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斌 《法人》2013,(8):18-21
针对央企进行审计并全面对外公布审计结果,是政府应行之义,尽管实行的并不算早,数年来却效果显著。但对比连续的数据亦可看出,一些央企"老毛病"并未收敛,审计方式及后继治理措施或待进一步完善四周绿化环抱,内部装修豪华。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9号的中国移动大楼,总是能引起行人的注目。如期而至的审计风暴,再次让这家央企陷入"审计门"。这只是国家审计署公告的10家央企审计结果中的  相似文献   

2.
吕斌  姜东良 《法人》2013,(8):27-28
审计问题要从背后的制度建设角度来完善,而不是简单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在国家审计署近期发布央企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之后,一些违规问题再次颠覆公众"三观"。对央企进行财务审计,目的是让其财务工作更透明,也是监督与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些共性问题来说,审计工作仅是个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解决这些共性问题推动央企内部控制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外部没有强有力的监督诉求,就无法倒逼央企从管理根源上进行改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强卫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央企纪委书记从5月1日起不能分管其他业务,要专职"反腐"。这是贯彻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有关精神的有效举措,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监督责任。从现实看,执纪机关"种人家的田,荒自家的地"不是个别现象。在113家央企中,纪委书记或纪检组长身兼数职的情况很普遍。有的央企纪委书记分管了别的业务工作,存在越位、错位、不到位的现象。央企  相似文献   

4.
福利房与商品房之间巨大的差价。正成为一种强力的刺激和驱动,将已被房改政策封存多年的福利分房重新唤起。一些部委、央企甚至于高校,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政策通道,进行带有福利性质的分房和建房。  相似文献   

5.
吕斌 《法人》2014,(10):12-17
正央企降薪动了谁的奶酪?薪酬机制为何成为烫手山芋?自8月底以来,围绕央企负责人降薪的讨论便不绝于耳。央企高管降薪,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央企高管薪酬问题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而关于央企薪酬改革的数次措施,也存在很大争议。相当部分央企处于垄断行业,即使盈利颇高的央企,也普遍被认为钱来得"不地道",通过垄断行为获取的高额利润,还自己给自己的高管发巨额薪水,对不住"全民所有制"的身份。此外,一些央企连年巨亏,高管却仍拿百万年薪,这种"旱涝保收"引发社会不满。  相似文献   

6.
袁成本 《法人》2013,(8):25-26
权利过于集中为寻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如何杜绝央企地方分公司内部用人腐败和采购、基建黑洞,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待解难题国家审计署5月10日的一份审计报告,再次将央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下称"中移动")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当天,审计署全文发布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显示,2005年至2011年,中移动所属10家单位存在虚增收入和成本、不按期分摊  相似文献   

7.
声音     
《法人》2007,(12):6-6
两部委联手规范央企上市公司严守三条"禁令"11月8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由中国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规范与发展大会"上表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要严守三条"禁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假账,不能以虚假信息误导市场,欺骗投资者;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进行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谋取非法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事情,不能让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死灰复燃。  相似文献   

8.
马光远 《法人》2014,(7):13-13
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指出部分央企存在超发福利等问题。同时,还具体指出了相关违规的央企名单,此举属于本次审计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9.
最近,国资委召开分配管理工作会议,将对央企领导人职务消费进行摸底调查.这让人想起国资委领导同志在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时曾经说:"前门一定要开,后门一定要关,旁门一定要清."这话很有嚼头,虽然是针对央企负责人所说,但对所有领导干部都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关央企连续被曝光的几件事,着实让人如鲠在喉,心里总不是滋味,对此,老百姓是有话要说的。 审计署发布17家央企审计公告,从违规薪酬到纳税问题,从乱发福利到经营不善,均被查出数十项问题。在此之前,中石化广东公司曝出“天价酒”事件.  相似文献   

11.
央企董事会建设试点的关键在于解决央企存在已久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试点中采取的引入外部董事等措施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引入外部董事的具体方式有两种:外部董事长模式和外部董事模式。央企董事会建设初步解决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问题、出资人和出资企业的关系问题以及"一把手"体制问题,但仍然需要解决试点差异性、提高外部董事比例以及平衡董事会和其他机构关系的问题。因此,需要外部董事制度的法律保障、平衡董事会与国资委、监事会、党委会的关系,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以及完善董事会、董事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2.
6月24日<中国青年报>以"审计长开出触目惊心清单"的大标题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国务院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所作的审计报告.报道指出,在这份对200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中央预算管理、中央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和中央其他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一些案例历历在册.报道突出指明审计席卷一些中央部委的问题,长江堤防再现豆腐渣工程,一人竞从银行贷出24亿元,原国家电力公司领导班子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损失或潜在损失28亿元,五年少计利润78亿元,国有资产流失45亿元等案例.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所作的200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开出了一份长长的“审计清单”,包括国家林业局、国家体育总局、国防科工委、科技部等七个中央部委共套取财政资金近亿元,国家电力公司原领导班子决策  相似文献   

14.
武洁 《江淮法治》2011,(10):21-21
5月3日.国资委要求央企积极参与保障房建设。这是自去年国资委对央企下达“退房令”后.首次要求央企参与地方保障房建设。目前,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中.中冶科工、保利等都已涉足保障房建设。国资委表示,央企保障房建设占全国保障房销售面积的13%。(《新京报》5月4日)  相似文献   

15.
赵成立 《法治纵横》2011,(15):61-63
5月20日,审计署发布17户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违规、违法问题达780多项。这些问题集中在过度福利、违规投资、违规持股、财务漏洞等。国资流失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16.
在5月18日晚电视直播的由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举办的"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将要结束时,一位企业家举着捐款3000万元的牌子,现场宣布临时增加捐款至1亿元。他表示,作为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11,(9):8-11
从国务院要求98个中央部委公开"三公"(公务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费用以来,至本刊截稿时已有61个部门向全社会"晒"出了2010年的"三公"经费决算和今年"三公"经费预算账单,"三公"账本终于向公众掀开了长期神秘的面纱。然而,一串串数字对多数老百姓来说,仍是雾里看花,有多少人能一眼看明白?中国青年报全面梳理了"三公"消费的四大问号,带你看懂这本神秘的厚账。  相似文献   

18.
高峰 《法人》2013,(6):86-86
很多央企高级管理人员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而是通过行政任命上岗的,而且一些央企是占有垄断资源和政策优势获取利润的,所以不能简单用市场化、国际化来解决问题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在208家上市央企发布的2012年年报中,披露了192家央企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年薪,其中年薪超过200万元的有十多  相似文献   

19.
高峰 《法人》2014,(10):23-23
正将国企分为竞争性公司和公益性、垄断性公司,将高管分为组织任命和市场竞聘两种,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区别差别对待,既有助于消除央企负责人薪酬领域的乱象,又有利于调动央企高管阶层的积极性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央企负责人薪酬问题,确实非同寻常。中央高层之所以如此重视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恐怕与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关于央企负责人高收入、乱挥霍的传闻  相似文献   

20.
朱小群 《法人》2014,(10):21-22
正央企负责人薪酬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薪酬高低,也不在于薪酬本身,而在于央企的性质和央企负责人的角色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两份文件。伴随着两份文件的审议通过,央企薪酬改革迈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