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认识自我是指客观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既承认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又承认自己的不利条件和限制因素,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时期,往往难以做到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估价自我。他们态度偏激,要么把自己看成是十全十美,对自己的缺点和短处视而不见,把别人看得是一无是处;要么是痛恨自己,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常常抱怨和自责,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这种对自己认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不适当的情绪或反应,或自负、自傲,…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黄陂区研子岗镇梳店小学谌伟:构成现代教育环境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班级环境、教学环境等无一不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教育环境建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学生良好的个性应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个人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二是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它要求个体能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责任。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良好个性培养上,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以期达到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4.
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组织教学与管理工作,它是中等专业学校各项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服务于教学改革,又指导教学过程,对办好中等专业学校,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试从如何突出教学管理为中心这个角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从人的一生的发展阶段来看,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初期的交接阶段,这一过渡时期正是他们身心发展的转变时期,心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困惑和苦恼。从学习阶段来看,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校园环境和学习生活上都发生变化,他们在学习方法、独立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开始呈现出来。而作为重点中学,其生源、学生素质、教学压力等都与普通中学不一样,因此,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在学校广泛开展心理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促进个性健全…  相似文献   

6.
以Δ(Delta)关系构架为逻辑支撑,构建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模式。该模式构建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和谐与培养,重点关注"问题学生""女大学生"和"贫困生"群体。通过调研与实践,可以客观、科学地构建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流程。  相似文献   

7.
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行动,并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又主要表现为目的性、独立性、果断性、  相似文献   

8.
学生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当好班主任,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班主任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我认为要“攻心”为上,使之与班主任产生心理认同,从而能够心理互补、心理相容,最终达到心理优化,这是一个班集体形成凝聚力的首要条件。实施“攻心”策略,还要灵活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攻心”手段。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21):115-115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个时期奠定基础,如果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三T公司”特约心理专家提醒,培养儿童心理健康应注意以下十点:  相似文献   

10.
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可是,现在不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极不平衡,情感和情绪的变化极不稳定,人际关系的处理不协调,自我意识、自我观念与认识水平、认识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环境比较封闭,学生课外活动空间有限,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和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要有效地引导学生扫除心理障碍。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下面谈谈笔者在寄宿制学校工作中对学生心理辅导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此也进行了强调,这就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网络称为“没有围墙的大课堂”,里面包含大量的资源,可供人们共享,从中学习到有益的知识.当然网络开放的对象也包括广大青少年。但是。网络上面的东西并不都适合青少年学生去学习,青少年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好了,可以给他们提供获取新知识的渠道,开阔他们的视野。但若利用不好,就会影响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浅谈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承平 《世纪桥》2007,(10):116-117
创造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以接受、理解、记忆、想象等能力为基础,通过分析、综合、联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产生革新旧事物所需要的灵感和创造性设想的一种能力。它是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高级、最有价值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智能的思维活动。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中蕴含了丰富多样的创造性因素。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和运用创造性因素,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教师行为是教师一切行为表现的统称,它不仅包括言行、举止、形象等外在表现,还包括内在品质等。教师行为是从需要出发,有方向、有目标,为目标服务的。得体教师行为对学生好似一面美好的镜子,具有强大的震撼力,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教师仪表大方得体,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  相似文献   

16.
龚家锐 《理论导报》2007,(12):77-77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而我们所采取的管理方法、教学方法很少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教师只是对教材和教案负责,学生只是满足完成考卷和获得标答案得最高分,显然扼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经过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创新能力是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想象力等能力的综合,其实质在于"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过去"多灌多得,少灌少得,不灌不得"旧的教学观,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探求真理.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一个主动发展、主动探索的良好氛围,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让学生快乐着,并创造着,既合乎儿童的天性,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和美好个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1985年我开始在瓮安中学担任教师,回首26年来时路,恍如昨天。感谢党组织对我长期的培养,使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中学特级教师、贵州省教育名师,成为瓮安中学这所百年老校的校长。作为校长,我经常告诉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