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冯婧  王小利 《前沿》2011,(9):110-114
本文在有约束的条件下,利用SVAR分析法就开放条件下财政支出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累积效应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冲击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挤入效应;而出口冲击对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挤入效应,对居民最终消费水平存在挤出效应。在对居民消费进行累积脉冲响应分析的研究时发现,出口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冲击为负向冲击,而财政支出和其本身对可支配收入的冲击为正向冲击,财政支出、可支配收入以及居民消费本身对居民消费的冲击为正向冲击。而且在正向冲击中,可支配收入的冲击效应最大,财政支出次之。总体来说,我国的财政支出对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模型与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异质性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与挤出效应。在理论模型部分,跨期替代模型与无穷期动态模型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府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利用2003-2014年全国各省及直辖市的宏观数据,考察了异质性政府支出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除文化传媒类支出对消费的弹性非显著的小于0之外,教育类、社会保障类与医疗保障支出对人均消费的弹性,均是显著的大于0。  相似文献   

3.
徐小鹰 《求索》2012,(12):20-22
采用Amano&Wirjanto模型的协整分析法对我国政府消费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短期内政府消费的增加会刺激居民消费的增长,但当经济步入常态发展阶段时,政府消费支出过度增加可能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应考虑在不同发展阶段恰当的增减消费支出以稳定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4.
王琳 《前沿》2011,(11)
投资性财政支出还是消费性财政支出,其立意源自区分政府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述评发现,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直接作用于需求和供给,因此其对经济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然而,单纯从政府支出数量的角度,考虑对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随机性过大。从种类上来看,不同的支出结构产生的增长效应大相径庭。而从支出力度来看,不同国家政府在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的优先次序选择,亦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鑫晨 《前沿》2013,(16):101-103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政府社会性支出比重逐步增大,经济性支出与维持性支出呈互补趋势。但相比国外,我国的支出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主要是教育、医疗等社会性领域。  相似文献   

6.
费宇  李晓鹏 《思想战线》2006,32(4):110-116
从各地教育支出需求出发,采用因素法构建地方政府教育标准财政支出测算方法,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各地区教育标准支出的情况,提出的测算方法的试算结果与实际支出值的比较说明该测算方法是客观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服务于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财政支出结构,同时它也是现代社会政府合法性来源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财政支出的增长都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财政收入,但是财政支出的结构在目前状况下并不完善,主要存在民生性公共服务相对短缺的问题。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关键在于树立优先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意识、扩大省级财政支出范围以及加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我国中部湖北省A县1978-2006年的数据,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的变迁,同时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进行对比,利用协整理论分析不同种类的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文教卫支出和其他支出与农民收入正相关;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与农民收入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2010年我国31个省份的财政支出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各地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绝大部分信息能够通过"偏基本服务支出"、"偏高级服务支出"、"保障支出"这三个公因子较好地反映出来。(2)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可以划分为"偏高级服务支出"地区、"均衡支出"地区、"特殊结构支出"地区三种不同的类型。(3)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化倾向,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显著缩小了各地财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陆疆9省(区) 2007-2016年国防支出与公共安全支出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数据,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短面板数据进行了随机效应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公共安全支出对陆疆9省(区)国防支出具有显著性作用,陆疆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陆疆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与陆疆国防支出呈现负相关关系。陆疆安全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城乡差距的影响。地方财政支出与国防支出的关系为正,财政支出的增加能为国防支出提供更多支持,但并不显著,说明地方财政支出对国防支出影响因子较小,国防支出在陆疆安全上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投入,也印证了陆疆国防支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陆疆国防支出的增加对犯罪率的下降有促进作用,社会犯罪行为是陆疆另一个社会稳定影响的因素,一些国际犯罪、宗教类犯罪行为会影响陆疆国防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债务困境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扭曲和结构失衡是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困境的主要根源。从表面看,地方财政不透明、政企不分和银行风险意识薄弱引起了地方债务风险;从更深层次看,地方债务困境反映了宏观结构失衡背景下,需求管理政策快速转换对制度扭曲的放大作用。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应从制度层面着手开放产业并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以消除债务隐患:通过产业开放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扩大消费需求;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消除地方政府资本性支出的逆向激励,促使地方政府转变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开放金融业,以竞争机制强化银行的风险约束;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编制、执行的透明度,强化预算管理和问责约束,降低制度外支出和或有负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李超 《民主与法制》2011,(12):19-19
1.中国财政支出的现状怎样?胡星斗:民生支出过小,虽然很多地方宣称达到了百分之六七十,但实际只占财政支出比例的15%左右;政府的行政支出过高,我曾经计算过,政府的行政支出占到了所有财政支出的52%,超过了一半,官方的这个数据也达到了40%。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政府行政成本一般在10%以下。近几年,中国财政支出不合理的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在恶化。  相似文献   

13.
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正向影响,但由于支农财政支出的规模、运用效率低下,其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并且农村居民消费具有空间效应。据此,对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武少芩 《求索》2011,(8):12-14
地方政府公共投资的真实水平应该从公共投资所产生的直接物质(人力)实体来衡量。文章选取代表基本建设支出和教育事业支出以及卫生事业支出的实际产出,分析地方政府的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通过对分税制以来各省级单位面板数据进行主成分回归、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检验,得出教育、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本文用公路建设来代表)这几项公共投资的直接结果与经济增长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该结论引发我们思考公共投资到底是通过哪些间接途径而与经济增长发生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与中国房地产业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伟  艾华 《探索与争鸣》2007,(11):56-58
现阶段,我国实行财政分税制,在中央财政收入迅速增长的同时,中央政府承担的相对义务大幅减少,地方政府则承担了过重的财政支出责任。在此分税制下,地方政府及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亟待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角度进行变革,使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的经济行为能够最大化福利于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十二五"期间,财政支出结构要抓住重点,继续放在"三农"、教育支出、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上;攻克难点,切实调动地方政府,特别是省级以下政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积极性和加强其提供公共服务支出的财力;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广东和江苏FDI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以及对固定资产投资挤入挤出效应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省FDI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差异不大,而挤入挤出效应明显不同,FDI对广东固定资产投资起到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伏润民  虞循循 《思想战线》2006,32(4):103-109
从提高科技财政支出的总量、体现科技投入效率和兼顾区域均衡发展的理念出发,引入技术市场成交额和发展成本差异指数等变量,运用回归分析和因素分析结合法重新构建了地方政府科技标准财政支出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田丹 《学习与实践》2022,(10):78-86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是地方财政的重要职责。基于地方政府收支行为选择的视角,文章利用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地方财政压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对就业质量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不同地区财政压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效应不同。机制分析表明,面对财政压力,地方政府通过加大税收征管、偏向特定行业发展、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渠道影响就业质量。稳就业的财政政策,应高度关注地方财政压力变化及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引导地方政府的收入汲取行为,规范地方政府的支出调整行为,因地制宜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财政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影响地区经济增长水平,优化财政结构对地区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分权结构也会影响地区经济增长,这与调节地区支出结构能够达到相同的结果。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农支出和交通运输方面支出的分权对经济增长有显著负的影响,科学技术、就业社保、卫生医疗方面的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