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理论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的思想,我国要不要实行股份制,只能根据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来探索和论证,不可能从《资本论》中“引经据典”。 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认识问题和研究工作都不能从已有的原则出发,而必须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确没有提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思想,他甚至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商品、货币,《资本论》中也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资本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抛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一切片面的、僵化的和教条式的理解,在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中,把握马克思《资本论》的思想精髓,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所有制和分配方面对资本主义因素的引进,不是向资本主义的倒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和进步时刻在为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提供着强有力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南。《资本论》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最终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它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也是人类的最宝贵的文化科学遗产之一。抗日战争时期,这部马克思主义巨著在中国问世。在烽火连天的年代里,它的诞生遇到了重重障碍和难以想象的困难。对于《资本论》中译本的出版发行,新中国第一部出版史——《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是这样记述的:读书出版社“突出的贡献是在抗战初期的相当困难的条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是马克思在极其艰辛的条件下花费了毕生心血而写成的一部伟大理论巨著,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集中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完美统一了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发现。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灭亡论",预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通过对三种典型错误理论的驳斥证明《资本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股份制经济性质的探讨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制经济,即使按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已经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重误解。第一,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引用《资本论》中的一段话为依据。这段话是:“那种和旧形式相反的性质,在股份制度内已经存在;不过,这个转向股份形式的转化,还是局限在资本主义限界之内”(《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06页)。只要查阅一下《资本论》,就会发现这些同志的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这段话的全  相似文献   

6.
王宪章 《奋斗》2014,(12):56-5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哲学方法论问题,提出一点看法。 一、《论十大关系》是矛盾分析方法的卓越运用 列宁在概括《资本论》的方法论时,认为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细胞”商品出发,因为它已包含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胚芽”,已经包含着资本主义的尚未展开的一切主要矛盾。由此出发,马克思一步一步揭示了这些矛盾以及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复杂关系和自始至终的矛盾发展过程。列宁的这一概括,说明了从哲学方法上看,《资本论》运用的一个主要方法是矛盾分析法,即把反映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力的供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供给相对过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理论论述了资本供给,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改善供给,实现有效需求,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马克思供给理论的核心。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充分地发掘《资本论》中供给理论体系,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见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深入研读马克思的供给思想,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马卫刚 《理论学刊》2002,31(5):80-83
《资本论》范畴分析方法论的系统性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生动体现。《资本论》经济范畴体系内部发展的逻辑必然趋势 ,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的理论表现 ,但是这种历史必然趋势不是作为教条置于《资本论》的结束部分 ,而是作为《资本论》前后一贯的推理过程内部的逻辑必然性表现出来的。研究这些方法论中的系统性原则能够更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系统科学思想及其基本特征。一、《资本论》经济范畴体系的整体性原则马克思指出 :“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 ,它们却有一个长处 ,即它们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使西方国家的政府和人们措手不及。惊恐之余,纷纷从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中探寻究竟,出现了一个世界性的“《资本论》热”。通过研读《资本论》,人们发现,尽管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其本质没有逃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预测。《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论证,又一次为当前金融危机的爆发所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永远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丰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求是》2011,(14)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这一理论为马克思“两个伟大理论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理论”的产生,从而也为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灭亡的客观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对于这一点,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们也不得不承认。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1842-1924)就明确指出,只要接受劳动价值论,就必须接受马克思的最后结论(指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本文作者注)。历史…  相似文献   

13.
《资本的界限》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大卫·哈维从空间视角系统重构马克思《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级危机理论”,进一步发展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从其理论逻辑来看,他转换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即在逻辑起点上不同,他从商品的价值转向商品的使用价值;从逻辑分析过程上来看,他从可变资本分析转向固定资本分析;从最终逻辑结论上看,他从资本经济关系分析转向空间矛盾分析.由于哲学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色彩,这种逻辑转换的最终结果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升级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从而忽视了马克思三大“拜物教”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晚年,曾明确反对把他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他认为,《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在形成世界历史和世界交往条件下,以古代农村公社所有制为基础的东方“亚细亚”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主要是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根据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东方社会历史发展作出的科学预测,它体现了世界历史总体发展进程与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统一,体现了历史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首先是以世界历史条件下人类交往的普遍化作为基础和前提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出版170周年。最近一段时间,各国共产党开展系列纪念活动,深刻阐释《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理论贡献,探讨其对认识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的方法论价值,并从《宣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出发,深入思考推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谷走向振兴的战略策略。一、《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贡献与  相似文献   

16.
张玉 《世纪桥》2013,(3):77-7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经典巨著,其中虽然并没有直接提到社会主义能否实行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但是它间接地阐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决定社会制度。本文从《资本论》第一卷所阐述的三个理论,即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来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对于资本主义劳动和劳动关系的论述,是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的基石。其巨著《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发展、灭亡的规律,就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劳动和劳动关系本质剖析的基础上的。一方面,阐述了劳动和劳动关系的特殊———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特征,另一方面揭示了劳动和劳动关系一般的理论。正确把握和领会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关系一般的理论,对于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及劳动关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和其他重要著作中,他对劳动和劳动关系一般的论述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1.…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一个最显著而又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竞争,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无情的,这里没有“铁饭碗”、“大锅饭”,没有“保护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马克思的《资本论》里有这么一句话,商品生产经营者“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94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绝不是横冲直撞,自由放任和不择手段的争斗,而是有它自身的基本规律。它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中,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反贫困思想贯穿于《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实现过程,对资本条件下贫困普遍化现象进行了伦理拷问及历史透析。伦理建构同历史演进的统一促使破解资本主义社会贫困之法真正形成,生产力的大力推进及生产关系的合理调节在发展中走向一致,这是社会贫困的伦理性和历史性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层面的高度结合。对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探究,将有力推进我国精准扶贫任务的开展,有助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价值旨归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阮纪正 《探索》2004,1(6):131-134
马克思超越前人的地方并不在于“对全人类解放的承诺”,而是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科学分析和无产阶级解放历史条件的不倦探索。离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则无所谓对待它的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在具体分析客观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是从现实社会的矛盾运动出发的,其方法论特征并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价值的肯定与向往,而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状况的否定和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