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冰  刘丰 《外交评论》2022,(5):19-52+165+3
冷战结束后欧洲地区维持了近三十年的总体和平,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而彻底回归到权力政治时代。北约是理解欧洲安全动态的关键,欧洲的和平由北约强大的军事力量支撑,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则与北约扩张紧密相关。冷战结束后,北约不仅继续存在,而且在成员规模、行动空间和功能领域三个方面不断扩展。关于北约的存续与扩张,现有研究主要从北约的制度属性、成员国共享的价值理念、美国维持霸权的需要三个角度加以解释,但都无法准确理解后冷战时代北约扩张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具有集体安全属性的军事联盟,北约创建与维持的动力来源于成员国面临的安全威胁与联盟安全供给能力之间的匹配。冷战时期,北约与成员国将苏联视为紧迫威胁,由此建立起安全供需平衡。尽管苏联解体破坏了这种平衡,但北约独特的制度设计赋予其高度的灵活性,提供了双方在其他安全问题上重新形成供需平衡的可能性。在后冷战时代,族群冲突、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对俄罗斯的担忧仍然存在,这些因素重塑了成员国的威胁认知,推动北约通过不断扩张来调整安全供给能力,以匹配成员国的安全威胁需求。北约扩张的过程由战略理念、机构改革、能力建设和情报共享四个部分构成,核心目标在于适...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冷战”的缘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与“冷战”的缘起苏格“冷战”结束了,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达40年之久的美苏冷战,却继续给人们留下回忆并增添思考。①一般来讲,冷战时期的美国学术界关于冷战的缘起问题有三种学派。第一种是将责任归咎于苏联的“正统”学派;第二种是检讨美国责任的“修正”学派...  相似文献   

3.
一、台湾问题的现状1、美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冷战结束后 ,美国政府一直对中国推行的是“接触”加“抑制”政策。美国插手台湾问题 ,从根本上说 ,绝不是为了台湾 ,而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政治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国力的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的提升 ,美国日益感到中国强大所带来的威胁与挑战 ,其防范与遏制的重点目标从冷战时期的苏联转移到中国上来 ,而台湾问题则当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王牌。美国力图通过加强与台湾关系 ,控制海峡两岸局势阻挡中国的统一与强大 ,维持亚太地区目前的战略均势 ,确保美国在这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府认为,冷战结束以后,地区性突发事件取代苏联威胁,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美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通过加强军事力量、军事结盟、军事援助、军备控制与裁军及军事打击等各种军事手段,提高其威慑能力.  相似文献   

5.
时代在前进,缓和、协商、对话正在成为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主旋律和热门话题。不久前,邓小平同志在与外宾谈话时指出:当今“国际形势出现了对话代替对抗的新潮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趋势在发展”。美国前总统里根把1988年说成是“冷战的转折点”。苏联戈尔巴乔夫也认为当今世界“处在转折时期”。日本报纸指出,在当今国际政治中明显地出现了“对话时代”的动向。堪称为“对话多米诺骨牌”现象。究竟应如何认识当今国际局势发生的转折性的变化,本文试图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冷战时代虽然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和华约形成一种全面对抗的态势,但从研究国际关系的角度看,世界却是相对稳定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在这样一个大战不犯,小战不断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冲突主要集中在三大高危地带,即苏联解体后产生的破碎地带、伊斯兰弧带以及南亚次大陆热点群。国际安全新的冲突源的形成,国际安全格局的变动分化,使中国在外交和安全上面临复杂挑战。  相似文献   

7.
1987年美国大张旗鼓地庆祝“马歇尔计划”实施40周年,宣扬这个“计划”的提出和实施是“美国外交史上的一大成就”,认为“它至今对美国外交仍起着重大影响”。究竟如何历史地比较全面地评价“马歇尔计划”,本文试图谈点看法,望得到指正。岌岌可危的西欧与美国外交的战略决策“马歇尔计划”是欧、美在战后初期特定的国际关系格局下的产物,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战后挑起对苏冷战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制定“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是毛泽东面对特定的历史背景而做出的理性抉择。1、采取“一边倒”策略是毛泽东深刻分析国际环境后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二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峙的局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非常仇恨社会主义国家,为与苏联争霸天下,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推行“冷战”政策,企图使苏联及其追随国全面混乱,政权走向解体。由于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美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颠覆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  相似文献   

9.
在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上的安全威胁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冲突和战争的类型发生变化,而且其动因也有了变化。中国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已经不再是某一现实或潜在的国家,套用冷战思维就会错判。更重要的是,在看待和应对威胁上应当具有符合新的时代条件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试析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出台及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命名的美国新中东政策——艾森豪威尔主义,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冷战宣言书,它的出台不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苏伊士运河危机后中东形成的“权力真空”,遏制苏联的需要,中东石油资源、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有关,更有美国自19、20世纪之交形成的“门户开放”政策有关。可以说,“门户开放”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出台的深层原因。艾森豪威尔主义在其出台后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就在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三国应用了三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