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弱势群体问题的凸显已表征着社会的不和谐,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着力建立扶助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但是目前的利益关系不协调、失衡,表现为群体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利益失衡。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改革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形成、现行的户籍政策、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垄断等。追求利益均衡,就要采取深化改革,注重发展;建立利益诉求渠道和利益协调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组合,各种利益之间的分化和矛盾,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利益过度分化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严峻挑战。为此,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应积极建立健全系统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与秩序,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这一重要方针,体现了党的群众观,贯穿了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指导思想,须随时随地牢记在心,心系民众。 一 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群众路线及其体现的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失地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关注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与人的自由即公民自由密切相关的问题。真正的社会和谐是以负责任的个人充分的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政治哲学中自由概念的涵义,主要是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范围应该尽可能小,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向选择性开放。就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法律的目的不是否弃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并扩大自由。公民的自由权利主要体现在表达自由权利上,这也是宪法关于公民自由权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公正问题成为热点和关键,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实现社会公正内在要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个人生理、体力、脑力、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优势的丧失而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作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一个十分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维护显得更为必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利益协调的社会,利益协调涉及到: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之间;利益主体的观念和行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根本上皆源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必须从制度上启动利益杠杆,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均衡机制、健全畅通的利益诉求机制、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系统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决定事业的成败。人民群众看社会是否和谐,不仅看党的方针政策是否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更直观的是看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否端正,是否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如此,人民群众就拥护;反之,人民群众就反对。因此,充分认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对于完成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特别关注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下 ,对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做了精辟而深刻的论述。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相关论述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并适应时代需要 ,不断增加新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切实提高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执行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多方面努力,但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的执行。提高各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和能力,关键在提高各级干部抓落实、抓执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利益均衡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利益均衡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利益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只要存在人类社会,利益就会出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不仅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范畴,而且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人们社会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内在根据正是人们为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不懈努力,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与做好群众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用发展的成果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确保各项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要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突出任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群众对改革的承受力;要把提高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做好当前群众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改善民生所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单列成章,表明解决好民生问题将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而改善民生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改善和保障民生,就成为化解诸种社会矛盾、问题,避免冲突与对抗的核心,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责任重大,主要承担着领导统领的责任、抓落实的责任和示范带头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齐敏 《工会论坛》2007,13(1):38-3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模式的构建目标,它是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进一步发展。在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弱势群体问题,他们的存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其明  刘青 《理论前沿》2006,(16):29-30
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应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