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庆晨 《党课》2010,(3):125-126
把地方官员称为“父母官”,恐怕是中国的特产。这一称呼,从古至今就没有间断过。时至今日,不还是有人将县、市的主要行政长官视为“父母官”,而某些县市的主要行政长宫也自诩为百姓的“父母官”吗?  相似文献   

2.
张东林是2001年3月担任江苏省常州市政协副主席的。之前,他是常州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  相似文献   

3.
本期视点: 公推直选 乡镇党委领导班子 作为明年乡镇党委换届的预演,今年我省不少地方开展了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试点,绵阳市安县清泉镇,宜宾市南溪县林丰乡,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等都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4.
切实转变“官”念,带头摒弃“父母官”这个称谓,树立正确的“父母观”,视百姓为父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争当党和人民的好儿女,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5.
开国总理周恩来在建国初的1958年和1960年,他曾先后三次会见老家淮安县的领导。和他们谈淮安的家里事。然而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周恩来这三次与家乡“父母官”的会见,虽都在北京,却是在三个不同的地点,这里有什么不同背景或是有什么隐情吗?  相似文献   

6.
吴虞 《党建文汇》2001,(5):35-35
如今,有人称省、地(州)、县(市、区)、乡(镇)的领导干部为“父母官”,有的领导干部也喜欢自称是群众的“父母官”,甚至党报党刊有时也将这种称谓予以肯定。看来,对“父母官”这个词很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把地方政府官吏称"父母官"究竟起于哪朝哪代,我孤陋寡闻,但这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词及比较普遍存在于百姓和官吏思想中的情结,我们还是或多或少地继承下来并时多时少地表现出来。现在,这种称谓不仅常常挂在老百姓和一些基层干部的嘴上,也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党报、党刊上。这  相似文献   

8.
从“主”“仆”关系的异化与颠倒,“官”“民”秩序的确立与强化,“父”“子”关系的嬗变与“迷乱”,“主”“仆”关系的复归与重建和“伦理辈分”的错位与反正等五个不同的层面,系统地阐明了对干部和人民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厘清了官民关系的历史变迁,弄清了“父母官”、“勤务员”、“衣食父母”、“人民公仆”和“社会主人”等提法的历史由来,指出了继续以“父母官”自居的荒诞与谬误,从而对以“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出了政治学的科学解读。  相似文献   

9.
劳骥 《前线》2011,(8):57-57
少时听过“连升三级”的相声,名家刘宝瑞的代表作。段子说的是:目不识丁的张好古,凭家里有钱,借奸佞魏忠贤势力中进士、当翰林,又由糊涂皇帝朱由检给他“连升三级”。故事生动有趣地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10.
宁宵宵 《学习导报》2010,(10):51-52
在一定阶段,特别是孩子刚刚踏入社会之时,为人父母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放手,目送孩子踏上前行的路,同时展开属于自己的“第二人生”。  相似文献   

11.
宁宵宵 《新湘评论》2010,(10):51-52
在一定阶段,特别是孩子刚刚踏入社会之时,为人父母应该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放手,目送孩子踏上前行的路,同时展开属于自己的“第二人生”。  相似文献   

12.
凌河 《新湘评论》2014,(13):48-49
一条并不新鲜的新闻,近日引出公众热议——广东省纪委发出通知,规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说这条新闻“并不新鲜”,是说“党内称同志”这一条,多年来不知重申过多少遍;而说它仍然是一条“新闻”,则是指这个规定,竟点出了“称呼问题”的一个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先生”这个称呼的对象有所不同。 《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一是要具有平民意识。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你是人民群众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而在整个社会群体中。你又是普通的一员。也是一个平凡的公民。因此。领导干部不能以“父母官”自居。高高在上。当官老爷。要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在掌权之后多想无权之时。常“以百姓之心为己心”,自觉地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来造福人民。回报人民。做到为民着想。替民办事。帮民解忧。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范式的确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新史学”发展的困境遭遇大革命失败的现实背景后,选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建构新历史学范式的理论工具就成为历史必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封建”概念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广泛理解与普遍运用,从学术有效性和历史合理性两个层面,纾解了暗流涌动的中国历史学危机。以1929年为起点,中国封建主义话语开始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与热点问题,中国历史学范式的转换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广安武胜县6年前推行的乡镇“廉政灶”,刹住了基层“吃喝风”。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纪委目前发出通知,指出当前部分党员干部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有的称领导为“老板”“老大”,有的称下属为“哥们儿”“兄弟”,破坏了党内民主,损害了公仆形象。通知要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一律不准使用“老板”“老大”等庸俗称呼,坚决纠正“四风”在称呼上的不良表现。  相似文献   

18.
张军 《学习月刊》2012,(13):53-54
许多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史.一定是皇权高涨,一言九鼎的时代.皇帝拥有天下的财富、美色,可以独断专行.为所欲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该说.这种说法只能说是大体不错。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这几千年的封建史中.皇权旁落、帝位岌岌可危的事也并不少见.诸如强臣若曹操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者”有之:宦竖若刘瑾者,  相似文献   

19.
高洪云 《廉政瞭望》2014,(16):60-61
梁进认为,自己被歹徒袭击,与正在进行的业主“维权”有关系。而对领头维权的梁进本人,朋友、开发商、官员三方有着各不相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作为封建腐朽思想之一的"官本位"意识,是伴随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而形成的,并最终固化为人们的心理和思维定式。"官本位"意识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一个严重的阻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