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及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综述了媒体暴力的即时效果和长期影响:媒体暴力对攻击性思维的认知启动效应,媒体暴力的情绪脱敏作用及其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在行为影响上就媒体暴力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一争议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对相应的理论模型——一般攻击模型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2.
1990年后心理学家对组织认同的议题,开始有较为广泛的研究。一般来说,将组织认同界定为对组织的归属认知,亦即个人以组织成员的身分定义自我的一种状态,或一种属于群体的知觉。而对于这个议题有较为广泛研究的原因,是认为组织认同对工作绩效与成果是有绝对、正向的影响。部分研究认为组织认同有降低人事流动的倾向,而对于角色外行为和工作满意度具有正向的影响。尤其近年来台湾整体公务环境产生变革,诸多有关公务员工作环境、个人福利议题受到关注,如“八五制”执行、3%丙等考绩规划,都将影响公务员心理感受与认知,包含心理的组织认同。以前只要服务年资25年、年满50岁,就可以申请退休,但新制将改为“八五制”,年满60岁、服务年资需满25年,才能申请退休。2010年台湾铨叙部门公务人员考绩法修正草案主要内容包含:考评以工作绩效为核心;拉大考绩等次奖励差距;明定不适任者之退场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恢复性司法在未成年犯矫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未成年犯对自身罪错的认知是缺失的,这一方面是基于他们本身学习现状低下(绝大部分学历程度在初一以下),另外的因素还包括了他们的情绪体验较少。因此,要帮助他们提高认知水平除了加强基础学习以外,运用恢复性司法中由犯罪少年与被害人进行交谈,特别是被害人说出自己所受的伤害以及因此事带来的消极负面情绪体验,从而让未成年犯明白自己犯了怎样的错误,并进而产生感动,加深对罪错的认识是相当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来自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26项经过同行评议的研究发现,大脑中进行决策和情绪管理活动的大脑分区在青少年时期尚未发育成熟,青少年大脑可塑性较强,会受到来自成长环境和经历的积极或者消极影响。在青春期得以发展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技能会产生持续影响,而监禁措施则会阻碍青少年的社会化和情感的成熟。基于这些科学发现,少年司法政策应当以减少重新犯罪、提升复归社会能力以及实施干预措施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政党的冷漠情绪是指在肯定政党对于民主的基本作用的前提下,当代欧美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政党及其政治家的不信任感和冷漠情绪.产生这种情绪的直接原因是人们普遍感到自己缺乏有效的政治参与,政党追逐私利,更进一步还可以追溯到政治体制和政党发展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包括对政党和政治变迁的不同看法和对政党的过高要求等,尤其是政治个人化、职业化和政党内部的民主争端等,都可能导致人们产生对政党的矛盾情绪.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情绪调节方式、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的工读生74名和普通学生246名为对象,对其情绪调节方式、自我控制与攻击行为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工读生与普通学生相比较而言,攻击行为较多,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调节方式虽也是以认知重评为主,但表达抑制多于普通学生,认知重评少于普通学生。(2)攻击行为和自我控制的某些维度有年级显著差异,情绪调节方式年级差异不显著。攻击行为和情绪调节的某些维度有显著性别差异,自我控制性别差异不显著。(3)学生类型、年级、性别在三变量上无交互作用。(4)情绪调节方式影响自我控制和攻击行为的某些维度,自我控制在情绪调节方式和攻击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功能的不良与缺失,比家庭结构不完整对未成年人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大。本文运用第一手调查资料描述了未成年犯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父母角色认知偏差、教育能力缺乏、过度满足、家庭暴力、倾斜的教育价值观等成为产生和助长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重要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Anderson及其同事先后提出一般情感攻击模型(GAAM)和一般攻击模型(GAM),并依据这两个模型进行了大量关于媒体暴力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影响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结果,并介绍了对攻击认知、攻击情绪、生理唤醒和攻击行为的测量方法,文末对以往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常谦 《法制博览》2013,(1):295+282
本案中求助者是一名大一女生,因与宿舍其他三个女生关系不和而产生了紧张焦躁不安等情况。通过收集资料和鉴别诊断以及心理测验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综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法,改变求助者错误的认知模式,消除其不良情绪,提高了其人际交往能力,咨询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红岩 《工会博览》2013,(33):55-57
