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由"两个文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历史演进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当前中国具体发展实践,提出了"五位一体"布局下的五大发展理念。通过对中共历届党代会和中央全会文献的考察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五位一体"建设的当代引领的进路逐渐清晰。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社会主要矛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演进、科学内涵、基本特征、重大意义进行阐释十分必要。它随三次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密切联系。就特征与内在逻辑而言,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状况相联系,呈现出社会历史性特点;内含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呈现出层次性、多样性特点。它既是以时代为坐标,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判断,同时又体现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为价值导向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3.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经历了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两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演进过程。这四个总体布局之间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判断,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新矛盾的需求主体、需求表现、供给状况都发生了新变化。要深入学习和领悟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哲学根基,坚持实现人民美好愿望的价值追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以此来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向上并与社会物质财富相适应的文化生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既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共同富裕理论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般规律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劳动者创造历史、劳动神圣理念的坚持和捍卫。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构成了历史演进的底层逻辑,新时代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正是这一历史逻辑的发展;是否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是坚持资本逻辑或人民群众逻辑的分野,实现共同富裕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支撑;新时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既是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也是赢得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制度选择。从现实来看,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从实践来看,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持实现共同富裕以凝聚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7.
民法典蕴含着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内容,彰显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义。总体布局与战略布局有机统一于这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法典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响应历史使命的时代要求,并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民法典的实施要以"两个布局"为总体要求,为"两个布局"的推进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独将生态文明作为一章进行论述,并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由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者,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需要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需要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推动生态民主以及生态法治的建设,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方法以及建立健全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才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逐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百年征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释放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信号。从“两手抓”到“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演进中,结合各个时期的战略要求和取得的实效,对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进行研究是新时期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晚年时代背景有了新的变化。时代背景的变化需要理论的自我完善,因此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唯物史观进行了丰富和发展:阐发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合力"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并进一步指出社会生产实践的巨大作用,分析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这些思想对我国推进指导思想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信念,以三大自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五位一体"是党的十八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总体布局,具有很强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来说,其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引领我国未来社会管理领域向社会协同治理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向度。理论向度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坚持人民中心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来源与重要的实践指向;现实向度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速构建"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战略与现实之需;价值向度上,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科学判断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宽广视野,做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新时期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担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责任,奋力开创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在执政理论和实践中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无小事;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认真学习研究这些理论,对当前和未来我党的理论工作和实际工作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这“三个一致性” ,把人民利益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体现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深刻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伟大理论贡献 ,是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 ,深刻揭示并高度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发展总趋势 ,鼓舞并从理论上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劳…  相似文献   

16.
实践观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哲学根基。从"实践的优先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实践的主体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主体力量的发挥,属于亿万中国人民自己的伟大事业。从"实践的价值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依归,立足中国实际探索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从"实践的理论性"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破浪前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进行实践观的解读,有利于拓宽其研究视阈,夯实其诠释力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让人民监督权力",从理论上说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从实践需要来看,"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化解当前社会矛盾和社会怨恨心态的必要手段;是人民群众对自己创造历史能力的自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我国人民实践能力提升的反映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信息化时代和世界民主潮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根基和条件,一切发展都应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红线。文章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全面阐述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的相互关系,同时从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几个方面论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立场,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穿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始终。无论从历史和逻辑、还是从理论和现实,离开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来谈党的领导,将会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离开党的领导来谈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将会陷入没有方向的盲动主义。从根本上说,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二者统一于以"四个伟大"为生动实践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军队的宗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二者提出时代不同,但政策地位相近,基本精神一脉相承,以人为本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但二者又不完全等同。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重要升华。从总体上看,二者的提出时代、参照系、论理层次有别;从中心词看,"人"与"人民"二者的外延、内涵、概念类型有别;从理念上看,理论视阈、规范强度、与民关系、人性假设有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