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强调通过增强服务对象个体及其生活社区的资产能力来实现服务对象以及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式被广泛用于国际发展援助项目中。在本研究案例中,工作人员将"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用于农村灾后社会工作,通过参与式社区需求评估、社区自组织培育、社区可持续产业打造、社区互助文化构建和妇女赋权等方式探索农村地区社会工作创新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服务对象家庭资产和社会资本得到增强;社区的环境资产得到保护,政治资产和文化资产得以构建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程的不断推进,社区营造作为一种社区治理模式逐步走进大众视野。本文通过社会互构论的理论视角,结合中国社区营造的既有经验,基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小林村的社区营造项目本土化实践,分析了社会工作在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可为之处,提出社会工作者要从构建共同在场的关系和情感入手,以本土文化培育为主要工作内容,并结合所在村居实际,探索特色的多元治理方式,不断推动社区资源的活化和社区共同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根据社会工作既有理论体系与学科发展现实情况,理论社会工作学能够彰显社会工作学科化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理论社会工作学以价值起点和情境基础重新定义社会工作人性观和困境观,进而构建生活化助人的实践逻辑。从回归生活的目标设定、生活意义的场境适应、成长为本的策略选择、系统互动的介入路径等方面,支持和协助服务对象度过暂时的生活危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理论社会工作学澄清了社会工作的社会性、福利性、治理性、发展性等专业特质;并在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厘清专业定位。  相似文献   

4.
高萌 《中国民政》2023,(5):56-57
<正>社区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发挥社会工作者作用的主阵地。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对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十四五”时期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议。进一步推动社区社会工作融合性发展经过民政等部门有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发展逐渐成熟,专业化社工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工作嵌入社区治理获得了结构性发展空间,并在不断探索中体现出协同性特征。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是从嵌入逐步走向融合性发展。在社区社会工作融合性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正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生活的共同体。危机爆发时,社区是应对危机的重要防线,只有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才能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2020年4月8日,"九省通衢"的武汉历经76天的"封城"之后重新敞开了大门。值此武汉解封一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就风险社会中如何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这一问题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文军教授。  相似文献   

6.
钱坤 《长白学刊》2021,(3):137-142
空间是理解城市诸问题的核心,近年来城市治理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空间转向"愈加明显。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城市逐渐进入从外延式扩张转向以城市更新和精细化管理为代表的"内涵式治理"新阶段。社区营造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逐渐兴起,并成为创新社区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社区营造事实上是以居民需求为核心的生活逻辑主导,通过社区公共空间再造、公共交往再造、居民参与方式再造、社区治理模式再造等实现整个社区再造的一种新型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所体现的治理逻辑在于,通过社区空间的重构,破解以空间为基底而衍生的众多社区治理问题,实现社区的再造以及社区共同体精神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7.
当前,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监控型"矫正模式相比,汲取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矫正模式甚为缺乏。作为社会工作三大经典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中的作用值得探索。对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活动的开展应当以社区服刑人员动态呈现的需求为焦点,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特点设计相应的小组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小组中注入接纳、经验的一般性、情绪宣泄、利他主义、社会化技巧的学习和赋能等治疗元素,通过消解认知障碍、情绪管理学习等间接治疗化解社区服刑人员的负面情绪,推动其自我认知的重新建构,进而提升社区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8.
姚志文 《今日浙江》2008,(21):38-39
社会工作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城市治理与和谐发-展需要一大批社会工作人才。宁波“81890”求助服务中心既是便民利民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更是城市治理与和谐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集聚的有效载体。“81890”的实践探索,为创新城市治理与和谐发展所需的社会工作人才开发模式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和全省"四社联动"示范区为抓手,扎实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社区志愿者多元参与、有效互动的"四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促进各方同心聚力、同向行动、同向发力,各项工作取得较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与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给中国的社区治理提出了"结构性"的挑战,呼唤我国社区治理走向多元协调的"协同治理",强调在政府主导下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服务者共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格局。这一模式的形成,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与条件。社会工作以其助人自助的社区治理理念,以其恢复、预防和发展功能,以及专业化职业导向,为实现社区协同治理提供了新的人才资源、组织资源与方法介入。  相似文献   