传统的中医认为,疾病需要三分治,七分养。换句话说,养病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说起养生,很多人可能马上就能想到四季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而对情绪养生却知道不多,常常忽略了像天气一样变化无常的心情在自身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为何情绪也需要养生?对此,北医了院中医科、师承著名菪中医姜良铎教授的王春勇大夫指出:中医认为,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其重要,因人的情绪是有物质基础的,是以人体气血、精气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攻击性认知是攻击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攻击性认知的概念、神经生理基础、结构、功能、评估方法、影响因素等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攻击性认知的未来研究可以从攻击性认知概念的清晰化,神经生理基础的精确化,结构的深入探究,功能的进一步挖掘,评估方法的完善以及亲社会媒介对攻击性认知的改变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每到夏天炎热季节,尤其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候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不少人会感到心烦气躁、思维紊乱,往往为一点儿小事便大动肝火,这就是“心理中暑”,又称“夏季情感障碍”。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世界各国的经济专家和媒体有不同看法。其中,许多专家认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将进入“后奥运警戒水域”;也有一些国际友人认为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本文就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简单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与责任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86(3):25-28,19
已有研究指出攻击行为的产生有其认知原因。作为社会认知的责任归因可以对攻击行为的产生机制作出较好的解释:攻击者可能存在不良的责任归因模式,这种不良的责任归因模式会诱发个体在冲突中产生攻击行为。通过对攻击行为与责任归因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青少年个体将冲突的责任归因于自己的倾向是有效消解自己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党组织的作用,在单位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党组织的认识有偏颇和不足之处,有的认为党组织的作用对基层的发展影响不大,是做表面文章的、虚的东西较多,实的东西少,这是带有偏见的观点。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及对事物的认识和思想观念都在不断的转变、更新,自身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于"何为平等物"的争论中,阿马蒂亚·森批评了罗尔斯将"基本善品"作为平等物的主张,认为它忽视了不同个体的身体和环境差异,没有考虑到个体拥有基本善品与将这些善品转化为选择或实现理想目标的能力之间的多种可能性。由此出发,森进而提出应把"能力"作为平等物。这一主张在人们实现的理想目标以及人们对不同理想目标选择的自由两方面超越了罗尔斯,并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警校生作为公安机关警力的重要补充,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述情障碍者在对情绪信息的获取、区分、描述以及解释等方面能力欠缺或者存在加工困难。研究发现,个体的这种情绪加工缺陷可能提高了其攻击性。本研究通过对Z警察学院541名警校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述情障碍显著影响警校生的敌意归因偏差以及攻击性行为,且敌意归因偏差在述情障碍和攻击性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包含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认知、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评价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为三个层面的内涵。依据该内涵结构,对初步确认的包含30个条目的原始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及因子分析,最终形成了包含2个分量表(共12个条目)的正式量表,即“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认知与风险评价”(7个条目)和“个人信息保护的个人应对与法律应对行为”(5个条目)。经检验,正式量表信效度非常好,可适用于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本研究对正式量表的初步应用发现: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水平较高,但个人信息保护的个人应对与法律应对水平相对于其重要性认知和风险评价水平要低;且婚恋状况、法治教育参与状况、在线受害经历等因素均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有显著影响。基此,可采取重视对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的个人与法律应对行为塑造、持续加强法治教育尤其是增加个人信息保护的学习内容、加强社会支持系统建构以减少大学生对个人信息受害的恐惧感等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提高其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19.
苏道敬 《法制博览》2015,(2):164+162-163
虚拟社会是相对于现实社会而言的,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逐步受到网络虚拟社会的影响而产生改变。而我国的网络立法相对比较欠缺,以致在虚拟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强对虚拟社会管理法制建设,以切实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一般压力理论来解释流动儿童的弱势地位(压力来源)、负面情绪与越轨行为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基于2011年广州市中学生生活调查的数据,本研究运用负二项回归(NegativeBinomial Regression)模型分析了各种压力来源对流动儿童的负面情绪及其越轨行为的影响,并比较了流动儿童与广州本地儿童在越轨行为模式和形成机制上的异同。结果显示,流动儿童的越轨行为显著高于城市本地的青少年,尤其是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其越轨行为更加严重。研究进一步发现,压力对流动儿童的越轨行为有直接作用。其次,同本地儿童相比,流动儿童面临更多压力源以及程度更为严重,他们更有可能出现与教师的负面关系及承受更大经济压力。再次,个体的压力越大,越容易产生紧张、绝望、烦躁或焦虑、沮丧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等负面情绪;值得注意的是,本地儿童面对压力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比流动儿童更为严重。最后,本研究证实负面情绪是压力与流动儿童越轨行为间的重要中介变量;由于缺少社会支持,流动儿童的负面情绪更易导致其越轨行为的发生。本研究显示艾格纽提出的一般压力理论对理解中国未成年人的越轨和犯罪行为有较强针对性,也有助于我们提出改善流动儿童社会境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