海活到50多岁的第一栋房产。"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那些为我们捐款的恩人们!"自从迁进新居,这句话就成了黄坤海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9.
何军是浙江省人大代表,也是连任三届的杭州市人大代表。自当选人大代表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停地用行动兑现着自己"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承诺。在这次突如其来的抗疫战斗中,许多地方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7,(4)
<正>对于自住型需求的购房者来说,2017年还是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过去的2016年,房地产市场话题不断,从年初的降首付、降契税到年末各地限购政策的频繁出台,房价亦再次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而随着2016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后,2017年的房地产市场又该何去何从?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在日本的外国人来说,"连带保证人制度"也是一个需要克服的巨大障碍,因为外国人在日本是基本上没有亲戚的,而日本人又特别害怕成为连带保证人,所以,外国人只能求助于所在的学校或所属公司,才能通过正常途径租到房子。如此一来,很多时候,大部分的外国人只有通过合租或转租等不那么合法的手段租住到房子。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不失为租客避免"黑中介"盘剥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着火了     
李依阳 《中国减灾》2013,(5X):57-57
<正>"呜……呜……"窗外传来了一阵消防车刺耳、急迫的鸣笛声,我赶紧趴在窗边一看,呀!不得了了,3 3 0国道旁边的一栋房子着火了,只见滚滚的浓烟从房子里冲出来,浓烟之中还不时窜出明亮的火苗。看到这一切,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向外发出"警报":"不好了,那边有房子着火了!"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浓烟中闪现出了一条白色的倒流的"瀑布",这条"瀑布"直冲浓烟的中心,与黑漆漆的浓烟翻滚在了一起,好似两条在搏斗的白龙和黑龙。这时,又有两条"白龙"加入了战斗。三条"白龙"直攻"黑龙"的源头。"黑龙"的气势逐  相似文献   

13.
张磊 《中国减灾》2012,(2X):21-23
<正>近来房子的安全性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不少开发商在销售时不约而同地打起了"放心房"、"抗震房"的牌子。然而,仅仅是承诺抗震,就能保证房子是安全的吗?建筑设计不到位、施工质量不好、室内装修不合理、使用不合理等等都会对房子造成损害,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房屋购买篇房屋抗震受关注日本地震后,所购买的房屋是否具备良好的抗震性,再次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太原市多家楼盘售楼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很多购  相似文献   

14.
<正>从1995年起,她一直站在反腐败斗争的最前沿。23年来,她审查了一起起违纪案件,用铮铮铁骨谱写了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赞歌——她,就是苍梧县纪委副书记李世群。从走上纪检监察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李世群就明白:执纪者必须严格遵循党章,维护党章,不徇私情,敢于碰硬,敢于担当。曾经,在审查苍梧县渔政站人员骗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4,(9):52-52
<正>中国社会讨论了多年的"以房养老"近日出炉:从7月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作为四大试点城市,将推行"以房养老"商业保险。以房养老,即"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老人把房子产权抵押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估价,定期支付给老人一笔养老钱,直至老人过世,房子则通过与老人亲属协商进行处置,获得相应收益。这样的养老模式,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中国的养老困局?恐怕不能过于乐观。从国际经验看,"以房养老"在欧美国家以及日本较为成熟,但尚属小众产品,仅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选择。南京、上海等地一些金融机构,几年前也曾自发摸索,但均因效果不理想而停滞。从老人层面看,房子是大宗资产,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房奴"考虑的主要是房子"升值"的问题。但对于只买了一套房子的人而言,房子升不升值意义是不大的,因为升值后的房子在你把它卖掉之前等于没有升值。"房奴"一般都是只有一套房子,房子涨价跟他有什么关系呢?因此,"房奴"不仅享受不到房子"升值"带来的实惠,还会产生潜在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新华文摘     
<正>农村建设用地应自由入市的建议,并非真替农民着想,而是有人想在农村有第二套房。不是农民把家乡的房子卖掉,进城就可以当城里人,"那一定是上了大当,一个农民一个家庭真正挪到城里,没有三四代做不到。"——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3月13日就城镇化问题发表意见"当人大代表不能浏览观光啊,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想当人大代表的时候是什么劲头啊!不能当上了就不负  相似文献   

18.
正格局是什么同样是搬砖,一个人觉得自己在砌一堵墙,另一个人觉得自己在盖一所房子;还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在建造一座新的城市。20年后,认为自己在盖房子的,也许会成为工程师;认为自己在建设新城市的,也许会成为开发商;然而,一直认为自己仅仅在砌墙的,他一定还在砌墙。格局小的人,做一件事情往往只看眼前利益。比如,今天老板不在,就偷偷提前下班。  相似文献   

19.
论生命     
生命就是一个从始到终的过程,每个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秒一秒……慢慢走向终点。生命只有一次,一遭失去就永不再有。——“百川东入海,何时复西归?”  相似文献   

20.
一个率先致富的青年农民这是发生在京九路旁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在没修京九铁路以前,在这个小山村里,有两个青年农民一同开山。一个把石头砸成石子运到路边,卖给建房子的人。另一个直接把石块运到码头,卖给杭州的花鸟商人,因为这儿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他认为卖重量不如卖造形;3年后,他成为本村第一个盖起瓦房的人。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这儿的人乘上火车后,可以北到北京,南抵九龙。小村对外开放,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还是那个卖给杭州花鸟商人石头的青年农民,在他承包的责任田的地头砌了一垛3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垛墙面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