11.
解决好我国社会工作在区域之间"不平衡"的发展问题,将是社会工作专业进一步参与提升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但当前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关研究,为了突出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将文化本身从当地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成为研究的客体和对象,忽略了民族地区社会工作的"日常性",即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的绵延性和社会工作的结构性的矛盾与统一.从日常性出发,民族地区社会工作应当遵循浸入而非介入、主体而非客体、理解而非解释、互构而非设计的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12.
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农村社区治理的地方实践探索中,作为国家实验区,江苏省太仓市形成的"政社互动"模式、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的"社团化治理"模式、山东省日照市形成的"治理体系及治理流程再造"模式,为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启示。在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基础性治理制度体系改革是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核心、"上下互动"的实效参与是关键。总体上来看,农村社区协同治理体系建设,其目的是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其实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个体解放。  相似文献   

13.
老旧社区受历史因素和网格化改革的双重影响,存在居民群体利益分化、社区资源缺乏整合、碎片化治理等问题,加剧了老旧社区改造和改革难度。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标下,如何重塑社区关系纽带,寻找“中间人”引领是社区治理改革的核心。广州市番奥社区老旧社区党建引领治理改革模式,从社区居民关系和社区资源整合两方面入手,成功以大党委模式推动老旧社区治理改革,为老旧社区多元主体共治提供了有效路径。结合“番奥模式”治理经验,将基层党组织嵌入社区引领社区关系重塑、社区机构合作以及社区资源整合,是构建老旧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异质的、流动的、人口众多的城市社区空间之中,如何构建城市社区共同体,探索出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可行路径,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学术议题。对于当代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人口众多且高速流动、族群多样、城乡二元结构并存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尤为重要、紧迫和艰巨。基层协商治理是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有效方式。基层协商治理为构建社区成员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组织资源、多元的公共空间、共同关注的话题,将不同的社会成员连接在一起,将利益关联转化和升华为思想价值关联、情感观念。基层协商治理为化解居民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效表达渠道、有效沟通平台和权威性决策机制,防止社区无序和由此导致的城市社区共同体的瓦解。基层协商治理通过建立包容性政治、平等性政治和修复性政治,保障城市社区公共资源的分配正义,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推动城市社区内部的社会团结和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社区营造不仅是我国城市规划与社区建设中的热门模式,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有效模式。在对社区营造的深入研究中发现,社区营造的特点在于对空间与人互动关系的关注,并以此推动社区空间再造与共同体重塑。本文基于空间视角将社区空间划分为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柔质空间、经济空间,并分别对应社区营造的人文地景产五个议题,以解读社区营造中因地制宜的空间议题引领社区空间再生产与社区关系再生产的逻辑与实质。社区营造在空间重构中重申了空间正义、化解了社区矛盾,凝聚了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黑龙江在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引入了"三社联动"机制,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协同推动社区居家养老的创新发展。日前,黑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的意见》,率先将"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创业就业"等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村改居"后的社区已成为一种新的社区模式。与城市社区相比,其在要素构成、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如何科学有效治理这类社区,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课题。河南省新郑市以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以党建先行为切入点,围绕加强"村改居"后社区治理,进行了三个方面探索实践。第一,健全架构,探索过渡型组织体系。"村改居"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首先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架构。河南省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施行。这部社区矫正领域首部法律亮点之一就是强调了"社会力量"特别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参与。社区矫正法4次提及"社会工作",明确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角色和地位,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推动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工作融合发展,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专业社会工作与社区矫正如何融合发展?河南省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冯朝亮  潘晨璟 《传承》2014,(11):124-127
通过对社区共同体概念演变的细致梳理发现,当前社区研究中存在五种"社区共同体"模式,直接或间接反映了现代城市社区发展和分化的多种方向。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重建社区共同体,需要重新定位国家、市场、社会三种力量的作用,构建适应城市化发展的新型社区共同体,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城市社区发展中的差异性,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社区的建设,鼓励和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民政局以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社会工作机制为抓手,紧扣"治理"和"服务"两个主题,全面构建"多元主体、社区善治"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规划先行转思路增强发展动力。推动社区建设从"善政"向"善治"跨越。按照"逐步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采取直接服务、委托服务、购买服务等形式将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使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